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能喝蜂蜜吗(nmn癌症患者可以吃吗)

2023-10-29 08:56:42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患者能喝蜂蜜吗(nmn癌症患者可以吃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患者能喝蜂蜜吗,以及nmn癌症患者可以吃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患者不能吃高糖水果?这些谣言曾欺骗你的朋友圈

来源:人民网

卵巢按摩延缓卵巢衰老?癌细胞喜欢糖,所以癌症患者不能吃高糖水果?低聚肽保健品有神奇功效?面对层出不穷的造谣信息,“求真”栏目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政务舆情部和腾讯较真平台联合课题组发布的5月中老年人易感谣言榜,对其中的医药健康、食品安全等热点谣言进行梳理分析。

一、卵巢按摩调整月经、治疗痛经、延缓卵巢衰老?

【传闻】“卵巢SPA”“卵巢按摩”……如今,各种美容机构抓住女性“延迟卵巢衰老”的心理,大打“卵巢保养”牌,如此神乎其神的新项目吸引了众多爱美女性的目光,很多女性也不惜血本进行“自我投资”。

【真相】对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生秀杰教授日前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卵巢保养无法按摩到卵巢,既不会增加卵泡数量,也无法提高激素水平,“保养卵巢”纯靠想象。生秀杰认为,用精油对腹部进行短时间的按摩,精油大部分只能作用在皮肤表面和局部,即使精油成分能突破7层皮肤细胞层的“壁垒”,能进入全身性的血液循环,最终,对卵巢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此外,如果有卵巢囊肿或者其他盆腔疾病,外力按摩还可能导致囊肿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甚至黄体破裂等问题。

二、癌细胞喜欢糖,所以癌症患者不能吃高糖水果?

【传闻】最近,有文章宣称:癌细胞喜欢糖,所以癌症患者不要吃高糖水果,以此饿死癌细胞。

【真相】针对癌细胞偏爱甜食的谣言,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一病区主任高启龙表示,通过切断糖饿死癌细胞的想法存在严重误导,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癌细胞往往比正常细胞生长更迅速,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会与正常细胞争夺营养。这和“癌细胞偏爱甜食”的说法完全不同,两者毫不相干。迄今为止,媒体上宣称“饿死癌细胞”的“突破”,都是对学术研究结果的夸张和演绎。当然,“限糖有利健康”是营养共识。但这里的“限糖”,指的是添加到食物中的蔗糖、红糖、冰糖、糖浆、蜂蜜等等“添加糖”,以及果汁中的糖,并不包括吃水果摄入的糖。

三、低聚肽保健品有神奇功效?

【传闻】许多网友称朋友圈里有推销“低聚肽”的微商,将其功用说得天花乱坠。

【真相】作为“功能食品”和“保健品”销售的低聚肽,通常是把某种蛋白质用酶进行水解得到的产物。低聚肽在理论上可能有生物活性,也有许多科学论文支持这一点。但这些研究距离成为产品,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天花乱坠的专业术语,不过是偷换概念,演绎扭曲科学文献,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不明觉厉而已。

四、睡眠不足将改变人体700多个基因?

【传闻】五月下旬,一篇题为《长期睡眠不足将改变基因,持续一周就会导致体内700多个基因发生改变》的文章出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引发了人们对熬夜的担忧。

五、教育部评选全国百强中学?

【传闻】近期,有机构在网络发布了“全国百强中学”、“2018中国最具影响力中小学百强榜”等榜单。

拆穿“神药”真面目!对这些谣言说“不”

近日,气温骤降,不少人因担心着凉生病,开始吃起了板蓝根、益生菌、维生素C等,认为可以预防感冒。

事实上,对于健康的人来说,这些“防病神药”并不能直接预防感冒,吃多了还可能有隐患。以板蓝根为例,它属于清热解毒的药物,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但无预防效果。相反,健康人服用板蓝根,还可能因苦寒败胃刺激胃肠道,一些体质弱的人可能会因此拉肚子。备受人们“青睐”的维生素C,在感冒时服用,能帮助尽快康复,但它并不能直接预防感冒。如果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反而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至于牛初乳和益生菌等食品,就更没有预防感冒的作用了。

在日常生活中

各种“神药”无处不在

XX能防病抗癌

XX可令人青春永驻

......

它们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一起来看看

一、它们都是抗癌“神药”?先别太激动

1、“量子原塑”能防癌?

量子原塑(矿物质饮液)能防治多种疾病的说法无从考证。量子技术目前处于实验阶段,距离实用化还有一定距离,市场上所谓的量子饮液等“量子产品”与量子没有任何关系。

2、治愈率75%的抗癌神药来了?

传言中的“广谱”抗癌药只能作用于存在“NTRK基因融合产生的突变”的肿瘤细胞,只有1%左右的癌症患者适用。此外,在临床试验中,这款新药显示出来的效果是75%的客观缓解率,但它绝不等同于“治愈”,治愈率75%是误读。

3、“维生素B17”真是抗癌神药?

所谓的“维生素B17”,其实是一种氰苷类的物质,主要存在于苦杏、苦扁桃等果仁和叶子中。目前暂无数据表明“维生素B17”有抗癌作用,不合理服用反而有中毒风险。

4、青蒿素保健品能抗癌?

目前,青蒿素比较明确的作用是抗疟,其抗癌作用尚未得到证实。事实上,临床使用的青蒿素是从中草药青蒿内提取出来的,并不等于青蒿素保健品,单纯食用天然青蒿无法达到明显的抗病效果。

5、黑枸杞成抗癌神药?

黑枸杞标志性功效成分为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广泛存在于深红色、紫色或蓝色的蔬菜水果中,如葡萄、黑莓等。目前花青素尚缺乏临床实验研究,其应用也主要局限在化妆品、保健品及营养补充剂方面。

二、这些“神药”美容养颜又瘦身?没那么简单

1、世界首例“不老药”横空出世?

传言中所谓的“不老药”指的是烟酰胺单核苷酸,简称NMN,是一种维生素B族衍生物。NMN在动物实验中能够一定程度起到逆转生理老化的效果,但样本数量较少,如果要证实同样效果能在人体复现,需要再做人体试验,现在就称其为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过于离谱。

2、虾青素能美白祛斑,堪称“抗氧化之王”?

“抗氧化”本身就是伪概念,人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各种氧化还原反应,盲目摄入“抗氧化物质”反而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此外,关于虾青素保健功效的研究绝大多数是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来自人体的证据往往是孤证,截至目前既无相关药物问世,也没有可靠证据支撑。

3、二甲双胍是减肥神药?

二甲双胍对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减重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胃肠吸收、更多地消耗碳水化合物等实现的。目前二甲双胍用于减肥的临床研究非常少,其疗效并不明确,使用不当可能出现副作用。

4、胶原蛋白是美容“圣品”?

一般来说,通过食物获取的胶原蛋白是大分子蛋白质,不易被人体吸收,而可被吸收的小分子肽是否具有美容护肤等作用,还有待被证实。此外,皮肤的总体情况取决于机体的整体营养状况及外界环境等因素,不是仅靠吃胶原蛋白就能解决问题。

5、柠檬水富含维生素C,美白又抗菌?

维生素C美白的说法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而且柠檬中的维生素C含量并不丰富,对于美白没有多大作用。所谓的抗菌、提高免疫力等效果更是一厢情愿。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江苏大学团队首次揭示:NMN或能调菌群促健康

08 月 20 日的《热心肠日报》,我们解读了 9 篇文献,关注:NMN,木酚素,抗菌肽,GLP-1,1型糖尿病,卡拉胶,弱精症,菌群地域差异,厚壁菌。


江苏大学:NMN或能改善菌群和肠道健康

Frontiers in Nutrition——[6.576]

① 向饮水中添加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研究长期服用NMN对小鼠菌群、代谢物和肠屏障等的影响;② NMN使产丁酸菌(瘤胃球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的特定成员)和其他有益菌(AKK菌)的丰度增加,同时使一些有害菌(嗜胆菌属、颤杆菌属)的丰度降低;③ 伴随着粪便胆汁酸相关代谢物和其他有益代谢物增高、苯酚水平降低,血清NAD+的浓度升高;④ NMN还增加杯状细胞、促进黏液分泌,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促进肠道自噬,从而改善了肠黏膜屏障完整性。

【主编评语】

烟酰胺单核苷酸(NMN)是近年火热的膳食补充剂之一。作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一种中间体分子,补充NMN被认为能提高NAD+水平从而改善机体健康。江苏大学医学院龚爱华、Zhengrong Zhou与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发表研究,报道了NMN对小鼠肠道菌群、代谢物和肠黏膜屏障的潜在有益影响。(@mildbreeze)

【原文信息】

NMN Maintains Intestinal Homeostasis by Reg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2021-07-29, doi: 10.3389/fnut.2021.714604


东北农业大学:用工程菌抗菌肽改善仔猪肠道免疫

Gut Microbes——[10.245]

① 构建产生物活性牛乳铁蛋白衍生肽
lactoferricin-lactoferrampin的罗伊氏乳杆菌CO21(LR-LFCA);② 口服LR-LFCA可改善初生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屏障功能,增加厚壁菌门比例以改善肠道菌群;③ 还可抑制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感染后产生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形态并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④ 体外实验表明,LR-LFCA可通过MLCK途径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抑制NF-κB通路以及激活Nrf2/HO-1信号,保护上皮细胞抵御感染。

【主编评语】

牛乳铁蛋白衍生肽lactoferampin与lactoferricin是位于牛乳铁蛋白Nl结构域且具有抗菌活性的两个多肽。东北农业大学唐丽杰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文章,探讨和阐述了口服编码牛乳铁蛋白
lactoferricin-lactoferrampin的罗伊氏乳杆菌CO21(LR-LFCA)对初生猪肠道黏膜免疫的调节以及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感染的保护机制。(@好雨)

【原文信息】

A bovine lactoferricin-lactoferrampin-encoding CO21 regulates the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and enhances the protection of piglets against enterotoxigenic K88 challenge

2021-08-07, doi: 10.1080/19490976.2021.1956281


王欣+于广利+魏泓:卡拉胶寡糖及其降解细菌诱导小鼠肠炎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4.275]

① 研究发现只有小分子量的卡拉胶(KCO)可以被大部分志愿者的粪便菌群降解;② 从人粪便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可降解KCO的木糖拟杆菌 (B. xylanisolvens);③ 使用KCO或B. xylanisolvens单独饲喂无菌小鼠均可诱导轻微的肠道炎症反应,但同时饲喂KCO和B. xylanisolvens会明显加重小鼠直肠炎症;④ 当使用无菌饲料、KCO和KCO降解菌共同饲喂无菌小鼠时, p-p38、CD3和CD79a阳性免疫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免疫和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多个基因受到调控。

【主编评语】

肠道是饮食和药物成分发生二次反应的大熔炉,2021年8月13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了浙江省农科院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欣研究员团队、中国海洋大学于广利教授团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魏泓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Carrageenan oligosaccharides and
associatedcarrageenan-degrading bacteria induc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germ-free mic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肠道分离获得的卡拉胶降解菌可以加重诱发直肠炎症。该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卡拉胶的安全性,规范卡拉胶在食品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原文信息】

Carrageenan oligosaccharides and associated carrageenan-degrading bacteria induc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germ-free mice

2021-08-13, doi: 10.1016/j.jgg.2021.08.001


Cell子刊:肠道菌群的地域差异或影响肠道感染易感性

Cell Reports——[9.423]

① 从美国(US)、斐济(FIJI)和危地马拉(GUAT)各选10名志愿者,将其粪菌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获得人源化小鼠;② 三组小鼠对鼠柠檬酸杆菌(Cr)(而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感染的抵抗力有差异,GUAT小鼠>US小鼠>FIJI小鼠,且GUAT小鼠相较于其他两组未出现结肠隐窝增生;③ 检测粪便LCN-2和钙卫蛋白水平发现,较高的基础炎症水平可能驱动了对Cr感染的抵抗力;④ 与GUAT小鼠同笼饲养,会通过微生物转移增强FIJI小鼠对Cr的抗性。

【主编评语】

不同地域的人群有不同的肠道菌群组成,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研究在小鼠模型中表明,这种肠道菌群的地域差异可以影响宿主对特定肠道病原体的易感性。该研究提示,在开展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研究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域人群的肠道菌群差异,强调了纳入多样化的人群队列对相关研究的重要性。(@mildbreeze)

【原文信息】

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mpact susceptibility to enteric infection

2021-07-27, doi: 10.1016/j.celrep.2021.109457


肠道厚壁菌为了适应宿主的“取舍”策略

Genome Biology——[13.583]

① 分析来自人体和环境的1358个厚壁菌门细菌基因组,基于孢子形成预测基因来预测不同厚壁菌的孢子形成能力;② 许多肠道厚壁菌都缺失了生成孢子的能力,这伴随着细菌基因组缩小和代谢能力特化等适应宿主的特征,可能为其在宿主肠内定植提供了优势;③ 分析全球9966个人肠道宏基因组显示,与能形成孢子的细菌相比,缺乏孢子形成能力的细菌在个体内的丰度更高,而在群体中的普遍性较低,表明孢子形成能力的丧失限制了它们的传播性。

【主编评语】

肠道细菌在与宿主的共生演化过程中,也在发生着持续的变化。Genome Bi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人肠道中广泛存在的厚壁菌门细菌的孢子形成能力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揭示了肠道厚壁菌的孢子形成能力与其对宿主的适应和传播之间的关系。(@mildbreeze)

【原文信息】

Host adaptation in gut Firmicutes is associated with sporulation loss and altered transmission cycle

2021-08-05, doi: 10.1186/s13059-021-02428-6


IL-10或能控制1型糖尿病进展

Frontiers in Immunology——[7.561]

① 敲除IL-10导致BDC2.5+ NOD小鼠幼年时期就发生1型糖尿病的急剧进展,骨髓和外周组织(血液、脾脏和胰腺)里中性粒细胞扩张;② IL-10缺失时,BDC2.5+ NOD小鼠中CD4+ T细胞更加活化并促进糖尿病病症;③ IL-10缺失导致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且肠道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因子增加,先天免疫激活,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加;④ 抗生素耗竭肠道菌群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水平降低,IL-10缺失的CD4+ T细胞移植到NOD免疫缺陷小鼠会加速糖尿病的发展。

【主编评语】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T细胞介导的对产生胰岛素的b细胞的破坏引起。BDC2.5 NOD小鼠中,BDC2.5 T细胞可突然侵入胰岛,诱发进展非常迅速的严重胰岛炎,但很少导致自发性糖尿病。这种对糖尿病的预防是由Treg介导的。Frontiers in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构建了IL-10缺陷的BDC2.5 NOD小鼠,发现IL-10通过调节固有、适应性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D4+ T细胞)和肠道菌群,从而控制1型糖尿病的发展。提示肠道菌群和中性粒细胞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并在1型糖尿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爱的抉择)

【原文信息】

IL-10 Deficiency Accelerates Type 1 Diabetes Development Modulation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Cells and Gut Microbiota in NOD Mice

2021-07-30, doi: 10.3389/fimmu.2021.702955


江南大学:减缓食物消化,维持GLP-1分泌,改善糖稳态(综述)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12.811]

①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通过诱导胰岛素分泌和肠脑轴作用调控葡萄糖稳态;② 膳食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水解物和氨基酸、酚类化合物、苦味质等)通过各种途径刺激L细胞分泌GLP-1;③ 减缓食物成分消化吸收,可增强营养素与肠道远端的L细胞的接触和互作;④ 通过调整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类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酚类植物化合物,或使用淀粉微胶囊封装,脂质靶向递送,功能肽递送等方式,达到降低营养素消化率的目的。

【主编评语】

江南大学张根义团队近期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发表综述,介绍了肠道激素GLP-1调控血糖的机制,以及膳食营养素作用于肠道L细胞以促进GLP-1分泌的机制,并重点探讨了通过减缓食物消化和营养素释放来维持GLP-1分泌以改善血糖调控的饮食干预策略。(@mildbreeze)

【原文信息】

Slow digestion-oriented dietary strategy to sustain the secretion of GLP-1 for improved glucose homeostasis

2021-08-04, doi: 10.1111/1541-4337.12808


多摄入木酚素或可降低冠心病风险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4.094]

① 纳入3个队列中的214,108名受试者,每2-4年进行饮食评估;② 在5,517,225人-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10,244例冠心病,包括6,823例非致命性心梗及3,961例致命性冠心病;③ 总木酚素、罗汉松脂素、开环异落叶松脂素、松脂酚、落叶松树脂醇的摄入与冠心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相比于摄入量最低者,摄入量最高者的冠心病风险分别显著降低15%、24%、13%、11%及11%;④ 在总纤维摄入量较高的受试者中,总木酚素摄入与冠心病的负相关性更为明显。

【主编评语】

木酚素主要来自植物性饮食的摄入,尤其是种子、全谷物、水果、蔬菜、茶、咖啡等。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21万名受试者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木酚素摄入与冠心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szx)

【原文信息】

Lignan Intake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021-08-09, doi: 10.1016/j.jacc.2021.05.049


盛京医院:饮食炎症指数与弱精症风险无关

Frontiers in Nutrition——[6.576]

① 纳入549名弱精症患者与581名健康对照,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评估受试者的饮食炎症指数(DII);② 校正年龄后,DII与弱精症风险无显著关联(DII最高者对比DII最低者的OR=0.77,95% CI:0.57–1.03);③ 校正更多变量(BMI、吸烟、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体育锻炼、禁欲时间)后,DII与弱精症风险仍无显著关联(DII最高者对比DII最低者的OR=0.86,95% CI:0.58–1.27)。

【主编评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吴琪俊团队与潘伯臣团队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对比了549名弱精症患者与581名健康对照,发现饮食炎症指数与弱精症风险无显著关联。(@szx)

【原文信息】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and Risk of Asthenozoospermia: A Hospital-Based Case-Controlled Study in China

2021-07-29, doi: 10.3389/fnut.2021.706869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六一,Johnson,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徐硕,szx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5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