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死前征兆(亲人得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告诉本人)

2023-10-27 12:01:36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晚期死前征兆(亲人得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告诉本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死前征兆,以及亲人得了癌症晚期要不要告诉本人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有一种无奈,被称为癌症晚期,患者经历的3种折磨,或许难以想象

在医学上,癌症是所有恶性肿瘤的统称,恶性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

恶性肿瘤会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而且癌细胞具有转移入侵的特点,特别是癌症晚期患者会因为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在临床上,癌症分为几期?

癌症分期常规都是分为0到Ⅳ期,从0期到Ⅳ期分期是逐渐偏晚。

0期指的是原位癌,部分癌症其实还不真正属于癌症,这部分癌症经过手术可以完全治愈,不需要术后的其它治疗,并且癌症再次复发的概率也非常低。

癌症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主要是根据癌症局部的大小、局部淋巴结转移的个数以及有没有远处转移来进行分期。

Ⅰ期也就是早期;Ⅱ期和Ⅲ期属于中期,像Ⅲ期可能属于中期偏晚,Ⅱ期属于中期偏早,有Ⅳ期,属于晚期,这个时候,癌症处于严重扩散、浸润的状态,患者可能会因此失去生命。

有一种无奈,被称为癌症晚期,患者经历的3种折磨,或许难以想象

人体当中的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是有序的合理地进行分离,这样才可以保证人体健康,如果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不受控制,就会形成肿瘤。

尤其是癌症晚期,癌细胞不断的转移扩散,会间接地对你的身体造成损伤。

癌症晚期意味着治疗难度大,大部分时候失去了手术机会,临床治愈率降低。

癌症晚期患者遭遇的3种折磨,正常人难以想象

经济上

在临床上 ,检查出癌症之后,通常会选择一些治疗,面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经济情况,做出的治疗方案也是不同。

面对病情,患者究竟是选择便宜的治疗方式还是价格昂贵的方式,其中的艰难选择,恐怕之后患者才知道。

一般化疗不同的时期或者采用不同的药物,费用也是不一样的,一个疗程可能得6000元-8000元左右,如果是晚期肿瘤姑息化疗,疗程时间长一点。

身体上的痛苦

在患病之后,由于癌细胞不断的生长,患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

想要疾病彻底的恢复,通常要接受放疗化疗等一系列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化疗,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通常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

临床85%左右的癌症患者会经历疼痛,加上各种特殊的治疗方式,患者面临的痛苦是无法言语的。

心理上

在检查出癌症以后,患者面临突发的疾病,会引起人体各种复杂的情绪,绝望、悲伤,无法面对现实,甚至根本不想治疗,唯恐人财两失。

癌症晚期能被治好吗?

癌症晚期大部分是无法彻底治愈的,但目前在肿瘤治疗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晚期癌症也有很多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是临床治愈。

早期发现早期积极治疗临床治愈高。但若发展到癌症晚期,也就是指癌细胞已经远处转移,从原发肿瘤的部位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疾病,根治率会迅速下降,此时需要多种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每个患者的病情是不同的,有些晚期癌症患者依然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轻则可以延长生命长度改善生存质量,效果好的患者甚至可以正常工作,对癌症有很好的控制。

癌症晚期是否能治愈跟癌症种类也有关,如甲状腺癌、乳腺癌、皮肤癌,临床上带癌生存的也不少,但如果得的是恶性程度很高的癌,如胰腺癌,可能一查出就已经是晚期了,这时生存时间已经非常有限了。

癌症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1、化疗

化疗是常见的一种癌症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癌细胞进行化学药物的治疗。

2、放疗

放疗也叫做放射线治疗,主要也就是通过辐射疗法,将局部的癌细胞或者是肿瘤直接杀死。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一般是在早期针对还没有扩散和转移的恶性肿瘤进行切除,大部分的癌症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治愈。

4、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人体免疫机制来提高癌细胞的一种方法。

5、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同样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主要也就是针对某些类型的癌症有明显的效果,因为这种治疗方法是针对局部癌细胞进行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小。

钱报圆桌会丨探讨癌症患者知情权:那句最艰难的话,到底要不要告诉Ta

“奶奶的病很严重,你一定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能告诉她。”

电影《别告诉她》中,一个华人家庭的奶奶罹患癌症,全家人选择隐瞒病情,并假借一场婚礼的名义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而作为孙女的比莉却对此大为不解。

除了家人,医务人员在肿瘤治疗中也经常遇到同样的难题:患者查出癌症,要不要告诉Ta?

2023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潮新闻·钱江晚报健康圆桌会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结直肠癌专家丁克峰和护理部副主任杨燕,共同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东西方存在文化差异

当事者心理预期也有差别

杨燕介绍,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颁布了《患者权利法案》,明确强调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否则医生做任何治疗都是违法的。

而在中国,《执业医师法》第26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其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她说,看似国内的法律法规更加宽松,但其实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又不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加大了癌症告知的难度。

丁克峰列举了一组数据:英国一项200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7%的医务人员认为应该如实告知,98%的患者也希望全面了解病情。

而中国的调查显示,如果是癌症早期,87%的医务人员认为应该如实告知,90%的患者表示愿意接受,但只有69%的家属选择毫不隐瞒;如果是癌症晚期,比例则分别下降到41%、61%和34%。“可以看出,在中国亲属隐瞒的意愿比患者本人更强烈。临床上,家属可能会请求医生配合,但有时候患者本人又想知道,这就对医生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医生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寻求一条适合中国肿瘤患者的告知方案,最终目的都是保证他们配合治疗,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让他们依然对生命怀有憧憬,对未来抱有希望。”

在浙大二院,像《别告诉她》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丁克峰和杨燕分享了三个家庭的不同抉择,无论是刻意的隐瞒,还是善意的谎言,背后都是亲人、医护对患者的尊重、关爱和呵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得知患癌真相后

他用剩下的时间道谢、道歉、道别

刚过不惑之年的方先生(化名)是家里的顶梁柱,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却不幸在一次高烧后查出白血病,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

妻子担心他无法接受,恳求医护帮她一起隐瞒真相,于是医护人员启动了保护性医疗措施,“他所有的信息后都有一个特殊的标记,所有医务人员一看到就知道要向患者隐瞒病情。”

治疗前期,没有露出一点破绽。但到了化疗前,要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有医学常识的方先生起了疑心,“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家人和医护反复沟通后,艰难地决定告诉他患癌真相。医护人员知道,方先生接下来可能会产生否认、愤怒、妥协、沮丧、接受这悲伤五大阶段,很多癌症晚期患者都会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

果然,方先生一听到“白血病”三个字就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和愤怒,坚持着要出院回家。医护人员以退为进,暂时同意了他出院的要求,但一直和家属保持着沟通,为他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在医护和家人的支持下,方先生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度过了五大心理阶段,相对平稳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在人生的最后一程,他一边配合治疗,一边抓紧时间向父母道谢,向曾有过矛盾的朋友道歉,向最难割舍的妻儿道别,没有留下遗憾。

治疗看到成效后

妻子才循序渐进吐露秘密

圆桌会上,我们现场连线了一位直肠癌患者的妻子。

2022年6月,秦女士(化名)的丈夫因大便习惯改变2个月入住浙大二院大肠外科,肠镜检查提示距肛8cm有一肿块,经大肠癌MDT讨论后考虑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对我们农村人来说,真是感觉天崩地裂。我老公才50岁,怕他心灰意冷影响后面的治疗,我表面上安慰他说没事,晚上独自泪如雨下,特无助绝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肿瘤体积过大、位置太低,丁克峰团队建议术前先进行辅助治疗,肿瘤缩小后再手术切除。治疗进行到第四个疗程,肿瘤缩小了一大半,满足了手术要求。

这时,秦女士抓住时机,先告知丈夫治疗效果很好,再循序渐进地透露了病情,“我跟他说,现在医学很发达,这里的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我们一定要有信心。”

“不仅要让患者活下来,还要让他们活得好,这是我们的目标。”丁克峰说道,“对于低位直肠的患者,传统治疗保肛困难,即使勉强保肛,术后肛门排便、控便能力也可能严重受损。我们采用先进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机器人手术技术以及经肛微创外科技术,通过更精细化的外科操作,保留和保护重要的盆腔神经、血管肌肉,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术后肛门排便、控便功能。”

现在,秦女士的丈夫已经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回肠预防性造口术,身体正在一点点恢复。

杨燕说,秦女士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但无意中运用了许多肿瘤告知的技巧,其中包括——选择一个安静、隐秘的环境;医护和近亲属共同参与;谈话前先试探,看看患者是希望全面告知,还是有所保留;尽量避免提及“癌症”“生存”等字眼,应着重强调有哪些治疗手段;用眼神、身体语言等安抚患者,传递鼓励和支持的信号,告诉患者:不要害怕,我们与你同在。

乳腺癌手术前一夜

她乱了阵脚吓晕了母亲

二十年前,丁克峰在国外一家医院访问时注意到墙上的一张告示,标题是:当你得了恶性肿瘤,应该如何告诉家人和朋友?

“家人和朋友也需要一个接受疾病的过程,有时候患者还会反过来对家人隐瞒病情。”最近,杨燕见到了老病人徐女士(化名),如今她是一个幸福的二孩妈妈,事业也小有成就,几乎看不出曾经是一个乳腺癌患者。

十年前,徐女士生完第一个孩子不久就查出早期乳腺癌,虽然医生告诉她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很高、预后良好,但她还是被“癌症”二字击垮了,每天看着刚出生的孩子以泪洗面。

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从小疼爱的独女,怎么能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呢?她于是瞒着父母来到杭州治疗。但手术前一晚,在恐惧和惊慌的驱使下,她还是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后来她才知道,母亲挂掉电话后就晕倒在地,被送去抢救。

父母听说治疗癌症要花很多钱,已经做好了卖房治病的打算。但实际上,徐女士的手术非常成功,医疗开销也不大,术后没多久她就回归职场,几年后还生了二胎。

回想往事,她自责那时太过无知,在疾病面前乱了阵脚,“乳腺癌没那么可怕,真的没必要让自己和家人承受那么大的心理压力。”

丁克峰说,癌症的告知,不仅仅是个医疗话题,更是个人文话题,它折射的是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虽然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但随着医学进步,医患联合起来一定会战胜癌症。那时我们谈论癌症时就像谈论慢性病一样,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56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