结肠癌症分几期(结肠溃疡的症状和治疗)

2023-10-24 21:56:19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结肠癌症分几期(结肠溃疡的症状和治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结肠癌症分几期,以及结肠溃疡的症状和治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结肠癌二期归属于初期吗?临床症状不一样

结肠癌是肠胃癌症的一种,这类癌症的致死率还是很高的。一般在40-50岁的中老年群,更非常容易身患结肠癌。初期的结肠癌病人,是能够选用内窥镜微创手术开展医治的。可是中后期的病人,就只有根据手术治疗等方法开展医治了。初期病人痊愈的几率会高些。那么结肠癌二期归属于初期吗?

结肠癌是普遍的产生于乙状结肠位置的消化系统恶变肿瘤,多见于于十二指肠与乙状结肠交汇处,以40~5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大,男人女人之之比2~3:1。患病率占消化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关键为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腺癌。大致形状呈囊肿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腔环形发展趋势,沿肠道纵径左右扩散或向肠腔深层次侵润,除经淋巴血管、血液迁移和部分侵害外,还可以向腹部内种植或沿缝合线、创口面外扩散迁移。慢性结肠炎病人、结肠息肉病人、男士胖人等为易感人群。

结肠癌病发的关键与高脂和低甲基纤维素饮食搭配相关。乙状结肠的炎症使直肠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体高。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病变的发病率高些。基因遗传要素可能也会参加结肠癌的病发。

初期能够沒有一切病症,中后期可主要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然后出现大便习惯性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脓血便。肿瘤破溃、失血过多、内毒素消化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烧、困乏、削瘦、下肢浮肿等病症。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可以大便,常规体检见腹部膨出、肠型、部分有压疼,听诊闻及肠鸣音,提醒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若肿瘤与视网膜、周边组织侵润黏连,产生不规律肿块。末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水、水肿等肝、肺迁移迹象,恶液质,颈部上淋巴肿大等肿瘤远方外扩散迁移的主要表现。结肠癌位置不一样,临床症状不一样。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病友交流会】 如需【公益咨询】【用药指导】可以戳下方了解更多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无特异性,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应尽早就医诊治

导语:就是因为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导致更多的人都出现溃疡性结肠炎,而这种结肠炎本身就有很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饮食习惯不正确又或者是自身免疫能力的关系,所以在这种过程中也应该尽快的治疗,不过在治疗之前首先就应该了解症状,那么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一、如果出现了下文中提到的几种症状,可能是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需尽早诊治

1、腹痛

溃疡性结肠炎也会出现明显的腹痛现象,疼痛以胀痛绞痛为主,这种疼痛的感觉大部分都是比较固定的,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

2、腹泻

溃疡性结肠炎最容易会出现腹泻的现象,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如果病情比较轻微,那么最多也只是一天2~5次,如果比较严重,甚至一天会20~30次,在这种过程中,粪便的形状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3、出血现象

其实如果病情比较轻微,也会出现血液混在大便中,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就会造成鲜血直流现象,没有控制的话就会引发休克。

4、消化不良

溃疡性结肠炎的出现往往会导致消化不良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有着很多的表现,主要有厌食、上腹部饱胀感、恶心、呕吐、嗳气等。

5、其他

其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有着很多不同的表现,如果是急性病发,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在腹泻的同时也会出现多关节疼痛,甚至可能会造成退行性的功能障碍,另外肌肤上也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比如结节性红斑又或者是坏死性丘疹等等。甚至可能会导致眼睛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有虹膜炎、色素层炎、葡萄膜炎的相应表现,这些异常的现象也需要引起重视。

二、确诊溃疡性结肠炎需要做哪些检查呢?以下4种手段,可以帮助确诊溃疡性结肠炎

1、肠镜

肠镜检查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直观的看到结肠和直肠粘膜的状态。如果这些部位的肠粘膜出现了弥漫性的炎症变化,并且伴随着充血水肿、脆裂出血、脓性分泌物等症状,那基本可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不过慢性病变的患者,肠粘膜组织会有不同,这种情况下肠粘膜粗糙呈颗粒状,且还可能会伴有息肉、乔装黏膜等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还可以采取是否取材活检。

2、X线钡灌肠

有一些老年患者或者是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患者,不方便进行肠镜检查,那就可以通过X线钡灌肠来进行检查。如果是多发性表浅溃疡,那在灌肠造影下就可以发现小龛影。如果是出现了肠息肉,那就能发现粘膜充盈缺损,同时肠管长度缩短,结肠袋消失。不过这种检查方法并不适合重型或爆发型病例采用,避免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3、血常规

化验血常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检查手段,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话,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总数会明先升高,反而红细胞和红细胞蛋白质会下降,同时血沉活动也会加快。化验血常规还有一个重要作用,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引发贫血,通过血常规也能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的现象。

4、化验大便

化验大便主要是排查大便中是否存在白细胞、脓细胞和脓球。通过培养大便,还可以排除阿米巴痢疾、原虫、细菌、病毒感染等问题。

三、药物可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给药方式有口服与灌肠两种

​1、一般治疗

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间,患者可以选择一般性的治疗,通过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同时给予静脉内高营养治疗,在病情好转之后,在饮食上注意少吃一些粗纤维食物,多吃一些流质或者是半流质类的食物,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2、西药治疗

(1)水杨酸偶氮磺胺类药物

这种药物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首选的药物,主要适用于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够改善局部炎症反应,减少腹泻的次数,缓解腹痛、腹胀的腹部不适症状。

(2)口服腺糖皮质激素

这类药物常用的是地塞米松、强的松龙,可以控制炎症发展,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减轻一些中毒反应。只是该类药物在停止服用之后,有可能会出现复发的情况,所以在停药后,可以服用水杨酸偶氮磺胺类药物巩固治疗,避免复发。

3、中药治疗

(1)药物灌肠

​大家都知道中药治疗疾病对身体伤害会比较低,但是中药药效会慢一些,比较适合慢性疾病。很多药物是没有办法直接对肠道产生作用的,药物灌肠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能够让发病的部位直接接触到药物,而且中药对身体的副作用是比较小的,治疗起来会更彻底。

(2)口服清热解毒类药物

中药治疗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类型的药物,比如黄连、白花蛇舌草等,能够将肠道当中的溃疡清楚,还有三七粉或者白芨,可以帮助肠道的粘膜修复,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大便当中有脓血,还可以用西黄丸,该药物主要是化瘀解毒的,还有云南白药可以止血,这些药物都需要遵医嘱去使用的。

结语:​如果想要让身体健健康康的,那么是需要注意保护身体的,肠胃就是很重要的,如果肠胃不好,饮食功能下降,就容易营养营养摄入,对身体健康是值得的伤害。溃疡性结肠炎就是比较严重的,病情加重治疗就很困难了。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大多都是选择药物治疗的,可以治疗好,需要抗炎治疗,药物灌肠治疗、中药治疗等,云南白药、西黄丸、黄连、白花蛇舌草等,还需要用一些抗生素,也可以选择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

病例实战丨腹泻、便血、发热、肠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还是感染性肠炎?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6岁,因“腹泻4周,加重伴发热、便血3周”入院。


患者于2020年4月11日因混合痔于外院行“齿状线上直肠黏膜套扎术”,术后腹泻,10余次/日,每次量少,为深褐色稀糊样,无黏液脓血,无里急后重、便失禁或排便困难。2020年4月20日进食半熟腌鸡蛋后发热,Tmax38.5℃,便次增多至20次/日,伴少量便血、里急后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外院予头孢克洛(375mg bid)口服治疗1周,继而左氧氟沙星(0.5g qd)口服治疗5天,症状无改善。


血常规:WBC 8.17x109/L,NEUT% 63.7%,Hb 132g/L;粪便常规示WBC 20~30/HPF,RBC大量/HPF;肝肾功能大致正常;CRP 49.6mg/L,ESR 21mm/h;CEA 28.63ng/ml,CA19-9 59.17U/ml,AFP、NSE、PSA正常;PCT 0.154ng/ml;T-SPOT.TB(A+B)186SFC/106MC;结核抗体、CMV-IgM、EBV-IgM 阴性。


结肠镜:末段回肠黏膜偏粗糙,全结肠黏膜弥漫充血、水肿、糜烂,覆脓苔,血管纹理紊乱模糊;活检病理:黏膜组织急性及慢性炎、隐窝脓肿。


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加用美沙拉秦(1.5g tid)口服,美沙拉秦栓剂置肛(1.0g qd);继续头孢克洛(375mg bid)口服治疗1周,症状无好转,更换为头孢他啶(1g tid)静脉滴注,2天后Tmax降至37.5℃,便次无改善,未再继续治疗,拟加用泼尼松。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胃穿孔修复术后,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BMI 23.18kg/m2。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心律齐,腹平软,下腹部、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2~3次/分,直肠指检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腹泻、便血原因待查。



诊疗思考:患者是否可以诊断为UC?




病例特点:老年男性,急性病程。临床症状分为两个阶段:①病初10余日表现为腹泻、便次增多,无脓血。②可疑不洁饮食后出现发热、黏液血便,粪便常规中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炎症指标升高,肿瘤标志物CEA、CA19-9 水平升高;外院曾予抗感染治疗,热峰有所下降(Tmax 37.5℃),但腹泻改善不明显。诊断方面,患者第一阶段症状符合肛门刺激表现,不除外手术相关。第二阶段出现发热、黏液脓血便,结肠镜下可见结肠溃疡。


外院考虑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UC),此诊断是否正确


针对该患者分析如下:


①其病程尚短(<6 周),病前有不洁饮食的诱因,病程中合并发热,抗感染治疗后热峰下降,故而将感染性肠炎放在首位更为合理,入院后可进一步完善血常规、血液/粪便病原学筛查、PCT、肥达试验、外斐反应等。


②UC:UC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内镜、病理综合分析,该患者有以下几点不支持UC诊断:病程不足6周,发病前有明确的不洁饮食史,病理未提示隐窝结构改变等慢性病变。当然,有些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尚需除外既往有UC,而此次是在UC基础上合并感染所致,可复查结肠镜并完善结肠黏膜活检病理辅助诊断。


③肿瘤:患者老年男性,体重下降,CEA、CA19-9水平明显升高,需要警惕胃肠道肿瘤可能,可复查肿瘤标志物,同时完善结肠黏膜活检病理、必要时行PET-CT。


④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老年男性,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因素,故缺血性肠病不能除外。该病通常以左半结肠受累为主,内镜下可见受累血管供血部位分界清晰的节段性病变,CTA或造影见明确血管狭窄或堵塞为确诊依据。该患者病变范围过广,病变与正常黏膜间未见清晰界限,证据不足,必要时可行腹盆CTA评估。



入院后完善检查




血常规:WBC 7.77x109/L,NEUT% 42.6%,Hb 112g/L;肝肾功能大致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hs-CRP 24.33mg/L,ESR 26mm/h;免疫球蛋白、补体、RF正常;ANCA阳性(P1:40);CEA 13.98ng/ml,CA19-9 61.6U/ml。


粪便常规:褐色糊便,WBC满视野,RBC5~10/HPF,OB (+),苏丹皿染色(-),抗酸染色、寄生虫及幼虫鉴定(-);PCT (仪器法)0.11ng/ml;血培养:多枝梭菌,含溶血素厌氧瓶8小时;T-SPOT.TB:(A+B)192SFC/106MC;G试验:49.60pg/ml;肥达试验、外斐反应(-);CMV-IgM (-),CMV DNA和EBV DNA均<500copies/ml;HBV DNA<103copies/ml。


因患者病情较重,故行直乙镜检查:进镜20cm至乙状结肠,所见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消失,可见小点、片状糜烂和不规则溃疡,脓性分泌物附着(图1)。


图1 直乙镜检查


活检病理:(直乙交界)结肠黏膜显急性及慢性炎,隐窝结构紊乱,可见隐窝炎及隐窝脓肿,病变示慢性活动性肠炎;原位杂交结果:CMVISH (-),EBER ISH (-);肠黏膜组织细菌涂片:革兰阴性杆菌偶见;肠黏膜组织细菌培养: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真菌涂片、抗酸染色、诺卡菌涂片(-)。



诊疗思考:肠道细菌感染是否成立?




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和血培养结果,多枝梭菌感染明确。多枝梭菌是梭茵属的一种,一类产芽胞、革兰阳性杆菌,在废弃物、土壤、植被以及哺乳动物的胃肠道中均有分布。该菌可见于85%正常人肠道菌群,但在儿童、老年人或原发/继发性免疫缺陷人群中可引起肠道感染,出现腹泻、便血等症状。其他肠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如伤寒杆菌、CMV、难辨梭菌等目前暂无证据。


肠道细菌感染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抗原/抗体检测(血标本、粪便标本等),病原体培养(血标本、粪便标本、肠黏膜组织标本等)和肠道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组织特殊染色。针对该患者,我们完善相关检查后结合血培养结果,多枝梭菌感染明确。



治疗




予头孢他啶1g q8h+甲硝唑0.5g q12h静脉滴注抗感染,同时美沙拉秦1g qid口服,次日起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便次逐渐减少至2~3次/日,黄色稀糊样,无黏液脓血。2个月后(2020年7月12日)复查结肠镜提示黏膜愈合,遗留瘢痕性改变(图2),病理见黏膜慢性炎及隐窝结构改变。复查肿瘤标志物水平降至正常。


图2 复查结肠镜



诊疗思考:初发型UC与肠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思路




该患者经抗感染治疗,联合美沙拉秦1g qid 口服,治疗2个月后症状缓解,复查结肠镜见黏膜愈合,肿瘤标志物水平降至正常,故暂无肿瘤证据,感染性结肠炎诊断明确。但结肠活检病理提示慢性损伤、隐窝结构改变,感染性肠炎是否能否解释所有病情?


UC是以局限在黏膜内的结构扭曲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点的慢性过程。其显微镜下诊断基于以下改变:广泛的隐窝结构异常(弥漫性隐窝不规则),重度的隐窝密度减少或萎缩,黏膜表面不规则,弥漫性伴有基底浆细胞增多的全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这4个特点中,有2个或2个以上,同时缺乏肉芽肿,UC诊断准确率达75%。静止期UC,黏膜可出现与结构损害和愈合相关的组织学特点,如隐窝结构的扭曲(萎缩和分支)以及上皮再生。UC早期也可不出现隐窝结构改变,表现为基底部浆细胞增多,而在发病1年后出现隐窝结构紊乱。与之相比,感染性结肠炎的病理表现为黏膜上1/3的急性浅表性炎症,隐窝结构存在,故仅用感染性结肠无法解释患者隐窝结构的改变。其他如药物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受累等,也可见隐窝结构改变,但该患者病史及临床特点均不支持,故UC仍不能除外,需在后续随访中进一步明确


2021年8月门诊复查结肠镜,见全结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多发息肉和淋巴管扩张,未见糜烂、溃疡;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活动性炎,隐窝结构紊乱,可见隐窝炎及隐窝脓肿,固有层淋巴管扩张。考虑患者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明确(全结肠型,Mayo 评分1分),加用美沙拉秦1g qid治疗。


最后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广泛结肠型,活动期,重度);肠道多枝梭菌感染



总结




回顾患者病史,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①患者高龄、术后肠道菌群紊乱、病程中合并不洁饮食史,均为肠道感染的高危因素,提示反复询问并掌握全面的临床病史的重要性。


②患者外院治疗期间曾使用多种抗生素,应用头孢他啶2天后热峰即有所下降,却未能继续坚持。在肠道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治疗时,抗感染治疗建议至少观察3天以明确疗效。而在疾病尚未确诊,肠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尚不能除外的情况下,若予患者激素可能会加重病情。


③该患者为中老年男性,肿瘤标志物水平增高,需警惕肿瘤,从本例我们也关注到,炎症性疾病也可能致肿瘤标志物水平轻至中度升高,故需要临床密切随访。


④该患者病理检查提示“隐窝炎、隐窝脓肿”,部分临床医生将此作为UC诊断标准,但需注意此改变亦可见于肠道慢性感染性疾病,故需临床长期随访明确。


⑤UC诊断虽然没有金标准,但病理表现仍是不容忽略的诊断依据,既要“认识”早期UC病理表现,也要“认识”UC和感染性肠炎病理表现的区别,必要时通过随访进一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Ordás I, Eckmann L, Talamini M, Baumgart DC, Sandborn WJ. Ulcerative colitis.Lancet. 2012;380(9853):1606-1619.

[2] Du L, Ha C. 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Ulcerative Colitis.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20;49(4):643-654.

[3] Segal JP, LeBlanc JF, Hart AL. Ulcerative colitis: an update.Clin Med (Lond). 2021;21(2):135-139.

[4]Yang H,Zhou W ,Lv H,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MV Viremia or Endoscopic Features and l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MV Colitis in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Ulcerative Colitis[J]. Inflamm Bowel 0»,2017,23(5):814-821.

[5]Baumler AJ, Sperandio V.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ierobiota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gut[J]. Na:ure,2016, 535(7610):85-93.

[6]Gardner RC, Feinerman AE, Kantrowitz PA,et al. Serial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blood levels in patierto with ulcerative colitis[J].Am J Dig Dis, 1978,23(2):129-133.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66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