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血小板低(癌症患者血小板降低)

2023-10-29 17:47:49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病人血小板低(癌症患者血小板降低)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血小板低,以及癌症患者血小板降低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血小板低和白血病有什么关系?可不止有“出血点”

孩子牛牛的父亲咨询 “医生 我家孩子血小板只有20 身上有出血点 老家的医院说是有可能是白血病!”

“血小板低不一定就是白血病 具体需要结合孩子的情况 孩子有什么不适呢?”

“近期有感冒,总流鼻血 是不是血小板低就容易出血呢?”

“是的 血小板数值低 凝血功能差 是容易有出血现象和一些其他的症状表现 我们先抽血化验一下吧。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有血小板低的情况发生,那你知道导致血小板低的原因有哪些吗?血小板减少的话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危害呢?血小板低与白血病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还有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液中的血小板数低于10万/μ1(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万/μL(50×10^9/L)则有出血危险

血小板低的原因

遗传性

少数情况下血小板减少和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遗传性疾病有先天性单纯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范科尼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获得性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凡是可以影响到骨髓中巨核细胞生成的因素均可造成血小板生成减少。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各种恶性肿瘤对骨髓的侵害(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以及细菌、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疗药物等因素均可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低的危害

出血的危害

血小板低会出现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膜下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术后大出血等,严重时脊髓或颅内出血,还可能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危及生命。

全身的危害

血小板低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关节痛、皮肤瘙痒与潮红等。

并发症的危害

血小板低如不及时治疗,有转化为再障、白血病等风险,增加治疗上的难度,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感染的危害

由于一些急性型血小板低患者大多数都是儿童,此时家长护理的不够周到,患者会出现呼吸道感染、消化道以及泌尿道感染等情况,而治疗不及时的患者还会出现眼结膜下出血的症状。

其他危害

如果长期血小板低得不到救治,会引起黏膜渗血导致便血、咯血、尿血、呕血等,甚至出现心肌渗血、心脏黏膜出血,致使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脑出血亦会致使昏迷或死亡,还会造成黑色素沉着、皮肤过早老化、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

血小板低与白血病的区别

血小板减少症属于良性疾病与白血病并无直接的关系,即使是某些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转化成了白血病,也属于较为罕见的现象,可能与长时间用免疫抑制剂用药以及化疗用药等因素有关,所以过分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 。

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后血小板降低,专家建议这样做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朱诺 记者 任红娟)肿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单药和各种联合治疗方案也被不同的诊疗指南收录。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被定义为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越来越受到患者关注。血小板降低不但会带来出血风险,而且会导致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延期甚至停滞。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三科副主任医师赵慧慧表示,肿瘤患者一旦出现CTIT,需要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进一步行干预和治疗。

抗肿瘤治疗可能会造成血小板降低

赵慧慧介绍,血小板是由骨髓中巨核细胞分化而来,健康成年人的血小板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平均寿命10天,衰老的血小板主要脾和肝内被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我们形象的称其为“体内创可贴”。

一项来自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更容易出现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同时指出含吉西他滨、铂类、蒽环类和紫杉醇类的化疗方案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

血小板降低影响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

“血小板降低以后的危害很多,”赵慧慧表示,如果血小板数值无法恢复到抗肿瘤治疗的安全值范围内,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可能会中断甚至停止,因为所有的抗肿瘤治疗对血小板安全值具有一定要求。一旦抗肿瘤治疗不能如期进行,可能会导致原发肿瘤持续进展,同时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在门诊中,我曾接诊过一个宫颈癌的患者,化疗到第四周期的时候,血小板降低到了个位数,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就没有办法进行第五个周期的治疗了,真是很可惜。”另外,血小板降低还会造成肿瘤患者的出血风险,比如牙龈出血、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胃肠道出血,咯血,甚至颅内出血。其次,目前治疗CTIT的药物中,部分药物仍然没有进入医保报销目录中,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血小板降低要引起重视

赵慧慧介绍,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300)×10^9/L,当血小板计数>75×10^9/L时,可以不做药物治疗,通过平衡饮食来调整,可以多食红枣、红小豆粥、水煮花生米、清煮血豆腐等弥补血小板的食物。当10×10^9/L 10^9/L时,需要进行药物干预,包括白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RA等。当血小板≤10×10^9/L时,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进行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是针对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最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风险和死亡率。

“CTIT是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联合治疗会增加血液学毒性反应,可能造成血小板急剧降低,应尽早干预避免严重CTIT的发生。

CTIT的治疗需根据患者CTIT机制、患者出血风险综合判断,明确最优的治疗策略,血小板输注与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是临床中CIT的主要治疗手段。”赵慧慧指出。

得了癌症就要做血常规?医生解释:主要看这3个细胞指标

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测血常规,通过看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来看出问题,不妨来了解一下。

为什么癌症患者一定要做血常规检查?

1、红细胞

红细胞能够反映出患者的精气神,尤其是里面的血红蛋白受到了医生的重视,主要是负责运输身体中的氧气,维持酸碱平衡。当身体中的红细胞减少时会感觉到全身疲劳以及脸色苍白。癌细胞对红细胞带来很大的伤害,放化疗过程中会抑制骨髓,从而减少红细胞的生成。当红细胞减少时会下降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也会诱发各种不适感,比如记忆力减退、没有任何食欲,失眠多梦,头痛头晕以及全身无力等,甚至会让身体处于极度缺氧状态而危及生命。一旦发现红细胞低下,应该及时通过输血治疗。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吃具有补血功效的猪肝红枣胡萝卜以及黑豆等,坚持喝乌鸡汤来提升红细胞的指数。

2、白细胞

白细胞能够保卫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及时消灭侵入身体中的病菌,同时也能够清除癌变的细胞。当白细胞数量降低时,就会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容易发生感染,甚至会诱发死亡。癌症患者化疗期间会出现白细胞降低的情况,不必过于紧张,及时去医院做治疗。白细胞升高提示着感染,需要去医院判断到底是什么感染引起的炎症,不能盲目的擅自揣测,不然会增加心理上的负担。

3、血小板

血小板属于血液里面的细胞成分,能帮助伤口止血以及结痂,保持毛细血管的完整。当受伤流血的时候,血小板能快速的聚集到伤口,帮助凝血因子堵住伤口,减少了血液的流失,促进了伤口愈合。血小板太低会减慢血管上的漏洞恢复,容易引起流血不止。主要是放化疗所引起的血小板下降,血小板减少会加重出血倾向,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血小板太高的话会导致血栓,同时也会激惹癌细胞的生长。

温馨提示

患者在做血常规检查时,若是出现了以上问题,不必过于紧张,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44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