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转移是什么意思,以及癌症已转移还能活多久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癌症转移往往会导致抗癌治疗失败。在转移瘤开始生长之前,癌细胞可能早已从原发肿瘤迁移到其他部位,并在那里潜伏下来进行长期休眠。那么,这些潜伏的癌细胞会在何时觉醒呢?一项于2021年6月2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线索。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是免疫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它可以直接检测和消灭转移的癌细胞,并调节免疫应答水平。最新的研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还能使转移成功的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防止其觉醒。实验中,如果人为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增长,转移至小鼠肝脏的癌细胞就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但研究人员同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会受到来自肝星状细胞(肺纤维化的主要致病细胞)的干扰,导致癌细胞的休眠提前结束,促进肝转移的发生。接下来,研究人员将重点研究癌细胞的休眠和唤醒机制,找到关键的干扰因素,为抗癌治疗找到新方法。
自然杀伤细胞作用原理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能活多长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大多数医生无法准确地回答,因为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与许多因素都有关系,比如个人的体质、癌症的类型等等。那么,癌症患者存活期长短到底由什么决定呢?
1、 癌症的类型
所患的癌症类型不同,患者的生存期也不一样。比如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膀胱的移行上皮癌等等,这些癌症的恶性程度比较低,经过合理的治疗之后,生存期都可以得以延长,有时候甚至不会影响寿命。而肺鳞癌、肺腺癌以及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则比较高,如果治疗效果比较差,对寿命的影响也比较大。
2、癌症发现与治疗的时机
癌症大家也知道,只有在早期的时候,癌症才有康复的希望,因为一旦到了中晚期,从病理上来说,癌症已经属于浸润期,这个时候癌细胞已经蔓延到周围淋巴结,甚至癌细胞还进入血管播散,在全身游弋作怪,这个时候去治疗,效果肯定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3、癌症治疗的方法
治疗方式关乎到患者的生存期,所以患者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患者能够自主掌握的因素。临床上,手术一般是早期癌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晚期患者,手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手术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的问题,既然癌症已经发生了转移,如果手术,效果也并不会很理想,反而让器官正常的功能受到影响,加重癌症的症状。但也有例外,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各个机能以及预后,给出手术建议。但是手术方式风险巨大,医生在决定前会跟患者和家属进行彻底的沟通,明白个中厉害以及得失后,再考虑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4、癌症护理是否有跟上
很多人以为,只要医生说可以出院了,那就没事了,以前该干嘛还是干嘛,其实这样的是很危险的,因为癌症的发生,它除了遗传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之外,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是分不开关系的。所以,如果你在癌症治疗后,还是接触哪些致使癌症发生的诱因,比如抽烟酗酒、长期熬夜、接触致癌物等,那么癌症就会再次复发,这个时候,治疗的难度就更大了,严重者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5、自身免疫力
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保护免疫功能以及抵抗力。无论是哪种治疗手段都会对患者的免疫力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免疫力下降会使得残留癌细胞复发或转移。可通过患者的体质、精力体力、食欲和睡眠以及精神状态来评价其免疫功能,做好营养支持,树立能战胜疾病信心。
6、患者的心态
在确诊癌症的时候,患者的心态是最重要的,相同的癌症,有的人承受能力比较低,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心里每天像有一块石头压着,而且在治疗上也不积极地配合,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这对于治疗和寿命都是不利的,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够每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再加上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控制疾病有极大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延长寿命。
积极配合治疗是患者必须遵守的准则。肿瘤患者的治疗相对较复杂,一方面要求医护人员技艺精湛,另一方面,也要有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医生、患者与家属都是站在同一阵线的战友,只有同心协力,互相信任,互相配合,治疗手段才能发挥它最好的效果。
此外,康复期间是决胜的关键点,患者接受了规范的治疗,且遵循医嘱按时复查,还要在生活中注意避免特定高危因素的影响。比如肺癌患者注意不能吸烟,消化系统患者不能喝酒,免疫力低下的人不要熬夜、疲劳等。
那么,癌症病人生存时间一定很短吗?并不是这样!分为几种情况,早期有可能治好,中晚期病人治与不治生存时间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一个中期食管癌病人不治疗,半年左右水米就不能进了,若手术加中医药治疗可能几年、十年、甚至更长。
中晚期肿瘤患者存在以下特点:1. 体质较差,很难耐受手术、放疗、化疗等“攻击性治疗”。2.以往对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疗法虽然使用较多,目前不再有重复适用的指征。3. 肿瘤的并发症多,同时兼有其他慢性病也较多。因此,在患者身体状况不佳、体内肿瘤负荷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不适合应用攻击性较强的疗法,容易加重身体负担,不能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标。尤其一些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都比较弱,合并其他慢性病也较多,若进行过度的攻击性治疗,则常因毒副反应严重,而缩短其生存时间。所以,此时更应该关注的是患者全身的整体治疗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对抗癌症,延长生命。
中医肿瘤临床用药不像一般放、化疗那样引起明显的毒副作用,它更注重顾全整体及患者的脏腑、气血、津液、经脉等诸多方面的平衡,并且强调治病求本。及早进行中医药治疗,能更有效强化身体机能,抵抗病症的侵袭,修复手术、放化疗带来的损伤,让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生存期得以延长。
想要延长生存期,癌症病人要注意的事情还很多,比如术后治疗、随诊复查、饮食问题、运动锻炼、心理状态等等,全部依赖医生可能不现实,还是要多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众所周知,大多数的癌症患者如果不是因为原发肿瘤过大,通常不会死于原发肿瘤。但是癌细胞的转移却让这一类疾病变得不一样,会使肿瘤出现在身体的一些重要器官上,所以癌细胞的转移对控制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癌细胞的转移是怎么回事。
癌症转移的表现1. 当癌细胞在我们的身体内出现扩散的情况后,会造成集体的免疫反应,从而造成发热的情况出现。
2. 癌细胞侵袭淋巴组织后,会造成颈部、腋窝、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
3. 癌症转移后,癌细胞数量会出现增加的情况,使我们身体的营养物质损耗更加严重。
4. 癌细胞脑转移后,病人会有头晕头痛的表现,当颅内压过高时,还会引发呕吐。
5. 癌细胞肺转移是最为常见的转移部位,会出现咳嗽、胸闷或是呼吸困难的情况。
6. 癌细胞骨转移,会破坏我们的骨质并引发长期的剧烈疼痛,严重者还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癌症转移方式1. 血行转移:当癌细胞进入了血液循环后,会随之转移到相应部位,如乳腺癌可造成肺转移、肝脏转移。
2. 淋巴系统转移:这主要是癌症病变亲信了淋巴系统,造成由近及远的跳跃式转移,需根据转移淋巴结数量确定不同的肿瘤分期。
3. 种植性转移:像胸腔、腹腔病灶就可出现种植性转移的情况,出现胸膜转移和腹膜转移。
在胃癌的患者中,肝转移的总体发生率约9.9%~18.7%,其中约70%患者发现胃癌时即存在肝转移,另有约30%左右的患者在胃癌切除术后定期复查发现肝转移。一般来说,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平均时间约14个月,大部分患者在术后2年内出现肝转移。由于胃癌肝转移的患者预后不佳,通常五年生存率不到20%。
胃癌肝转移怎么治疗才能延长生存期?很多胃癌患者认为出现肝转移基本是没救了,只能认命,其实并不是这样,在以往对于晚期胃癌治疗确实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细胞免疫疗法的出现,即便是出现肝转移,通过联合多学科治疗,仍然可以实现肿瘤降期,最终成功缩小肿瘤,并且切除。
案例:胃癌肝内多发转移,通过联合细胞治疗,缩小肿瘤,最终切除肿瘤刘先生在18年因腹痛黑便等症状前往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贲门胃底出现占位,后完善检查发现肝内多发转移灶,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肿大。最终最终确诊胃癌IV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
由于出现多发转移,当前已经无法手术切除病灶,经医生讨论决定先行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但治疗效果不佳。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刘先生在咨询肝癌专家后,最终决定行细胞免疫治疗。
经过一系列检查,专家根据检查结果为其制定了iNKT细胞免疫,后续联合联合吡咯替尼进行系统治疗。治疗后复查示原发灶稳定,肝转移灶明显缩小,达到PR。之后陈先生进行了第二次经皮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铂类+氟尿嘧啶)治疗,并继续联合吡咯替尼治疗。经过治疗后病灶进一步减小,病情控制好。最终在手术室、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的支持与配合下,顺利完成手术
胃脘晚期患者,仍然可以实现长期生存近30%胃癌为Ⅳ期,在首诊时即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然而近年来,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探索,胃癌的转化降期治疗有望使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获得手术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是继外科手术、化学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之后的又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该疗法是通过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体外无菌专项培养,使其数量成数十万倍增多,同时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胃癌患者自身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突变的细胞的一种方式。有效的细胞疗法能打破机体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强受体免疫能力,最终成功消灭、缩小身体里的肿瘤。
研究表明,细胞免疫治疗策略已经被证明是安全的,且更重要的是,与其他方法的结合已得到了更好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术前行细胞免疫治疗还能诱发更强更广泛的免疫应答、减轻肿瘤负担,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预防了肿瘤的远期复发。
新生抗原技术,给免疫细胞装上“定位攻击系统”日本细胞免疫专家伊藤教授表示:“免疫治疗的关键在于抗原技术,添加了癌抗原后,免疫细胞才能有效识别癌细胞,即便癌细胞成功逃逸进入血液,免疫细胞也会对其发起猛烈进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逃逸的癌细胞,能够有效预防癌症复发与转移。”
“新生抗原”是使用新一代测序仪通过基因组分析确定的、在基因层面上专门针对患者个体的癌抗原。因此,使用此类癌抗原的“新生抗原肽疫苗”具有容易诱导抗肿瘤免疫的特点。
一、只将癌细胞作为攻击对象:过去使用的肿瘤相关抗原除了在癌细胞上能发现外,在正常细胞上(共同抗原)也能少量发现。相对的,新生抗原只能在癌细胞上发现。也就是说,新生抗原被免疫细胞识别后,体内只能发生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进一步说,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细胞的可能性比共同抗原的机率更低。
二、进一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概率:癌细胞十分狡猾,它会通过各种手段帮助自己存活下来,并隐藏于身体之中,等待合适的时机继续扩散。而嵌入新抗原的免疫细胞能够精准识别到癌细胞,并且第一时间消灭他们,降低了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概率,成功度过5年生存期。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近些年各类先进的抗癌方法也层出不穷,更高程度地遏制癌细胞的发展,并且消杀体内的癌细胞。此外免疫细胞疗法联合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在内的多学科治疗模式的应用,让更多的胃癌转移患者看到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最后需要注意,每个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水平和状态都是不同的,因此细胞免疫治疗的具体方案还需要经过检测,以及专业的医生评估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