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脑转移能活多久,以及脑垂体瘤是癌症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位2019年6月21日在我科确诊肺癌多发脑转移、多发骨转移的病人再过1个月就整整4年了,中间出现过耐药,脑肿瘤增多增大,调整方案后继续有效。晚期肺癌4年,还能在家干农活,我希望通过中西协同方案帮助她继续生活有质量,不要说晚期了活不了几天不治了,或治了也可能耐药,人生有很多种可能,不去试怎么知道?奇迹从来都不轻易!
垂体瘤的常发于年轻女性,不少女性是长时间因月经不调前去医院检查,做磁共振发现脑部生长了垂体瘤。乍一听脑垂体瘤的“瘤”,免不了一阵心慌,这个长在大脑里的肿瘤是怎么回事?需要开刀吗?有没有可能是恶性?
什么是垂体瘤
垂体瘤是源于垂体前叶和后叶以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属于良性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区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 8% ~ 15%。垂体瘤常具有内分泌腺功能,可造成多种内分泌功能异常。
MRI 表现
1.垂体微腺瘤一般用冠状面和矢状面薄层,包括 T1 和 T2 图像。T1 微腺瘤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T2 微腺瘤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高于垂体。
2.垂体大腺瘤肿瘤呈圆形,也可呈分叶或不规则形,腺瘤实质部分呈等信号,当合并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时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不强化。 冠状扫描显示肿瘤呈哑铃状,这是由于肿瘤伸于鞍上,中部受鞍隔束缚之故。肿瘤向上使鞍上池闭塞,视交叉上抬,向旁侧压迫海绵窦延伸至颅中窝,向后可压迫脑干,向下可扩大蝶鞍、突入蝶窦。肿瘤向鞍旁生长,可将明显强化的颈内动脉向外推移甚至包裹,偶尔可引起颈内动脉闭塞。
许加军教授有话说
许加军教授个人简介:
许加军,男,主任医师,博士,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山东省第一批神经外科博士,山东省神经外科学会委员及神经肿瘤专业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委员,山东省激光医学会常务委员、理事 ,山东省抗癌协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肿瘤专业骨干专家。擅长微创手术治疗颅脑各部位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等颅内肿瘤以及脊髓.髓内肿瘤、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及先天颅脑疾病。尤其是对深部及颅底肿瘤有独到之处。
下面我们来跟着许加军教授具体看一看
垂体瘤的外科治疗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法
目前垂体瘤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绝大多数垂体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已较成熟,其中以经鼻蝶显微镜下手术和内镜手术最为常见,对于较为复杂的垂体瘤可考虑开颅手术或经鼻蝶和开颅联合手术。放射性治疗常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控制肿瘤生长和恢复激素水平。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微腺瘤和术后的辅助治疗,调整异常激素水平,使肿瘤进一步缩小。
首先,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经鼻蝶手术。
开颅手术
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很早就应用于临床,现已是非常成熟的术式。适应证有以下几个方面:
明显向额颞叶甚至后颅窝侵犯的巨大垂体腺瘤;
肿瘤向鞍上发展部分与鞍内部分连接处显著狭窄的垂体腺瘤;
肿瘤已纤维化、质地坚硬,经蝶窦无法切除的垂体腺瘤。
不适合经蝶手术的患者,如巨大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的肿瘤;或需要联合入路和分期手术的患者。 经鼻蝶手术
主要包括显微镜下经鼻蝶和内镜下手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均已很成熟,是目前治疗垂体腺瘤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大约 96% 的患者可由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目前经蝶手术入路的适应证有以下两方面 :
肿瘤突向蝶窦及局限于鞍内;
肿瘤向鞍上垂直性生长;
许加军教授在山东省立医院中心院区率先开展的经鼻内镜下鞍区肿瘤(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切除术,弥补了显微镜手术的局限,是内镜直视下的微创手术。
立体定向放射性治疗是常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其中以伽马刀立体定向治疗最为常见。由于垂体瘤位置固定,对放射线敏感,而正常垂体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因此伽玛刀常能在不损伤或轻度损伤正常垂体细胞情况下有效的杀伤肿瘤组织。
▼许加军教授认为,我们对于垂体瘤患者的治疗目的有:控制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垂体功能,缩小甚至消除肿瘤,消除颅内占位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如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后通过放疗或药物治疗控制肿瘤生长;放疗或药物治疗使肿瘤缩小、提高疗效,降低风险。 如果有更多关于神经外科的问题要咨询,欢迎私信咨询,作者将第一时间答复您。
一位2019年6月21日在我科确诊肺癌多发脑转移、多发骨转移的病人再过1个月就整整4年了,中间出现过耐药,脑肿瘤增多增大,调整方案后继续有效。晚期肺癌4年,还能在家干农活,我希望通过中西协同方案帮助她继续生活有质量,不要说晚期了活不了几天不治了,或治了也可能耐药,人生有很多种可能,不去试怎么知道?奇迹从来都不轻易!
根据我国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约为39.7万,在所有肿瘤中排名第三。其中大部分胃癌患者初诊时就是中晚期,相当一部分患者已经失去了直接手术根治的机会,且腹膜转移占了很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随着胃癌进展,腹膜转移率会逐渐增高。即使做了根治性手术,手术之后的复发,也是腹膜转移发生率最高,甚至可以达到40%~50%或更高。
需要注意,当胃癌出现腹膜转移,基本失去了根治手术机会。因为,腹膜转移的情况下,手术无法完整全部剥离腹腔脏层和壁层腹膜。尤其是广泛的腹膜转移,基本只能依靠药物治疗(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
不过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部分腹膜转移患者,经过积极的全身治疗后,比如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或者细胞免疫治疗后,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后,再次腹腔探查发现腹膜转移消失,以及腹腔游离细胞学检查都是阴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根治手术。
案例:胃癌腹膜转移,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生存超过3年患者黄先生,56岁,2019年因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且呈加重1趋势,于是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后通过胃镜提示胃小弯侧病变,活检病理示:(胃角、胃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粘膜内癌);腹盆腔CT提示胃壁小弯侧稍增厚,增强后可见强化,腹盆腔积液,肿瘤标志物也明显升高(CA125:427KU/L)。
为了进一步确诊,黄先生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广州三甲医院就诊,CT示胃体癌并胃周淋巴结转移;腹膜、腹膜后淋巴结、网膜、肠系膜及盆腔多发转移;中量腹水。PET/CT示胃体胃角部局部胃壁增厚伴溃疡形成,代谢异常增高(SUVmax 5.16),符合胃癌,大网膜、肠系膜间隙、腹腔弥漫种植转移(SUVmax 3.29),腹、盆腔中量积液。
由于出现腹膜转移,肿瘤符合较大,此时黄先生已经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经过科室商议最终决定对黄先生术后第1、3及5天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HIPEC结束2周后行3程DOS化疗,治疗过程十分顺利,期间黄先生虽然出现副作用,但经过对症治疗后恢复好转,然而之后复查CT却发现肿瘤缩小不明显。
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黄先生决定行细胞免疫治疗。经过面诊之后,细胞免疫专家根据黄先生的情况制定了iNKT细胞免疫,同时联合DOS化疗。
随着免疫细胞在体内发挥作用,黄先生的伤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好,后续在进行化疗期间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后通过PET/CT示原局部高代谢灶消失,大网膜、肠系膜间隙软组织块消失,腹盆腔积液消失。AFP、CEA、CA199、WBC及NEUT均无明显异常。再次手术探查未见肿瘤复发。
之后黄先生维持了1年S-1单药治疗,然而由于疫情影响,黄先生的治疗出现中断,在20年4月通过胃镜复查发现胃角近小弯侧1.5*1.2cm菜花样溃样肿物;活检提示疑有腺癌的可能性。PET/CT示胃体近胃角部局部胃壁增厚伴溃疡形成,代谢增高,考虑肿瘤复发。
MDT讨论后决定手术探查,发现全胃未见明显肿瘤浸润出胃壁,胃周未见明显淋巴结,肝脏、脾脏、结肠、小肠、直肠、盆腔、肠系膜、大网膜、腹膜未见异常,未见腹水,肿瘤位于胃角部小弯侧,遂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病理示胃粘液腺癌(ypT3N1Mx)。
术后医生为黄先生安排了1个月行DOX化疗,然而在化疗后发现CEA逐步上升,为了避免再次复发,黄先生再次进行了一个疗程的iNKT细胞免疫疗法,同时联合6个疗程的FOLFIRI化疗。治疗后黄先生规律复查CT、胃镜、PET/CT,均未见肿瘤复发。AFP、CEA、CA199、WBC及NEUT均无明显异常,生活质量良好。
联合细胞免疫疗法,实现肿瘤降期,同时减少术后复发概率免疫系统和癌症息息相关。而目前全世界医学界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提高免疫力来抑制肿瘤的发生,此外,提高免疫力对癌症患者更为重要!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对抗化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巩固患者身体素质,抑制肿瘤再生长,预防复发,转移。
这种疗法是通过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体外无菌专项培养,使其数量成数十万倍增多,同时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胃癌患者自身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突变的细胞的一种方式。有效的细胞疗法能打破机体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强受体免疫能力,最终达到预防胃癌术后复发的目的。
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均以将细胞免疫疗法作为癌症患者的关键治疗技术,尤其是日本,作为细胞免疫疗法的开创者,日本是目前对癌症实体瘤研究和临床最发达的国家,尤其是新生抗原肽疫苗,该技术可更快找出隐藏抗原的癌细胞,并能直接攻击和摧毁癌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法,能够快速识别体内的癌细胞,并且将其消灭,大大的降低了癌症患者术后的复发概率,对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也能够通过该疗法,实现长期生存。而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目前日本的胰腺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左右。
复发转移是导致多数人抗癌失败的根源,胃癌作为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术后极易出现复发及转移的问题,尤其在术后2年。而细胞免疫疗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能够启动病患全身的免疫系统,全面打击癌细胞,从而预防癌症扩散、复发和转移,同时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通过该疗法也能获得长期生存。
不过需要注意,每个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水平和状态都是不同的,具体方案还需要经过检测,以及专业的医生评估后决定。
具体详情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