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扩散怎么治疗,以及前列腺癌症晚期治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众所周知,晚期癌症患者运动功能退化。由于疾病以及放化疗等带来的副作用,使得患者总感觉到全身疲乏,就拿肺癌患者来说易出现胸闷气短,特别是活动后症状加重,从而降低患者活动的意愿。也有部分癌症患者因为伴有慢性疾病,心肺功能减弱,稍微一运动就感觉到缺氧,从而影响日常运动量。
最可怕的是癌症出现骨转移后,易出现全身各个部位疼痛或易发生骨折,使得活动受到限制。长久下去会让身体机能慢慢退化,从而缩短生存期,降低生活质量,那癌症患者只能卧床休息吗。
晚期癌症患者只能卧床休息吗?晚期癌症患者长期卧床休息会让身体机能慢慢退化,大幅度降低生活质量。通过适度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有效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提高肺活量,增强体质,精力也得到进一步改善,这样能促进癌症患者康复,帮助控制病情。
研究表明,保持适度的中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和八段锦以及慢跑等,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另外,适度运动也能缓解癌症治疗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尤其是缓解肌肉量减少和易疲劳的问题,同时也能减轻精神不振和白细胞降低症状。
此外,晚期癌症患者适当地做些基础活动,也能改善不良情绪,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也能缓解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促进身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癌症患者活动时应注意什么?1、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活动内容
晚期癌症患者维持日常活动至关重要,不过应根据自身情况来个体化制定。如刚接受化疗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体较虚弱,短时间内不能做剧烈运动;部分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或血小板计数减少,必须多静卧休息,不可外出活动;癌症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时同样也不能运动。
2、活动应适度
癌症患者恢复期应鼓励患者参与日常活动,只要手术后没有任何禁忌症,一般术后1~7天左右就能下床活动,起初由护理人员搀扶着走动,能促进多个机能逐渐恢复。不过活动一定要适度,不能操之过急,若强行做超负荷运动反而影响病情恢复,活动以身体感觉不到任何不适为宜。
3、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刚开始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当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加大运动量或尝试着改变锻炼内容。起初先做基础的日常活动,如打扫卫生或擦桌子,然后过渡到散步和练习气功等。
温馨提示
总而言之,晚期癌症患者应适当活动,不过因人因时而异,治疗期和康复期运动目的不一样,活动内容和强度还需由专业医生来指导,不能突然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病情恢复。另外,不少癌症患者经过长期治疗,再加上病情疼痛带来的折磨,使得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消极心态,从而影响病情恢复,所以不能忽略心理上的调适。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对于一些已经发生扩散、转移的患者,中医治疗优势就是将治疗与调养并重,在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同时注重调养身体,帮助患者排出毒素,增加食欲,提高免疫力,减轻病痛,所以很适合癌症晚期的治疗。
肿瘤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多步骤的连续过程,是肿瘤与宿主间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开拓和应用患者自身存在的免疫系统,是中医对抗肿瘤中一个关键的策略。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所以运用中药“扶正”的方法则可提高免疫功能和减少肿瘤细胞表面活性物质。
癌症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大多数的癌症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所以中医的治疗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辩证论治,既要控制肿瘤的同时,又要兼顾“扶正”。
第一,以扶正为主。
中医认为“正虚”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因而癌症转移后的治疗以扶正为主,有助于扶助正气,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增强体质,使免疫力与肿瘤相抗衡,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也减轻了因为治疗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
第二,中医运用“祛邪”方法来控制肿瘤。
由于癌症是痰凝血瘀和癌毒结聚两种病理的产物,因此“祛邪”,可采用理气活瘀、化痰散结的中药来治疗,有助于抑杀癌细胞,控制癌肿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除了这两点外还要注意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癌症患者出现转移后,自身的病情、症状、体质等都有所变化,所以需结合当下的情况灵活辨证施治,坚持一人一方,疗效自然也会提高。
中医治疗的方法比较柔和,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从而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据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报告》,在我国,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第6位,我国每年有5万多人因前列腺癌死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教授林天歆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70%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处于晚期,而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整体疗效的关键。当然,随着新的治疗手段不断被研发出来,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整体疗效得到了提高。
中老年男性每年要查查PSA林天歆教授介绍,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比如饮食西化、红肉摄入量增多等;二是前列腺癌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单位体检中增加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项目,使得更多前列腺癌患者能在早期确诊。而如果等到患者自己感觉到排尿困难、出现骨痛、易骨折等症状才来就医,很有可能已经是晚期了。
因此,林天歆教授呼吁,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应进行一到两次PSA检测,PSA是前列腺腺体和导管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正常时血液中含量很少,患有前列腺癌后,PSA值一般会升高。
但是如果体检发现PSA升高也不要过度惊慌,血清PSA还可在前列腺炎、尿潴留等情况下升高,不一定是前列腺癌,可以到泌尿专科就诊,请医生帮忙做诊断。
“新药问世+联合治疗”使生存期成倍延长对于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通常建议做根治手术或放射治疗。林天歆教授介绍,早期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的10年无疾病生存率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说预后非常好。
如今虽然越来越多前列腺癌患者能在早期就被发现,但我国仍然有7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经是晚期。这部分患者也不要灰心,近两三年很多新药相继问世,特别是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化疗药以及靶向药物的出现,再联合局部治疗,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已获得成倍延长。
林天歆教授
去势抵抗,攻打武器不再单一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进展与男性的雄性激素有关,用药物降低体内雄性激素的水平或者阻断它的作用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叫做去势治疗。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去势治疗后就会出现“去势抵抗”,意思是治疗无效了。
去势抵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一个难点,欧美国家统计数据显示,5%~10%的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去势抵抗。
“在过去,面对去势抵抗,我们所拥有的武器非常之少”,林天歆教授介绍,过去对去势抵抗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假如患者身体情况很差,化疗的血液毒性会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而容易出血,红细胞减少而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容易出现感染等。除了化疗,也有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和内分泌治疗等常规药,但治疗效果都不理想,通常只有30%~40%的患者有效。
“现在的武器则多了很多!” 林天歆教授介绍,随着新型内分泌治疗的出现,很多出现去势抵抗的患者的生存期可延长一两年。如果再联合化疗或者靶向治疗、同位素治疗,小部分病人还可以加上免疫治疗,患者预期寿命又可以进一步延长。
新药入医保:每个月自付费用仅需1000多元越来越多新药的出现,给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但这些新药普遍价格较高,并非所有的家庭都能承受得起。
林天歆教授以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达罗他胺举例,这种药能使出现去势抵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0%以上,而且其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降低骨转移风险、减少骨痛、骨折、截瘫出现的机会,降低尿潴留、排尿困难、膀胱造瘘的风险等。
此外,达罗他胺于2021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除了药品价格本身降低外,还可以医保报销,以广州职工医保的患者为例,现在每个月自付的费用仅需1000多元。
“让我们广大老百姓用很低的费用就获得全世界最好药物的治疗是我们伟大祖国才能够做到的事”,林天歆教授很骄傲地说。他介绍,现在国外患者若想获得该药物的治疗,需自己每年交额外的保险费用。同时,林天歆教授呼吁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新药进入医保,让每一位前列腺癌患者无需被费用所困,都能享受到理想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