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止疼针(癌症晚期患者止疼药物)

2023-10-30 18:30:17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晚期止疼针(癌症晚期患者止疼药物)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止疼针,以及癌症晚期患者止疼药物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晚期,只能靠止痛药维持生命,还有意义吗?

今天来讨论一个沉重的话题:

对于癌症末期的病人,只能靠止痛药维持生命,还有意义吗?

——现有的止痛手段是不是只在延长病人的“痛苦时间”呢?

这是一个悲伤的问题,也是一个有认知误区的问题。

在这里,针对这些误区我不妨做做科普吧:

误区一:癌症末期已经无法治愈,所以不必治疗用药。

这当然是不对的,癌症末期仍有治愈的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可以通过抗肿瘤治疗实现带瘤较长期生存,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这部分病人当然也值得去用药治疗。

那对于那些既无法治愈,又没有办法控制肿瘤发展的癌症病人,也依旧建议入院治疗吗?

是的。

因为这个时候,不治往往比治更难过。

比如癌症全身扩散后的疼痛、水肿、高烧、无法进食等等症状不处理带来的折磨可能远胜癌病,为了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必然是要配合治疗缓解它们的。

但这时候的治疗已经不以抗肿瘤治疗为主了(因为在这时候效果极微),而是尽可能的用药缓解病人的不适感。让病人更舒服体面的生存。

误区二:癌症疼痛要靠打止痛针。

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是打止痛针,到了医院,很多病友第一句就是“医生,给我打一针止痛针”。

有时候觉得配的止痛药不够给力,第一个要求也是:医生,能不能改止痛针?”

其实,针对癌病患者很多时候,并不需打止痛针,而是用口服止痛药。

癌症疼痛尤其如此,因为癌症疼痛是慢性疼痛,不是痛一下就没了,而是很可能一直几个月持续的长期疼痛。

止痛针基本都是短效的,维持时间短,副作用偏大。如果靠打止痛针,到了癌症末期,每天得打很多次,形成耐药性,到最后必然会是越打越多的恶性循环。到时候屁股都打烂了,效果还未必好。

因此止痛针一般用于那种不需要长期止痛药的情况,比如手术后麻醉过后的疼痛,可以打止痛针临时过度一下,只针对术后那一两天。

专门针对长期的、一直持续的癌症疼痛,不能靠打止痛针。

目前是以口服为主,而且是口服长效缓释制剂,达到一个稳定的输出。

如果遇到临时爆发痛,也是以口服即释的吗啡为主(偶尔也可以打吗啡针,但不是度冷丁),有时可以肛门用药,或者用贴剂,必然芬太尼透皮贴剂,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总而言之大家想象中的“打止痛针”并不是主流手段。

误区三:用止痛药是为了延长癌症病人的痛苦,所以没必要。

很多末期病人都会说“我不要痛苦的活着“。但如果因此不打止痛针就是本末倒置。

首先,止痛药本身并没有抗癌、延缓寿命的功效,用它只是为了缓解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达到““我不要痛苦的活着“的目的。

止痛药对肿瘤本身没有控制作用,不会缩小或控制肿瘤的生长,也不会直接延长生存时间。当然痛苦少了,对身体有好处,是可能会活得久一些。但这种状况下,既能减少痛苦又能活得久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难治性癌痛患者的福音——舒芬太尼皮下自控泵镇痛

作者:林榕波 教授 来源:肿瘤资讯

一名身在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晚期喉癌患者合并剧烈疼痛,患者需要口服大量阿片类止痛药,但却因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而无法耐受口服阿片药物的增量。躯体的疼痛和口服阿片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让患者痛不欲生。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叶滨主任医师联系了福建省肿瘤医院的林榕波副主任医师寻求帮助。林主任在详细了解病情后给患者制定了用舒芬太尼皮下自控泵镇痛的方法。并派出了一名高年资护士到建瓯医院指导配药、皮下置管以及镇痛泵的操作管理和注意事项。患者在皮下PCA的镇痛帮助下,疼痛控制良好,而且没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晚期癌症患者中,90%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口服吗啡等阿片药物是经典的强效镇痛方法。但是口服吗啡只能使60-70%的患者的癌痛得到良好的控制,仍有很多癌痛患者通过口服药物无法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一些患者,比如食管癌、胃肠道梗阻、肠道吸收不良和不能控制的恶心/呕吐的患者,他们也无法口服镇痛药物。此外,50-70%癌症终末期患者在最后几周也无法口服药物。这些患者都需要调整镇痛方法。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指病人感觉疼痛时,主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按压按钮向体内注射医生事先设定的药物剂量进行镇痛。PCA装置包括三部分:储药泵、按压装置和连接导管。给药途径包括经静脉(PCIA)、皮下(PCSA)、硬膜外(PCEA)和外周神经阻滞(PCNA)等。其中,PCIA和PCSA因为操作简单最为常用。针对癌痛患者的PCA是通常设置一个持续输注量和一个单次给药量。持续输注由微电脑控制持续给药,单次给药有患者本人在持续给药基础上如果仍感觉疼痛时自控给药。PCA镇痛方式克服了传统的肌注镇痛方法存在血药浓度波动大,反复用药易产生耐药,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止痛效果的问题。其优点包括:持续给药方式保证了镇痛药物血药浓度的稳定,从保证了稳定的镇痛效果,减少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自控装置保证患者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及时、足量的使用镇痛药物,消除了等待医护人员医嘱时间,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和看护人员的工作量。

目前PCIA和PCSA技术在黄诚主任医师指导下,在福建省肿瘤医院顺利开展,这项技术使很多难治性癌痛患者和不适合口服镇痛的癌痛患者重新远离了癌痛的困恼,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我们也积极正将这项技术在福建省内推广,使更多的癌症患者没有疼痛。

建瓯医院癌痛患者的皮下PCA

福建省肿瘤医院癌痛患者的静脉PCA

黄诚,肿瘤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三届CSCO执行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肺癌杂志》及《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中国肺癌临床指南》常务编委。专业从事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的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及综合治疗。门诊时间:星期三上午。

林榕波,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全国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业从事胃、结直肠、食管和肝胆胰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及姑息治疗和人文关怀。门诊时间:星期一下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宋小编

癌症患者痛得死去活来还经常忍痛,止痛药五大使用误区来了

——付中华/文 河南省人民医院

癌痛是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部分肿瘤病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癌痛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是导致抑郁和死亡等不良结局的高风险因素。因此,癌痛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最为重要和常用的方法,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80%~90% 癌症病人的疼痛症状。然而由于种种误区,很多癌痛患者或者家属谈“药”色变,对于癌痛药物避之不及,一味主张“忍忍就好了”的原则;加之麻醉精神类药品的严格管控,很多癌痛病人的状况并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缓解,甚至最后对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一击破癌痛治疗相关的知识误区。

误区一:止痛药物需要长期使用,有成瘾性

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机制一般是当药物浓度在人体内出现连续波峰时,患者容易出现欣快感(即情绪出现病态高涨的状况),反复多次之后就会产生依赖,最终引起成瘾。但针对癌痛,只要规范应用,成瘾的可能性极低,只有万分之四。国内癌痛诊疗规范对于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设置了起始剂量,关于确定用量和停止用药,均强调采用渐进式的方法。国内治疗癌痛的阿片类止痛药中,一般都是口服缓控释剂型。一方面,可以让患者体内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控制疼痛,另一方面,可避免明显的波峰波谷情况出现。

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后,经过医生评估,止痛药可以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用。伴随着癌症治疗进程,疼痛可能会减轻,此时止痛药也会慢慢减量直到停药。

误区二:止痛药物都是阿片类药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癌痛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应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除阿片类药物外,还有很多辅助镇痛药物,如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和对乙酰氨基酚,以及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对治疗癌痛有效,尤其对于阿片类药物反应差的疼痛控制至关重要。

误区三:止痛药物种类最好只使用一种,合用越多越不好

癌痛属于混合型疼痛,兼具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点。对于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应考虑联合使用辅助镇痛药物,以阿片类药物为基础,辅助镇痛药物以抗惊厥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为首选,必要时可增加非甾体类药物或类固醇激素。如果存在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应联合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地诺单抗、非甾体类药物、放射性核素等。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切实分析每个病人的癌痛诱因,并予以个体化治疗。

误区四:发生止痛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必须停药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一般是暂时性的或者可耐受的,无需过分担心。在阿片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应增加锻炼与增加液体和纤维摄入量,同时可适当联合使用泻药(渗透性泻药或者刺激性泻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通过5 ‐HT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等药物来治疗。

误区五:使用大量的止痛药物之后癌痛控制不佳,只能忍受

对于多数难治性癌痛患者,往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者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各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为难治性癌痛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常用的技术包括患者自控镇痛泵技术、神经毁损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等等。

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医护和患者只要“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就一定有机会能将癌痛一击即中。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45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