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香港代购抗癌药,以及癌症晚期最好的止痛药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赖先生在32岁时确诊了结直肠癌,医疗费把他的家庭拖入了经济危机之中。原本,患病后的赖先生本来就陆续花去了十多万医疗费。后来他从医生那里得知日本有一款抗癌药,对抑制癌细胞很有一定效果,但是这种药物在国内没有上市,于是他只要托人到香港代购。
这一款日本抗癌药一盒刚好让患者吃一周,吃5天停2天。赖先生托人代购一次要花11000元,一个月就要花上4.5万元。这款药,再加上其他的医疗费,使得赖先生的医疗费用每个月至少要花掉8万元。赖先生的母亲抹着眼泪说,希望这个药尽快在国内上市,早点进医保。
像赖先生这样受尽病痛折磨的同时,家庭经济也因医疗费遭到沉重打击,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而且,像赖先生这样每个月能花8万医疗费的家庭也不多。
二2006年,山东济南也发生过一起付不起医疗费的悲剧。一开始,人们都在谴责王美容的儿子,因为他竟把身患癌症的母亲抛弃了。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后来,她的儿子曹新安回到济南,才发现自己成了社会上人人唾骂的“弃母逆子”。
然而事实是,母亲入院后,曹新安身上已经没什么钱付医疗费,他和父亲的离开,是为了分头筹医疗费。父亲回老家卖麦子,他找朋友借钱。为此,他走遍了石家庄、南京、徐州等地方。曹新安的口袋里有一份求医清单,记录了2003年母亲得病到2006年,一共花了15万元医疗费。
医疗费猛于癌很多人都生不起病,因为医疗费实在太高,尤其是像癌症这种大病。有一些癌症患者发现得早,可以做个手术就完事了,总的医疗费不算太高。如果有社会医保,他们还能够报销掉一部分医疗费。如果还有买其他商业医保的话,甚至能让保险公司支付社会医保无法报销的医疗费。
但很多人只有社会医保,有的人甚至连医保都没有,而癌症已经进入中晚期,需要长期服用化疗药物。沉重的医疗费负担,让很多患者家庭吃不消。
因为癌症的医疗费用实在太高。一颗药一克金,正是人们对抗癌药的评价。癌症医疗费用高是一个无奈的现实,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临床使用,需要十几年时间,投资数十亿美元。因此,药物本身投入的成本就很高。
尽管药物过了专利期之后,价格会有所下降,他国允许仿制。人们可以用较低的价钱购买,也可购买效果较差的仿制药物。但对于长期需要服药的病人,这些仍然是一笔巨大医疗费用。
中国有哪些病是“免医疗费”的?中国还是有一些病是在一定程度上免医疗费的,那就是肺结核和艾滋病。
如果在疾控结防所做痰检呈阳性,或者临床确诊肺结核的话,医院会免费发放抗肺结核药,但其他化验和护肝药物等仍是要收费的。按现在的政策,肺结核患者可以在户口所在地免费领抗结核药。在外地居住,有暂住证,也可在居住地免费领取。
艾滋病也可获得免费药物,前提是确证HIV抗体阳性。
不论是肺结核,还是艾滋病,目前仍未有100%免医疗费的。住院、进口药、非基药等都需要自费。
延伸:同是传染病,为什么乙肝不和艾滋一样免费治?提供免费药物给肺结核和艾滋病患者,是出于这两种病的严重性和传染性的考虑。乙肝也是一种传染性广疾病,为何就没有免费药物提供呢?
这是因为目前乙肝有成熟可靠的强免疫苗,可为大规模人群接种。长年之后,病情可以得缓解。另外,它的危害程度有限。因而,通过疫苗实现长远控制更有经济效益。
但艾滋病在预防上比较乏力,因此治疗携带者是重点。一般患者经过三四个月的治疗之后,外周血的病毒量可以降到一定程度,传染概率也会低很多。这样,通过发现一个治一个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抑制传染。
参考资料:
1.《杭州一位肠癌患者算了算自己的药费清单》.每日商报. 2018年10月12日
2.《母亲病危 儿子为何一走了之》.成都商报.2006年8月5日
3.《一位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困境》.健康时报.2014年12月4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潘战和 @肿瘤专科医生
所谓癌症疼痛,广义上是指所有和癌症以及癌症治疗有关的,狭义上是指癌症有关的疼痛,也就是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因此,治疗癌症疼痛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控制癌症,比如通过手术、化疗、放疗、介入等手段去治疗肿瘤,肿瘤消失了,或控制了,自然疼痛也就会没有了或减轻了,这个道理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明白,这是治本之道。
但有时癌症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癌症晚期已经多线治疗了,没有有效的药物,癌症对治疗已经不敏感了,这个时候只能是对症止痛治疗。而即便是那些正在进行癌症治疗的病人,在取得疗效之前,疼痛一直存在,也必然要同时进行止痛治疗,不然让病人一直痛着。
以下谈的就是这类止痛药物。癌症的止痛药物,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非阿片类止痛药。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塞来昔布等等,适用于轻度疼痛,就是你平常在感冒头痛时会用到的那些药,很多感冒药里含有这些止痛药成分,而这些止痛药很多是非处方药,也就是不用经过医生的的处方,你可以直接在药店买到,这就表示这类药一般是比较安全的,副作用也比较轻,只要是正常使用,一般问题不大,但也仍然有一些注意事项,而且要特别小心的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放松了警惕,一是长时间用这类止痛药,二是大剂量用,这就危险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这类止痛药,只适合短时间使用,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或者疼痛明显,不要一味加大剂量,一定要找医生指导。
第二大类:阿片类止痛药。分为弱阿片类,比如可待因、曲马多、强痛定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强阿片类,比如吗啡、美沙酮、芬太尼、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等。这类药被很多人认为是“毒品”,担心上瘾,而不敢使用,所以,很多病人或家属一听到要用吗啡,就担心会不会上瘾,担心副作用,其实这完全是多余的。如果是一个好好的人,或者仅仅是轻度疼痛的人,无缘无故用这类强阿片类止痛药,当然不合适,但一个很痛的癌症病人,你的目的是为了止痛,而不是为了获取所谓的刺激快感,根本不用担心上瘾的问题,而且慢性疼痛长期使用都是用缓释制剂。从根本上说,对于中重度癌症疼痛,阿片类药物才是更有效也是更安全的,反倒是那种把上面说到的非阿片类药一直加到很大剂量的更危险。阿片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便秘,所以要配合着用通便用,在饮食结构上也要注意调整。
第三类:辅助药物。所谓辅助药物,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主要不是靠它来止痛,所以不能单独用它,但它可以辅助止痛,增加上面说的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协同或增效,比如,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可以帮助缓解烧灼样神经痛或刺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起到镇痛作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可以起到镇静和帮助睡眠的作用,缓解病人的焦虑;而皮质醇类的药如强的松更是有多重作用,对缓解神经压迫很有帮助。如果懂得合理使用这些辅助药物,有时候可以明显提高止痛效果,甚至有时候起到关键作用。
癌症疼痛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在进行疼痛评估)合理进行止痛治疗。多数疼痛还是可以缓解或减轻的。
虎年春节前夕,26岁的香港后生仔魏先生(化名)因患罕见血液肿瘤,在前往深圳隔离21天后,终于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获得治疗,成功打败了来势汹汹的“肿瘤君”——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魏先生所使用的CAR-T药物于2021年6月在内地正式上市,他通过香港玛丽医院转介至港大深圳医院血液内科后成功接受CAR-T治疗,并借助 “港澳药械通”政策由境外引入的药物Pola单抗作桥接治疗,CAR-T输注后康复出院顺利返港。魏先生直言 :“我很幸运!”
26岁香港人遇罕见血液肿瘤病
26岁的魏先生像大多数积极上进的年轻人一样,工作之余还会继续学习提升自己,虽然压力很大,但他始终保持着有频率的运动习惯。年轻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患上这个罕见的血液肿瘤病。
起初魏先生只是反复发烧和咳嗽,前往社区诊所检查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直到2个月后,依旧反复不见好转,检查血氧后发现远远低于正常值范围,于是在医生建议下赶紧前往大医院拍胸片。“看到肺部发白的胸片结果,当时以为是肺炎或者肺结核,后面经过验血、CT一系列检查,才被确诊为得了血液肿瘤疾病,心情一下好失落。”魏先生回忆。
他在玛丽医院的主诊医生沈佩妍教授介绍:“魏先生做了一线大剂量化疗,但肿瘤短暂缩小后病情仍未好转。2021年6月,他被确诊为淋巴瘤中枢累及,做完放疗、二线化疗后,经评估依旧没有效果,情况不容乐观。”绝望的魏先生心情一下子跌落到谷底,年纪轻轻的自己难道面对肿瘤的袭击就只能束手无策吗?
在血液肿瘤疾病中,原发纵隔大B细胞瘤较为少见,大部分患者对化疗敏感,像魏先生这种对化疗不敏感、还很快转移到中枢的情况非常少见。在开展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玛丽医院内科学系主任邝沃林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一个新的治疗方案——CAR-T疗法。
跨境求医,CAR-T治疗带来新希望
CAR-T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通过对患者自身的T细胞(人体的一种免疫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从而杀死体内癌细胞的方法,是一种全球前沿的免疫治疗肿瘤疾病的方法。
由于目前在香港上市的CAR-T药品没有魏先生的适应症,邝沃林教授很快联系到港大深圳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朱知梅教授,告知了魏先生的病情并将其迅速转介至港大深圳医院。
“在此之前,我们血液内科已为CAR-T的引入准备两年时间了,CAR-T在内地于2021年6月正式上市时,医院很快完成准入工作。”朱知梅教授介绍。魏先生的转介恰逢其时。他和家人快速北上赴深,2021年11月2日到港大深圳医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
远在英国的朱知梅教授对魏先生的病情高度关注,他通过远程会诊指导,与李回军医生等团队成员时刻保持联络。一切准备就绪后,医护人员将魏先生体内淋巴细胞采集出来外送进行体外制备。在2-3周的制备期间内,血液内科团队需要做好桥接治疗,并采用含“港澳药械通”政策引入的药物Pola单抗的Pola-BR方案化疗,通过它能够让患者更好地桥接后续的CAR-T治疗。
与此同时,肿瘤医学中心徐志渊顾问医生为魏先生开展局部放疗,辅加口服靶向药物,以期将肿瘤负荷降低,让魏先生在CAR-T治疗前达到最佳状态。期间,由血液内科、心血管综合内科、神经内科、医学影像部、肿瘤医学中心、成人重症监护中心等多成员组成的MDT团队,为魏先生的全程治疗多次组织会诊和讨论。
2021年12月7日,魏先生顺利接受30分钟的一次性输注,数百万个自身抗癌CAR-T细胞重回魏先生体内。家人们和治疗团队每个人都神经紧绷,身在海外的朱知梅教授也保持在线关注,面对CAR-T治疗后高达80%-90%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家都在默默祈祷。在团队的努力下,魏先生回输后22天内,没有任何严重不良并发症出现,其身体状况逐渐好转,12月29日,终于顺利出院。
“港澳药械通”造福健康湾区
出院返港后,魏先生定期前往玛丽医院复诊并做了健康评估,多项数据表明本次CAR-T治疗非常有效,魏先生和他的家人安心度过了春节。后续,玛丽医院团队将针对他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放疗和免疫靶向治疗,争取让其达到完全的缓解。
“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治好,这是我第一次到深圳治病,朱教授和李医生非常专业,所有帮助过我的医生和护士们耐心细致地鼓励我一步一步治疗,给了我很大信心,非常感谢他们!”康复后的魏先生充满感激。
“目前CAR-T治疗在肿瘤学界是个热门话题,因为它能够解决很多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内的传统治疗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引进CAR-T疗法完善丰富了港大深圳医院整个血液内科的治疗体系,也是血液肿瘤治疗一个重要的新探索和进步,无疑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血液内科朱知梅教授说。
而魏先生桥接治疗所用到的药物Pola单抗,即注射用维泊妥组单抗(Polatuzumab Vedotin Infusion),于 2021年5月14日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正式引入港大深圳医院,已经造福数名患者,反馈效果良好。
港大深圳医院自获批成为“港澳药械通”政策指定试点医院以来,已引入包括首个药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首个医疗器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等共13药3械,已有360余人次患者享受政策福利,包括来自香港的魏先生也成为政策的受惠者之一。
(原标题《幸运!26岁港人患罕见血液肿瘤在深获治》)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港深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