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症瘕痞块怎么读,以及啯瘕痞块怎么读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三棱又叫京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茎。
莪术又叫文术,为姜科多年生植物莪术、郁金或广西莪术的根茎。莪术与郁金来源基本一样,功效也相似,均为“血中气药”,须要对比学习。
三棱与莪术因其功效相似,经常配伍应用,有医生处方“三文”者,即代表三棱、莪术之意。二药皆可生用或醋炒用。
一、三棱、莪术的功效:
三棱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破血中之气。功效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现代常用于癥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等证的治疗。
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入肝脾气分,功效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现代常用于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打损伤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开宝本草》:“(三棱)主老癖癥瘕结块。”
《本草纲目》:“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
《药性论》:“(莪术)治女子血气心痛,破痃癖冷气。”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开胃消食,吐酸水,解毒,饮食不消。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丈夫奔豚。”
《玉楸药解》:“三棱破滞行瘀,消积化块。莪术破滞攻坚,化结行瘀。”
《本草备要》:“三棱苦,平。色白属金。入肝经血分,破血中之气。兼入脾经,散一切血瘀气结,疮硬食停,老块坚积;莪术辛、苦,气温。入肝经血分,破气中之血。消瘀通经,开胃化食,解毒止痛。治心腹诸痛,冷气吐酸,奔豚痃癖。”
二、三棱、莪术的配伍应用:
三棱与莪术功效相近,最常配伍应用。一般认为,三棱破血作用强于莪术,更适合瘀血之证;而莪术行气作用则强于三棱,更适合饮食积滞引起的气滞脘腹胀满疼痛等证。二药相须配伍,可互增疗效。被张锡纯誉为“化瘀血之要药”。
张锡纯应用三棱、莪术,经验丰富,值得学习。
张锡纯言:“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闭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证。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忧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忧于三棱。”
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或室女月闭血枯、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常以三棱、莪术配伍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等,即理冲汤。亦可参其同理,配伍水蛭、生黄芪、知母、桃仁等,变汤为丸,即理冲丸。三棱、莪术之用法,此二方具有代表性。
张锡纯论曰:“三棱、莪术性近平和,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孟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之良能也。”
汪昂言:“痃癖多见于男子,癥瘕多见于妇人。莪术香烈,行气通窍,同三棱用,治积聚诸气良。”
三、三棱、莪术的用法用量:
二药常配伍应用,亦可分开单用。可入煎剂,亦可用于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不可过量久服,须防伤人正气。若体弱者用之,常与补药同用,方为稳妥。
《内经》:“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汪昂言:“(五积)治之不宜专用下药,恐损真气,宜于破血行气药中,加补脾胃药。气旺方能磨积,正旺则邪自消也。”
李东垣言:“五积方,用三棱、莪术,皆兼人参,赞助成功。”
张锡纯言:“若治陡然腹胁疼痛,由于气血凝滞者,可但用三棱、莪术,不必以补药佐之;若治瘀血积久过坚硬者,原非数剂所能愈,必以补药佐之,方能久服无弊。或用黄芪六钱,三棱、莪术各三钱,或减黄芪三钱,加野党参三钱,其补破之力皆可相敌,不但气血不受伤损,瘀血之化亦较速,盖人之气血壮旺,愈能驾驭药力以胜病也。”
四、三棱、莪术的应用注意:
三棱、莪术皆有开破之性,故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
——中医实战笔记20.7.9下午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癥瘕积聚
癥瘕和积聚,都是腹内积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症。癥和积是有形的,而且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脏,属血分;瘕和聚是无形的,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腑,属气分。癥瘕积聚的发生,多因情志抑郁、饮食内伤等,致使肝脾受伤,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日久渐积而成。而正气不足,更使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瘰疬瘿瘤
瘿瘤又称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的头颈外科疾病。
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
癥瘕
《诸病源候论.症瘕病诸候》:“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症。若虽病有结症而可推移者,名为症瘕。”指腹腔内有包块肿物结聚的疾病。后世一般以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为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的为瘕。
癥瘕与方剂
汉·《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血瘀型)
组成服法: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上药各等分,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每日1~3次,食前服。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消癥。主治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舌淡紫,苔白,脉弦细涩。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输卵管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崩漏、血精症、房颤等病症
散聚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痰湿型)
组成服法:半夏(汤洗七次)槟榔 当归各22克 陈皮 杏仁(麸炒,去皮、尖)桂心各60克 茯苓 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脐)川芎 枳壳(麸炒,去瓤)厚朴(姜汁制)吴茱萸(汤洗)各30克。上药锉细。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功能主治 治气机郁结,痰湿内阻,血行不畅,致生积聚,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绞痛,攻刺腰胁,上气室塞,喘咳满闷,小腹腆胀,大小便不利。
另外还有香棱丸(《济生方》)(气滞型);银花蕺菜饮(《中医妇科治疗学》)毒热型
1、莱菔甘平,归脾胃肺,消食除胀,下气祛痰,善消面积。
2、山楂酸温,归脾胃肝,消食健胃,活血化瘀,善消肉积。
3、谷芽甘平,归脾胃经,消食健胃,健脾和中,善消乳积。
4、麦芽甘温,归脾胃经,消食健胃,和中回乳,善消乳积。
5、内金甘平,脾胃膀胱,消食化积,固涩止遗,通淋化石;
6、神曲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化积,健脾和胃,善消酒积;
7、阿魏辛温,归脾胃肾,消积化食,化癥除痞,善消虫积。
8、沙棘酸涩,归脾胃肺,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祛痰止咳;
9、余甘子凉,归肺胃经,消食健胃,清热凉血,生津止渴。
10、老普洱甘,归胃肝经,消食导滞,清热利水,刮肠降脂。
【注释】
1、莱菔:又称莱菔子、萝卜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种子入药,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具有消食除胀,下气祛痰的功效,能消积滞,化食积,健脾胃,用于食积气滞证,特别善于消面粉类积滞,它还能下气消谷,化痰结,泻肠胃宿便以及痰涎壅盛的气喘咳嗽等症。
莱菔子
2、山楂:为果实入药,味酸中带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消食健胃,活血化瘀之功效,有比较强的消食健胃之效,用于食物积滞证,特别善于消肉食保积,同时它有散瘀之功,祛瘀血而不伤正,能消血块,行瘀滞,化痞气,用于血滞瘀阻证。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血压和降血脂作用,现代多用于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方面疾病。
3、谷芽:又称稻芽,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果实经发芽而成。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健胃,健脾和中的功效,能化食积、健脾胃,和中焦,其性缓和,特别善消妇女乳汁积滞的乳胀痛。多与麦芽一起入药,处方显示麦谷芽名称。
4、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经发芽而成。余同谷芽。
5、内金:又称鸡内金。性味甘平,归脾胃膀胱经,能健脾胃、消食积而用于食积证和小儿疳积证。它又能固涩止遗,缩小便,并通淋化石作用,临床用于小儿遗尿、男人遗精以及砂淋、石淋证和各种的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胆管结石等);
6、神曲:又称建曲、六神曲、范志曲等。由多种食物、植物药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主产福建,所以叫建曲。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具消食化积,健脾和胃、化瘀止痛的功效,用于食积证、暑食伤脾的泄泻、痢疾、外伤疼痛等,善于消酒积,同时有回乳之功效,用于妇女断乳之用;
7、阿魏:又称臭阿魏,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肾经,善消积化食,能化瘕除痞,用于积聚、癥瘕痞块、特别善于消肉积和虫积。
8、沙棘:又名酸棘、醋柳果、酸溜溜、沙枣。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实。其味酸涩,其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祛痰止咳作用;用治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打瘀肿。研究还证明,有消炎、抗放射损伤、抗肿瘤、抗衰老、抗风湿和抗病毒等作用。
沙棘
9、余甘子:又称余甘、土橄榄、望果、油甘子、牛甘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成熟果实。(注:藏族习用药材),其味甘酸涩,其性凉,归肺胃经,具消食健胃,清热凉血,生津止渴作用。用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脾胃虚寒者慎服。
余甘子
10、老普洱:又称普洱茶、熟普。山茶科普洱茶以嫩叶经多道工序发酵的加工品入药。其味甘中带微苦,归胃肝经,具有消食导滞,清热利水,刮肠降脂。它消肉食,逐风痰,泄热而解毒,生津而止渴。可治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本经逢原》载其:"消食,辟瘴,止痢。"《纲目拾遗》也载有:"解油腻牛羊毒,逐痰下气,刮肠通泄。"又:"普洱茶膏,醒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效力尤大。"《本草再新》载其:"治肝胆之浮热,泻肺胃之虚火,生津止渴。"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