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周围型肺癌症状和中央型肺癌,以及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在之前的患教短文中,我给大家讲过,有些人的肺癌属于是周围型,有些则属于中央型,中央型的肺癌做支气管镜的时候是可以看到的,有些朋友会好奇,在支气管镜下看到肺癌是什么样的?在下面的照片中,我给大家展示一位中央型肺癌典型的表现。
这是一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患者,今年59岁,是位男士。他的家属在网络就诊平台联系到我,把他父亲的资料发给我看。从他提供的片子来看,首先考虑中央性肺癌,之后他做了支气管镜,家属又把支气管镜的报告发给了我,说在右肺里面有一个白色的肉瘤,会不会是良性的?
大家可以看到照片中那个白色的肉瘤,这是一个典型的肺癌的表现,这样的肺癌一般都是鳞癌,几天之后病理出来了,家属又发给我看,确定是一个肺鳞癌。中央型的肺鳞癌一般多发于男性患者,尤其是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因此在大量吸烟的男性人群中,需要每年进行体检,筛查肺癌。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2、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类,约8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区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对这两种类型的肺癌的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用化学疗法治疗,外科治疗对这种类型肺癌患者并不起主要作用。另一方面,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未分化大细胞癌,肺泡细胞癌等。未分化癌包括了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等多种类型。其临床分型详见以下描述。
临床类型
1、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在各种类型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首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2、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轻,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其中中央型肺癌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又可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几种类型,其中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3、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
4、肺泡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又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部位在肺野周围,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肺泡细胞癌在形态上有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前者可以是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后者形态类似肺炎病变。范围局限的结节型,手术切除疗效较好。
来源:医学影像园
骨是癌症常转移和侵犯的器官,临床上,不少年轻医生对癌症骨转移的有效诊断、评估和排除诊断不够了解。今天将对癌症骨转移的常用诊断方法和影像学特点做一系统介绍,希望能对大家的临床实践有所助益。
01
病理学穿刺或活检是必需的吗?
注意:
并非所有骨转移病灶都需要穿刺活检;
临床上如果无法明确,特别是单发病灶,则需要穿刺或活检;
有些癌症(如乳腺癌)骨转移病灶可能与原发灶病理免疫组化类型不同且影响药物治疗策略,则需穿刺活检明确;
癌症骨转移大多为一元论,但临床上也偶有存在二元论的情况:即转移病灶不是原发肿瘤病理;
成骨性病灶往往很难或不需要穿刺/活检。
02
骨扫描
假阳性常见原因:
局部钙化离子增多;
局部血管增多;
感染;
技术缺陷。
可见,骨扫描假阳性率较高,因此一般只作为筛选性检查,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来确诊。同时也存在假阴性可能,没有成骨的病灶可能不会显影。
癌症骨转移扫描解读要点:
多发乳腺癌骨转移明确
Charcot关节炎破坏
有浓聚未必就是骨转移,某些炎症病变也可出现类似影像学表现。
案例诊断分析:
该患者诊断意见:
1. 左第7后肋、T4椎弓根、T11椎体病变,结合病史考虑肿瘤骨转移所致,建议联合使用核素Sr-89内放射治疗;2. T12椎体术后改变;3. 全身其余骨骼目前未见明显转移病变,建议定期复查。
浓聚点常在骨破坏位置旁边的成骨范围,骨破坏位置未必就是高浓聚位置。单一骨扫描一般不能确诊,通常需要与CT/MRI结合诊断才能提高确诊概率。此图为骨扫描结合CT进行诊断
03
磁共振(MRI)
MRI特点:
敏感性极高,很容易出现假阳性。如果是阴性,可作为排除诊断手段;
对于肿瘤边界判断很重要;
在脊柱骨转移中建议使用,对评价脊髓压迫和肿瘤侵犯范围很必要;
无辐射;
价格较贵,检查时间需要等待;
可在肿瘤假体周围使用。
癌症骨转移的MRI影像学细节特点:
软组织肿块明确;
骨皮质破坏或髓腔内有破坏伴软组织表现肿块;
广泛的水肿区域未必代表诊断;
T1低信号,T2高信号,STIR高信号。
案例诊断分析:
肺癌病史。破坏严重,没有骨膜反应
图上可见破坏性病灶,里面有成骨和模糊软组织信号,有水肿信号。有类似病灶的患者如有癌症病史和病理性骨折,无骨膜反应,基本可以判断为癌症骨转移。
04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以下3图显示了CT的功能:
判断骨病灶
CT定位下穿刺
判断肺部是否转移
CT特点:
CT对软组织和肿瘤边界显示不好,可能漏诊;
CT对病理骨折预测或骨皮质破坏等评估非常好;
当MRI不能完全判断是否有骨破坏,可加做CT,结合二者一同判断。
癌症骨转移的CT影像学细节特点:
甲状腺癌肩胛骨骨转移,成骨和破骨混合破坏表现
肝癌脊柱骨转移,软组织侵犯破骨表现
肾癌脊柱骨转移,破骨破坏表现为主
05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
优点:一次性全身检查,除了骨转移,对其他病灶转移也可以发现。
缺点:放射剂量较大,因此多用于快速了解全身转移病灶;SUV值很重要,同样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价格昂贵。
案例诊断分析:
肺癌骨转移PET-CT图像,图中可见骨破坏及浓聚
可观察到病理性骨折,皮质已不可见,有浓聚,可判断为骨转移
癌症骨转移的PET-CT影像学细节特点:
从图上可见无浓聚、有破坏,病灶边界光滑,应判断为感染,并非癌症骨转移
06
PET-MRI
PET-MRI是将PET的分子成像功能与 MRI卓越的软组织对比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特点是无辐射,但非常敏感,因而假阳性率远远高于PET-CT,可作为排查性诊断。
癌症骨转移的判断还可借助肿瘤指标、骨密度检查、临床表现、血液检查等来判断,在此不再赘述。
07
如何避免漏诊或误诊
漏诊原因:
没有全身检查ECT或ECT检查遗漏;
术后未检查骨转移;
无临床疼痛表现;
检查手段不合适。
误诊原因:
ECT检查假阳性;
PET-CT检查假阳性;
MRI假阳性率较高;
成骨病灶或严重骨质疏松误诊为骨转移;
骨血管瘤容易被过度诊断为癌症骨转移。
误诊案例:
MRI容易过度诊断为癌症骨转移。正确诊断:股骨骨髓炎
漏诊案例:
CT很容易在早期骨转移病灶破坏较小的情况下漏诊
08
癌症骨转移诊断中各种手段的局限性
MRI过度敏感,假阳性较高;
CT可能无法显示脊髓被肿瘤组织侵犯;
X片整体观存在,缺乏细节;
ECT很多假阳性癌症骨转移;
PET-CT假阳性较高;
癌症血液指标阴性不代表没有骨转移;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能是生理性,并非一定是骨转移。不增高未必就不是骨转移;
临床表现可以多样化,关节疼痛很可能是药物性的原因,未必就是骨转移;
有些骨转移病灶可能与原发病灶是两种肿瘤,病理学可能是需要的。
09
癌症骨转移诊断的思路和逻辑
筛查手段和逻辑:
癌症骨转移的筛查及诊断策略包括ECT、PET-CT、癌症指标、临床表现、MRI-CT等,实际诊断中应将这些方式综合起来灵活判断。
诊断思路和确诊逻辑:
筛查手段初步瞄准目标或怀疑-排查或初步确认诊断-确定诊断和评估严重程度。
如何减少误诊和漏诊:
案例诊断分析:
甲状腺癌病史,ECT浓聚怀疑-高度怀疑,但缺乏病理学-穿刺活检,病理学确诊
10
癌症骨转移诊断思路小结
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影像学多种方式结合相互论证和佐证;
多发性骨转移,影像学还是大多数情况可以诊断;
对于单发骨病灶,同时有癌症病史,诊断最好有病理学结果;
充分理解每种诊断手段的原理和缺陷和细节迹象。
最后提醒:最重要的是找对医生——骨肿瘤医生!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影像内容请下载放射沙龙APP,免费读片线上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