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适当锻炼身体,少吃红肉和加工食品,戒烟限酒,这些也必不可少哦,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所以,这些癌前疾病的进展过程为有效预防结肠癌提供了机会。
其实结肠腺瘤是一种做完病理检查之后明确了病理类型的说法,实际上,在肠镜下肉眼是没办法完全鉴别其病理类型的。结肠粘膜上长的赘生物,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结肠息肉”。
于是无数网文对此展开了热议,如果德维克·博斯曼能早一点发现结肠癌,会不会活的更长久一些呢?
有的患者知道自己肠镜检查发现有结肠息肉之后,问“我这个息肉可不可以不切啊?别个说息肉就像韭菜,越割越多!”不知道这个“别个”是哪个,这个“别个”可真逗!
建议高危人群及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并且高危人群应当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切断结肠息肉癌变之路。
“别个”常常现身指导我们的患者,“神级理论”比我们这些学了十几年医学、工作了好多年的临床医生说的还管用,往往把我们的患者迷得不要不要的!
许多文章纷纷提到了健康饮食、定期体检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提前发现结肠癌;也有些文章表示很无奈,为什么依然有一些坚持健身、健康饮食的年轻人患上了结肠癌,让很多人迷茫:到底怎样做才能有效的预防结肠癌呢?
首先,直径≤5mm的增生性息肉可以不切,但要定期做肠镜复查,动态观察其有没有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如有则应切除,以防恶变;其次,结肠息肉可不像韭菜那样,根深深地长在泥土里,割韭菜只割一部分,而不斩草除根;结肠息肉特指长在结肠粘膜表面一层的赘生物,必须完整切除结肠息肉才能叫手术成功,切除的部位不会再长息肉了。不过结肠息肉确实容易复发,复发的结肠息肉全都是新生的息肉,所以结肠息肉术后需要视情况定期复查肠镜,以及时切除再发息肉。
1、大便潜血阳性
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3、以往有肠道腺瘤病史
4、本人有癌症史
5、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6、有吸烟、胆囊手术史、血吸虫病史等
实质上,这是一个如何有效筛查结肠癌的问题。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综合因素推动的过程,有观点认为“只要人活的够长,总有一天会得癌症”,我们至今无法提前察觉、彻底消灭癌症。
所以,选择有效的筛查结直肠癌的方式,才是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方法,我国结肠癌的筛查目标人群为大于50岁人群,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有的人心中窃喜,我还不到50岁,还不用做肠镜,太好了!
那么,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呢?
常常听患者说,人年龄大了,怕生病,更怕得癌症,你给我来个全面的体检,于是建议其做胃镜、肠镜。胃镜还能够勉强接受,说到做肠镜,连连摇头"不做不做,别个说好难受的!要喝泻药,受不了!"其实做肠镜是最有效发现结肠腺瘤的方法,通过做肠镜不仅可以肉眼直接观察病变及时取病检,还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掉,比如切除息肉。
如果说有一种癌症,给了我们每个人时间和机会去发现它的话,那就是结直肠癌,因为结直肠癌具有明确的癌前疾病,比如结肠腺瘤、炎症性肠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对,就是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两度辞职的那个疾病),且其发展到中晚期癌有相对较长的时间,结肠腺瘤进展至结肠腺癌平均5-10年时间,溃疡性结肠炎可以长达数十年。
还有的患者在做肠镜时不幸发现了结肠癌,大呼不能相信“我每年都做全面的体检,怎么可能呢!”仔细追问,原来每年的体检只是做一下抽血化验、B超、胸片而已——没有胃镜、肠镜的体检怎么能叫全面的体检呢?原来是做了个假的“全面体检”。
安倍晋三从17岁起就被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折磨,如今66岁做肠镜检查发现了癌变的结肠粘膜。
随着查德维克·博斯曼患结肠癌去世,结肠癌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甚至登上了这几天推特的热搜榜榜首。结直肠癌在美国近年其新发病例和病死人数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而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5位,男性高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