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存活率(癌症五年存活率)

2023-10-29 09:16:58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晚期存活率(癌症五年存活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存活率,以及癌症五年存活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晚期曾被医生预测只有8个月生命,如今已跨过8年怎么做到的?

更多肿瘤治疗问题,点击免费咨询医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把谎言撕成碎片,踏着这些碎片继续走下去。这就是生活的英雄主义。

——《生生》纪录片

我国首部以抗癌为主题的医疗人文纪录片——《生生》讲述了16个生动鲜活的真实抗癌故事,这是癌症患者的故事,也是每一个健康的普通人都需要面对的生命课题。

第六集影片的开头,我们看到了一场紧急抢救。生命垂危的赵阿姨被医护团队包围,抢救过程中,医护团队进行了心脏按压、辅助通气、心电监护和吸氧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医生们赶紧为赵阿姨准备了一些抢救药物,并迅速施行了心内注射强心针。急救整整进行了20分钟,赵阿姨的心率、血压才逐步恢复正常。

在这一刻,所有人的担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如果抢救不及时,后果我们无法想象。赵阿姨又一次跨过了死门关。

这就是我们要认识到的主人公——赵阿姨。希望她的故事也将给与正在看此文的你带来力量。

从宣判只剩8个月生命到抗癌8年

肺腺癌晚期的赵阿姨,8年尝试了123种药物、12种疗法。我们看到的是8个月到8年,她延长了生命的长度,但殊不知这8年来,赵阿姨经历了许多并发症和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疼痛与不适,好几次在死亡边缘徘徊,但她坚持着。

坚强的赵阿姨,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回忆起第一次做手术时,她只让老伴陪伴,直到手术结束,才告诉儿子,自己患病的事。

图片来源:《生生》纪录片

赵阿姨的老伴刘老师,面对镜头他骄傲地说到,“我搞过科研,也搞过教学。”退休前刘老师是扎扎实实的知识分子,刘老师说要把她的病情做了详细的记录,希望有朝一日能贡献给医学研究,按他们的话说,抗癌是他们退休之后的事业,干事业就不能只为了自己。

听到老伴说的,赵阿姨也笑了。人家问什么你就说什么,别一直说其他的。

虽然抢救过来了,但这次的检查结果不容乐观,赵阿姨体内的肿瘤已经多发转移,骨转移、肾脏上也有转移。医生说要给用点止疼药,不然怕赵阿姨疼得受不了。

新的一轮化疗就要开始了,而赵阿姨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她能顺利闯过这一关吗?刘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时候相信大夫,相信自己。

问到赵阿姨,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她说:

一是我碰到了好医生;

二是我碰到了好助手(老伴儿);

三是我自己的毅力;

四是强大的精神支柱;

“这个人啊,最大的一点要有精神支柱,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呀,我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我儿子给我多少钱,我媳妇从不反对,她还支持给我找医生,我媳妇,我儿子,特别的孝顺,你说我的病,出多少钱,他从没有打过折扣。”

五是大力的经济支持。

有我儿子经济上的帮助,我的亲戚,就是孩子的姑姑和舅舅,不管是精神上也好,经济上也好,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8年治疗,尝试过无数方法,虽然阿姨从没有退缩过,但此刻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下午儿子和女儿都来了,刘老师说每次只要遇到难关,孩子们总会马上从外地赶过来,整个下午赵阿姨的身体一直不太舒服,这让刘老师有些担心了。但是无论怎样,此刻一家人在一起。

一天阳光明媚的上午,赵阿姨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心肺功能衰竭,在昏睡中安静地离开了。

一家人很平静,从一开始预测生存期只有 8 个月,到现在相濡以沫走过了 8 年,刘老师告诉我们,老伴跟家人承诺的她都做到了。

癌症的挑战绝非一个人能够面对。除了病患本身,还有他们身边的家人也承受着另一种煎熬。当病人躺在床上被折磨时,家人无助地眼睁睁地目睹着这一切。家人们的支持和爱是患者战胜癌症的一大力量。他们的陪伴和鼓励让病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给予他们勇气继续向前。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过去癌症=死亡,现在癌症≠死亡,得了癌症,更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地治疗,并积极地过好每一天的生活,这样才能从死神手中夺回自己的生命。

癌症5年生存率不到一半,肿瘤转移复发也会“见人下菜碟”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度工作报告,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40.5%。也就是说,有近60%的癌症患者无法达到临床治愈。而复发、转移是癌症病人无法获得治愈的重要原因。

爱看香港喜剧片的影迷对“吴孟达”这个名字可谓耳熟能详,他是香港少有的金牌配角之一,特别是和周星驰合作的喜剧电影,让人捧腹大笑。

然而,2月22日,微博热搜上“吴孟达患肝癌”的消息却让影迷们笑不起来。据吴孟达好友向外界透露,吴孟达罹患肝癌,现已手术并进入化疗阶段。

网页截图

那么,达叔已经切除了肿瘤是不是就意味着影迷们可以松一口气了呢?其实,在抗癌的漫漫征程中,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能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肿瘤一直伺机而动,随时准备卷土重来——复发,或是到别的地方兴风作浪——转移。因此打好和肿瘤的持久战,是取得抗癌胜利的关键。

临床治愈不是切除肿瘤这么简单

很多人认为,通过外科手术把肿瘤切除干净就万事大吉了。做完外科手术真的等于临床治愈吗?

“对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癌症,答案显然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教授举例说,大多数甲状腺癌、I期胃癌患者仅进行根治性手术就有机会获得治愈,但是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仅通过外科手术无法达到临床治愈。

目前临床上推荐多学科合作机制,根据患者初诊的肿瘤分期、患者体质等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规范治疗后随访满5年,依然没有异常症状(如局部出血、疼痛)或体征(如异常的淋巴结肿大),超声、CT 等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明确转移性病变,可认为达到“临床治愈”,这也是医生们通常所说的“5年生存率”。

癌细胞为何像打不死的“小强”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度工作报告,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40.5%。也就是说,有近 60%的癌症患者无法达到临床治愈。

“复发、转移是癌症病人无法获得治愈的重要原因。”巴一教授说,对于癌症复发、转移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依然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比较常见的有干细胞假说。在各种治疗后,大部分癌细胞死亡,但仍有一小部分细胞存活下来。这些存活下来的就是癌症干细胞,它们就像大树的根一样,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的潜能,对多种治疗药物具有耐药性,其运动和迁徙能力又增加了癌症转移的风险。

除了干细胞假说,科学家还发现,癌细胞为了存活下来,还具备“休眠”的能力。肿瘤休眠假说也是公认的癌症复发的机制之一。顶级期刊《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曾总结休眠癌细胞的生命周期:扩散的癌细胞首先会选择合适的生态位,但缺氧等微环境特点会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停滞,癌细胞此时会进行重编程而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在具备了逃脱免疫监视的能力后开始长期休眠。当癌细胞在贫瘠的环境中慢慢攒够了能量后就会被激活,或因微环境因素诱导而被激活。

“癌症的转移包含癌细胞浸润、血管生成等多个步骤,除了这两种与转移相关的假说外,还有上皮—间质转化假说、种子—土壤假说等。”巴一教授说,每一个假说背后都存在很复杂的生物学机制,但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转移复发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身心都要“硬”才有希望打“胜仗”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7.2%,而甲状腺癌却高达84.3%。

为何同样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能力却大相径庭呢?

“由于肿瘤的异质性,不同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恶性程度不同,侵袭、转移、复发能力以及对治疗的敏感度也大不相同。”巴一教授解释,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肿瘤细胞内在的基因调控层面的差异。科学家利用基因魔剪技术(CRISPR技术)为每个癌细胞打上一个独特的“标签”后,追踪它们及其后代的演变和转移过程,发现了导致转移的“热点”基因(IF127和REG4等基因与高转移潜力相关)。

除了肿瘤本身的情况外,宿主的因素影响也非常大。比如对于同一肿瘤类型来说,分期越晚,肿瘤负荷越重,预后也越差;按计划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其预后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患者的身心因素、经济因素、家庭社会因素等也会影响预后。

“在临床上不难发现,体质好的患者、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患者以及亲朋好友给予更多支持的患者可以更好地耐受治疗,更有机会从治疗中获益。”巴一教授说。

“武器”升级有望提高患者生存率

“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巴一教授介绍,医学研究中的新进展、新成果不胜枚举,但要落地到提高患者的生存,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探索新药物、新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最直接的方法。如今最火的癌症治疗药物当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恶性肿瘤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让免疫系统重新奋起攻击肿瘤细胞。

巴一教授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已经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获得成功。

“新治疗模式主要是多学科讨论,相比于以往的单学科孤军奋战,目前肿瘤多学科讨论的协作模式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巴一教授举例,对于肠癌肝转移这样的晚期患者,在内科、外科、介入科、放疗科等多方协作的基础上,依然有治愈的机会。

其次,转化研究也在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蓄力。比如,很多转化研究开始寻找疗效预测分子标志物,这些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医生针对不同患者筛选治疗方案。例如相关研究发现JAK1/2 突变、PTEN基因突变等与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POLD1/POLE 基因突变等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医生看到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自然就会对免疫治疗的取舍做出判断。

最后,基础研究的发展一直是临床进步的后盾。新的治疗靶点、新的治疗药物都依赖于基础研究的支撑。巴一教授举例说,肥胖已被证实与癌症的发生及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2020年12月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会使癌细胞在与免疫细胞(CD8+T细胞)争夺燃料的竞争中胜出。在高脂肪饮食下,癌细胞能够进行代谢重编程以增加脂肪的摄取和利用,而 CD8+T细胞则不能。这个研究让我们知道T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拉锯战会因肥胖而改变,虽然还不能确定明确治疗靶点,但这一发现为通过代谢弱点来对抗癌症的新策略打开了大门。

“就目前情况下,接受规范合理的抗肿瘤治疗是降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最有效的手段。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是早期发现复发转移最有效的方式。”巴一教授强调。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73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