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理,以及癌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近日《Nature Genetics》期刊的研究,表明约20%-40%的人类癌症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也就是说病毒不只会造成传染病,还会间接影响癌症几率,未来有望针对病毒,开发预防癌症的疫苗。
癌症本身不会传染,因为癌细胞无法从病人身上跑到另一健康个体上。但是有些癌症确实与细菌或病毒有关,经由长期持续感染而增加患癌风险。
这项研究的团队发现,病毒会提供癌症所需的某些物质,阻止有缺陷的细胞自杀,并鼓励它们迅速繁殖以形成肿瘤。此外,病毒会改变宫颈癌、膀胱癌等的基因组,使人细胞中DNA损伤修复机制缺陷,进而导致肿瘤。
5种病毒让你得癌症一、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会在肝癌细胞中进行基因重组,使癌细胞生长失去控制,同时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也可造成肝癌。丙型肝炎造成肝癌的机转与乙型肝炎不同,它不会嵌入人类染色体中进行基因重组,而是经由病毒本身的致癌性或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所造成。
目前乙型肝炎已经有疫苗可以施打,丙型肝炎更是有药可医根除,避免身体长期感染,就能降低患肝癌风险。
二、人类乳突病毒:
人类乳突瘤病毒(HPV)是一种非常微小的DNA病毒,它专门感染人类表皮及黏膜组织,几乎所有的女性子宫颈癌都有人类乳突病毒的存在,而在上百种HPV病毒中,可能引起子宫颈癌的有13种高危型和5种中危型,HPV病毒已被判定为子宫颈癌的元凶。
HPV病毒主要是由性接触传染,建议9~45岁的女性接种HPV疫苗预防;此外,有性经验者最好定期进行宫颈涂片筛查。【1】
三、EB疱疹病毒:
透过唾液传播的EB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的一种,是非常常见的病毒之一,9成的人终生曾经感染过,但8成的人会产生抗体,但跟其他的疱疹病毒一样,感染过之后病毒会终身潜伏在B淋巴细胞中,形成带原体质,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就会被活化,造成感染,在与其他因素协同下,最终可能引发鼻咽癌或其他疾病。
而除了鼻咽癌以外,近年来已有研究证明包括淋巴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和子宫颈癌也与EB病毒存在着关联性。
四、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会透过唾液传播,在感染胃部后,首先会造成胃炎,若其感染持续存在,则可能导致慢性胃炎,进而引起胃表层细胞的破坏,并加速其增生来取代被破坏的表层细胞,长期下来,胃腺体会逐渐消失或者被小肠型的上皮细胞所取代,而导致萎缩性胃炎及小肠化生的发生。而萎缩性胃炎及小肠化生,均被认为是胃腺癌之前驱病灶,可能进而发展成胃腺癌。【2】
五、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毒素,属于第1级致癌物,如果经由人体摄食,会增肝癌的发生率,尤其是慢性肝炎患者,一旦接触黄曲霉毒素,发生肝癌机率会大幅增加。
要预防黄曲霉毒素,建议平时购买新鲜、真空包装的米、豆、麦、五谷杂粮及其制品,并从外观察是否长霉,包装若有破损或色泽改变,不可购买,平时在存放相关食品时也要注意环境温度与湿度。
30-50%癌症可避免尽管感染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但并非一定会患癌症,而且癌症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像是长期感染后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但自身饮食习惯、抽烟或是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其风险。
预防胜于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30-50%癌症的发生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如果你已经感染了这些病毒,只要积极治疗感染,避开烟、酒、槟榔、过重或肥胖、不健康饮食、缺乏身体活动等导致癌症发生的危险因子,并不需要过度担心。
参考文献:
[1]叶荣.子宫病毒感染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9):129.
[2]练火军.胃腺癌病理组织分型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6):45-46.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如有任何问题想咨询专家,欢迎后台私信南方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评估数据,2020年,我国新发的癌症病例数超过450万。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以及乳腺癌仍然位列高发癌症的前几位。
这些曾经在大家心目当中非常致命的癌症,如今却可以听到有越来越多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消息。这除了与治疗技术的进步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有越来越多早期的癌症患者被及时发现。毫无疑问,发现早期癌症远比使用最昂贵的晚期癌症治疗技术要更有意义!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以及乳腺癌这六类高发癌症的早期患者一般是通过哪些医学检查筛出来的。要做好防癌筛查,您的体检当中可能还需要哪些项目?
肺癌毫无疑问,肺癌仍然是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第一大癌症。
尽管,临床上大部分新发的肺癌患者仍然属于晚期,但是,早期肺癌的诊断还是比以前要多得多。这与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认识的一个关键词有关,它就是“肺结节”。
其实,大部分的肺结节并不是恶性的,但是,可以说绝大部分的肺癌都会经历肺结节这个阶段。所以,早期肺癌的诊断,关键就是找出可能存在恶变的肺结节。
过去,在以胸部透视和胸部X光片为主的技术时代,肺结节是一个很少被大家提及的概念。这是因为,直径在1公分以内的肺结节很难被胸透或胸片发现。而肺部CT的普及才让大家开始关注到这个重要的问题。
所以,要想尽早把肺里面可能存在的恶性结节给筛查出来,最有效的检查就是肺部CT,而仅仅胸片是不行的。
尤其是对于肺癌风险比较高的人群而言,在每年的体检当中做一次肺部CT很有必要。这些人群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上的;经常吸烟的;以前得过肺结核或现在患有老慢支、弥漫性肺纤维化的;还有在工作当中经常接触石棉、氡、铍等致癌物质的。
当体检报告中提示有肺结节时,也不要立马就被吓得腿软。先看看结节的大小,对于直径在8mm以内的结节,大部分情况下定期复查肺部CT即可(磨玻璃样结节可能在5mm以上就要注意了);而对于8mm以上的结节就请务必警惕了,一定要听医生的意见,需要进一步做增强CT或PET/CT的一定要做;需要穿刺的也应该穿刺活检。
有不少8mm以上的结节最后会被证明就是早期肺癌,但只要得到了及时的切除,往往就可以解除生命威胁!
结直肠癌2020年,在我国新增癌症患者当中,结直肠癌的病例数是排在第二位的。根据临床观察,八成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大肠息肉逐步发展而来的,这一发展过程是由息肉到腺瘤、再到高级别瘤变、最后变为癌。
及早发现结直肠当中的息肉并对其进行切除,这并不会影响结直肠的功能,但完全足以把结直肠癌“扼杀在摇篮里“。
既然有这么好的手段,为何还会有那么多结直肠癌患者呢?原因就在于能够用于发现并处理息肉的结肠镜检查,它并不是一个常规的体检项目;甚至有时候在医院里医生建议做,还有不少患者会拒绝。
这里呢,给这些下定不了决心的朋友再强调一下:如果您的年龄达到45岁;或长期存在慢性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便秘、大便形态改变等症状;又或者直系亲属里有人患有过结直肠癌。那么,应该去医院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确实发现存在大肠息肉,也不要犹豫,应该把能够处理的息肉都切除干净并对其做病理检查。
胃癌 食管癌胃与食管都是上消化道器官,仅在身体的这一个小小的区域就潜藏着两种发病率排名前十的癌症。
不同于结直肠癌,大多数胃癌和食管癌一般并不是由息肉发展而来的。
病理学研究认为,胃癌一般是胃黏膜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到出现肠上皮化生甚至异型增生,最后到肠型胃癌。
而食管癌则是食管黏膜在慢性损伤或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出现柱状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再到原位癌,最后转变为浸润型癌。
简单来说,不论是胃癌还是食管癌,主要都是由于消化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或损伤,而慢慢形成的。
诸如胃黏膜上出现的萎缩性炎症、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以及食管黏膜上的柱状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这些都属于上消化道的“癌前病变”。这些癌前病变很难被超声、CT甚至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给识别出来,而只有胃镜检查是最高效的手段。
与结肠镜检查相似,胃镜检查也并非常规的体检项目。那么,一般哪些人群需要做一下胃镜呢?
年龄达到40岁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曾患有过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长期吸烟、酗酒、爱吃过烫或腌制食物的,以及一级亲属当中有人患有胃癌或食管癌的。这些人群如果还没有做过胃镜,建议一定要做一次看看。
肝癌我国有庞大的乙肝和丙肝感染人群,脂肪性肝病更是非常普遍,因此,肝癌的新发病例数居高不下。
研究发现,超过八成的肝癌在发生时,患者是存在肝硬化的。在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内更容易形成一些结节,而这些结节有发生恶变的潜能,最终可能逐步进展为肝癌病灶。
事实上,常规体检套餐当中有两个项目本身就足以对肝癌进行最基本的筛查了,一个是肝脏超声检查,可以从形态学上识别出肝内的可疑结节;另一个是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它对于肝癌是很敏感的。
一般,肝脏超声主要负责识别出可能存在问题的结节,但还不足以对它们直接做出良恶性的辨识。这个时候,对比增强的CT或磁共振技术可以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普通对比剂(造影剂)的注入可以显示肝脏内结节的血流供应特点,而有一类肝脏特异性的磁共振对比剂(含钆造影剂)甚至可以灵敏地识别出1cm以内的早期肝癌。
当然了,对于普通人而言,并没有必要使用CT或磁共振来筛查肝癌,超声和甲胎蛋白就够了。除非是肝癌风险极高又或者超声和甲胎蛋白出现异常时,才需要考虑进行CT或磁共振增强检查。
乳腺癌在我国女性当中,乳腺癌是发病率居首位的癌症,也是女性因恶性肿瘤而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2021版《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当中的定义,所谓“乳腺早期癌”指的是:肿块直径小于2公分,没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情况。
因此,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去探查乳腺当中的肿块,就成为了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
筛查乳腺癌最常用的有两种技术,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超声。最普通的乳腺癌筛查,一般可以优先使用乳腺X线摄影。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或致密型乳腺人群,则可能需要同时做这两种检查以相互补充。
必要的时候,甚至在做完了这两项检查以后还需要增加乳腺核磁共振的扫描。
这里大家只需要记住一点即可,这就是乳腺癌的筛查有时候不是只做某一项检查就够了,有可能需要同时做两种甚至三种检查。
好的,关于这六种高发癌症的早期诊断一般使用哪些检查技术,我们就说到这里。
在临床上,其实很少有早期癌症患者是通过一些体检机构推荐的所谓“全身防癌筛查技术”给诊断出来的。大部分的早期癌症诊断还是主要依靠专门针对这一病种的筛查技术。
所以,防癌检查到底该怎么选,大家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