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死前症状,以及癌症晚期死前征兆嗜睡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一次记者在采访中问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王怀宇:肿瘤科永远避免不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当患者命悬一线时,您内心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他引用了加拿大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说:我想这是我们医界同仁们都印在脑海里、并奉为工作准则的一句话。
其实,当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无可避免地要面对死亡问题,但这不是单纯地等死,而是应该做到“去者善终,留者善別,能者善生”,这样才能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终末期来临的征兆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阶段,一般会出现七个症状:瞳孔无反射、眼皮无法合上、对视觉和语言刺激反应减弱、脖子过度伸展、喉咙里有呼噜声、鼻唇沟下垂、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不同癌症还有一些特殊的征兆,比如肺癌晚期患者在死前一周呼吸时胸廓起伏很大;肝癌患者会出现浮肿、黄疸等。
癌症终末期病人在身体上有上述症状,心理上也经历着复杂变化,可能会愤怒、否认,可能妥协、接受,可能绝望,或者进入了自己的心灵世界与自己沟通等等。每个癌症患者所经历的心理过程都有所不同。
终末期癌症,还有必要治吗?所谓癌症的终末期,其实就是晚期癌症到了最后的临终阶段。这时,所有癌症治疗措施都已经无效,离生命的终结只剩有限的时光,通常不超过六个月,有时以三个月为界。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既然治疗措施已经无效,当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肿瘤科的医生能做的大概只剩下安慰,以及少许的帮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并非无奈之举,而是在面对必然到来的死亡时所采取的顺势之举。临终关怀让我们理性接受死亡,舍弃不必要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治疗,转而去关怀病人,减轻他们弥留时刻的痛苦。
临终关怀强调的不再是如何治理癌症或其他病,而是如何让人可以得到更大的舒适和心理上的慰藉。
如何做好临终关怀?然而,临终关怀并不是在临别的患者耳边说些安慰话这么简单。我们需要知道临终患者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知道如何“有技术地”给予关怀。下面这些关于临终病人的知识,是常常被人误解的,学会这些才能有更好地关怀。
1.临终病人会冷吗?
临终病人常常处于脱水状态,且难以吞咽,无法补水。其循环的血液量也减少了很多,所以临终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这时,探望的家属会认为病人会感觉寒冷,于是帮病人加被子。其实,临终病人对体温已没有太多感觉,反而是绝大多数临终病人的手脚加盖了重量不大的被褥,都会感觉重得无法忍受。
2.临终病人需要输氧吗?
临终病人会因呼吸衰竭而觉得喘气困难。那么解决之道似乎就是给病人输氧。可实际上,临终病人已经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即便给她们供氧也没办法减轻他们的“呼吸饥饿”。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吗啡或阿片类制剂的合成麻醉剂减轻病人的喘气困难和焦虑感。
3.临终病人需要喂食和输液吗?
临终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是不是该用胃管喂食物和水,或者给病人输葡萄糖呢?其实,临终病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而脱水和缺乏营养还会造成病人血液里的酮体积聚,从而有止痛的效应,并出现一种异常的欢欣感。输葡萄糖会抵消掉这种感觉,而喂食则容易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而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的后果,让病人无法安静地离世。静脉输液能解决临终病人的脱水问题,但同时也会给病人带来水肿、恶心和疼痛。
4. 临终病人听不见了吗?
在临终阶段,甚至在死前的三个月,不少病人与外界的交流会减少。临终时,病人对别人的话也没有反应。不要以为这是拒绝关爱,或许他们已经听不见了。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话少了,是因为临终病人需要离开外在世界,和心灵对话。
一项对100个临终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临终前一周,有56%的病人处于清醒状态,44%是嗜睡的,但没有一个处于昏迷状态;死前的最后6小时,清醒的占8%,42%嗜睡,其他昏迷。家属应抓紧与临终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也不要在最后随便说出口。
5.临终病人的呜咽是痛苦表现吗?
临终病人的口腔会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咙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咳咳声响,让人听了觉得不舒服,医学上称为“死亡咆哮”。但这时候给他们吸痰常常会失败,且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应该把病人身体翻向一侧,把枕头垫高,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
临终病人呼吸时还会发出呜咽声,但这并不一定代表着病人很痛苦。可适当用一些止痛剂,让临终病人可以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静离去。
总之,在病人临终时刻,我们应该让病人舒适而安静地离去,防治过度、无效的治疗。
参考资料:
[1]《迎接首个“中国医师节”,肿瘤科高能医生访谈录》.每日经济.2018年8月17日
[2]王淑英,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4期
[3]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探讨》.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年第2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这几年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已经位于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有临床数据同居,大约8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其五年生存率只有12%左右,所以肝癌在民间都被称为“癌症之王”。
39岁的李先生半年前就出现了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突然消瘦,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又肋部丝丝拉拉的痛,李先生没有当回事以为是夏季太热中暑导致的。
可是夏天都过去了,李先生的“中暑”症状仍旧没有好,身体反而越来越差,一看就像是生病了的样子,在妻子的坚持下李医生来到医院做身体检查,检查出来后竟然是肝癌,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李先生的妻子当场就晕了过去。
医生没说太多,建议保守治疗,开了一些药,他们就回家了,大约两个月之后李先生就离开了家人。
为何肝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首先肝脏自身的代偿功能很强大,只要肝脏有30%的部分是完好的就能支撑一个人的正常生活。
还有就是肝脏是我们身体中唯一没有痛觉的器官,即使肝脏受伤了也没法用“痛”来提醒我们,当肝部出现明显疼痛的时候往往代表肝脏已经受损严重了,或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睡觉时有这4种表现或是肝脏受损了,不要忽视表现一:凌晨总醒
如果一个人经常在凌晨1-3点之间惊醒,那他很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
表现二:小腿抽筋
另外小腿易抽筋、上腹、后腰、肩膀还有手臂感觉到酸痛,也可能是肝不好的征兆。
中医认为“肝主筋”如果睡觉时小腿很容易抽筋可能是肝受损了。
表现三:皮肤瘙痒
晚上睡觉时,如果出现皮肤瘙痒,导致难以入睡的情况,你就要考虑这种瘙痒可能就不是简单的皮肤问题了,也可能是肝脏受损导致的。
肝不好,会使人体的解毒能力下降,而体内毒素水平会增多,到了晚上人体代谢会下降,毒素容易集中在皮肤上,所以会出现过敏症状,如瘙痒等。
表现四:肝区疼痛
有数据统计,大约只有50%的患者会出现肝区疼痛的现象,肝区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且多为间歇性疼痛或持续性隐痛,如果在睡觉时感觉到肝部疼痛可能是肿瘤在生长压倒了肝包膜引起的。
保护肝脏一定要趁早改掉这3件事第一件:熬夜、睡眠不足
很多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有熬夜的习惯,因为工作、或者丰富的夜生活导致经常半夜2、3点才睡,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损害身体健康,增加患脂肪肝的概率。
为了身体的健康,尽量保证在11点前入睡,给肝脏充足的时间自我修复。
第二件:憋尿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而排尿是人体重要的排毒方式,早晨起来后及时排尿将身体里的毒素排出,防止身体里毒素堆积。
第三件:乱吃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经常一把一把的吃药势必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现在家里总会备一些常备药,有点头疼脑热就自行用药,如果药量、搭配不对还可能诱发急性肝衰竭。
所以,不要以为“久病成医”就能自己给自己看病,生病的时候建议还是去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学习健康知识,做好健康管理计划,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去医院的次数,节省医疗费用,获得高品质的生活。这样看来,不管是对自己的人生事业,还是家人家庭的健康方面,掌握健康管理知识都十分重要。
健康管理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健康管理知识的途径,健康管理师是当下最热门的国家承认,官方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成功拿证后对于医学行业而言绝对是锦上添花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对于非医学行业却又想在健康行业打拼的人来说,健康管理师证能够帮你在大健康行业有立足之地。
并且现在报名门槛不是很高,以后随着健康管理师的含金量越来越高门槛可能也会越来越高,考试也会越来越难。
不仅如此,现在报名还可以拿2000-4000的国家技能补贴,还可以获积分,拿城市绿卡等福利....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管理讯息,想要管理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了解健康管理师的入门条件还有各种福利,可以关注并私信我:01,获取免费健康管理师试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