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后期吃什么药止痛,以及癌症后期为什么会很痛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癌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癌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破坏周围正常的组织,并压迫到神经、骨骼或者其他器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临床上将这种疼痛称之为癌痛。那么,癌痛只能忍吗?临床上有什么办法可以处理癌痛?
临床上如何处理癌痛?
关于癌痛的处理方法有很多,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如果癌痛的程度是比较轻的话,可以通过转移、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比如听音乐、看电视等,来缓解疼痛。此外,癌痛程度比较轻的还可以用心理疗法,让患者正面面对疾病,扛住癌痛。
第二种,通过冷敷来麻木神经而使减轻癌痛,但是要注意不能冷敷过久,要注意皮肤的变化,避免皮肤出现冻伤。
第三种,通过药物的方式来缓解癌痛,这是临床上最为多用,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缓解癌痛的方法。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止痛药物有美施康定、双克因、芬太尼等,这些药物有的见效快,有的药效强,但是持续的时间短,再加上每个癌症患者对疼痛的忍耐力不一样,所以具体是使用哪一种药物还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决定。
由于药物治疗癌痛,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为了避免大家因为盲目用药而导致病情加重,我们下面接着在来讲解一下通过药物缓解癌痛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药物缓解癌痛注意事项
首先,药物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癌痛,但是要注意用量,不然很容易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使用止痛药必须在医嘱下使用,毕竟止痛药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大量服用对身体会造成损伤。
其次,要按阶梯服药,像癌痛可以分为四级疼痛,一般从最低的开始,当一级的止痛药无效后,在依次递增。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使用口服给药,不行在考虑其他方式,比如肠道外给药。
再者,要想通过药物有效的缓解癌痛,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服药,不然效果是比较差的。
最后,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等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给的止痛药肯定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药物是否有效主要参考这个衡量标准,就是感觉有效,就可以持续使用,不要频繁换药,这样是不好的。
上述就是关于癌症止痛方法的介绍,希望大家看完后能有所收获,但是小编想提醒一点,不管是什么疾病,都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的,尤其是癌症,早期的癌症,只要经过正规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晚期不仅是癌痛会越来越明显,让人无法忍受,治疗的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所以希望大家平时可以多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发现异常,及时看诊。
刘阿姨小时候家里不宽裕,兄弟姐妹又多,所以也没机会上学,从小就跟着母亲在后面帮忙干活。后来,成家后为了维持生计,在城市里当了半辈子的清洁工。眼看到了50岁退休年龄,没想到身体却出现了状况。
据刘阿姨所说,以前工作量大,身体偶尔也会吃不消,但从前年开始,时常会感到全身不适,浑身难受,行动做事都不如之前利索,开始以为是年龄增大原因,便自己买了一些止疼药和膏药使用。一开始真的就没那么难受了,但是过了不久又会再次出现类似表现,这半年以来病情也一直反反复复。
平时刘阿姨是个和蔼的人,家庭和睦,与亲戚邻里之间关系也都很好。现在刘阿姨老伴也能明显感觉到她的变化,说刘阿姨最近不仅脾气变得很古怪,就连生活习惯也有了改变,吃完晚饭后不再和以前一样出去溜达溜达,而是喜欢直接躺在床上看电视,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火,看什么都“不顺眼”。
去医院体检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病变,刘阿姨平时身体也挺健康,并没有什么基础病。医生又让刘阿姨去专门做了性激素六项,结果显示促卵泡生成素(FSH)升高明显48mIU/mL,雌二醇(E2)降低90pmol/L,根据检查结果合并刘阿姨这一年多的表现,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中年女性都遇到了刘阿姨这样的问题,到了50岁之后,突然感觉身体很多零件都老化了,全身也说不上来哪里不舒服,就是浑身都疼,但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是什么病。就这么拖着,用了好多方法也不管用,严重影响到了大家的生活质量。
这种说不清查不明的浑身疼到底是什么疑难杂症呢?难道真的是像大家所说的,是癌症的征兆吗?究竟严不严重?针对这些问题,今天便给大家逐一排忧解惑。
一、浑身疼属于什么病?“腰酸背痛腿抽筋”似乎是很多中老年人的真实写照,人老了毛病也逐渐多了起来,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不对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们的身体由组织、器官和骨头组成,全身又布满血管和神经,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统一体。由于身体构造的特殊性,某一部位病变也会波及到相邻或更远的距离。导致浑身疼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关节疼痛
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等疾病很常见,可以说所有人一生中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只是病情轻重缓急与持续时间长短各有不同。
关节疾病中又属脊柱类的疾病最为严重。脊柱承受着我们身体大部分的重力。而脊柱的结构相当复杂,由骨头、脊髓、肌肉、血管、神经不同的组织共同构成。脊柱与四肢,内脏、大脑相连结,内外牵扯,软硬交织,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脊柱病变通常都不是简单的骨骼关节问题,而是一个多部位相互关联的病变。
脊柱问题不仅常见,还很容易发生退行性病变,骨骼摩擦增大,就会带来疼痛。常见的症状基本上都有疼痛和活动受限,较轻的有肌肉韧带损伤,重一点有骨折或者血管和神经受压,出现腰背部疼痛、腿痛和行走不便等。
2.运动不当
当下很多人因为忙于工作或者一些生活琐事,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平时不怎么运动,身体素质本身就不怎么好的人,突然不顾自身情况盲目运动、过度运动,或要做一些超越身体极限的工作,都有可能造成肌肉或骨骼的损伤,出现浑身的酸胀疼痛。
肌肉的保持需要有规律的运动,但很多老年人对于运动并不感兴趣,导致他们四肢上的肌肉松弛下垂,甚至缺乏肌肉。肌肉在身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就包括对骨骼的支撑和保护作用,维持人们的各种运动能力。此外,科学研究也指出,适量的运动可以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因此,不爱运动的人们,要循序渐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活动。老人本身也容易出现关节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等疾病,出现浑身酸痛,此时更应该量力而行。
3.脏器功能异常
有部分身体疼痛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脏器的毛病。如果是腰以上的疼痛就要高度重视。例如,心绞痛多出现左肩阵发性或持续性放射痛,心肌梗死不仅出现左肩部疼痛还会出现牵扯痛,以及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全身症状。
而癌症出现的全身痛,从时间来说相对较晚一些,一般是相应部位先出现异常反应,病人自己能够很明显觉察到,而后再出现全身症状。浑身疼是癌症晚期的一种常见表现,多是因为癌症发生了部位转移,侵害了周围的组织器官和神经所致。
4.激素水平失调
很多50岁左右中年女性浑身疼,与体内激素的下降有很大关系,。在这个阶段的女性朋友,卵巢功能在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也大幅度下降。雌激素参与了我们身体骨骼系统的发育、生长并维持骨头基本的功能,又能起到炎症或损伤后的修复功能。
如果失去雌激素对我们的诸多保护作用,则会出现焦虑易怒或抑郁烦躁、心慌、腰背疼、全身乏力、睡眠障碍等全身不适感。此外,雌激素水平分泌失调,引起体内维生素D的不足,也会出现慢性疼痛。
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器官功能下降,身体病痛增多是自然现象。不能因为身体稍微出现故障或日常生活中一些不顺心的事,就开始心情低落,急躁易怒,我们应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放松心情,对缓解疼痛很有帮助。
二、医生提醒:中老年女性浑身疼要小心3种隐匿疾病第一种:绝经后骨质疏松
在我国骨质疏松并不是罕见病,大多数人都会遇到这一问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据调查显示,中老年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约为20%,而绝经后妇女约为50%,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一般占全部老年骨质疏松的 70%~80%。
我们骨骼中的钙离子浓度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就会走“下坡路”,很多人到了50岁,骨骼脆弱程度会更加严重。尤其是女性绝经后,由于体内性激素分泌过少,并且功能较之前快速下降,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对成骨细胞的刺激减弱,使骨形成减少,而溶骨速度增加,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但也不并不是只有绝经后的女性才会有骨质疏松的问题,如果在雌激素减退之前,已经出现了骨质疏松的趋势,加之日常不注意,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也会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生。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疼痛并不典型,很多时候患者说不清楚哪里痛,只觉得全身都不舒服。这是骨质疏松最突出的特点——全身性钝痛,无固定的压痛点,清晨和晚上加重,尤其是腰背部,同时可能伴有四肢放射痛。
第二种: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以明显躯体不适,全身骨骼肌疼痛为主要特征,并伴有一些列精神症状,如焦虑失眠、睡眠障碍等。病情可因情绪和内在压力而出现波动,时好时坏,但客观检查指标均未发现异常。疼痛在运动关节附近处的肌肉、韧带、滑囊、肌腱等软组织部位最为明显。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是神经系统在处理神经末梢组织的疼痛感觉时出了点问题,由于向大脑传递信息的神经变得非常敏感,当人感受到疼痛时,这种刺激信号就被放大。
所以,相对于正常人来说,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更容易感到痛苦,正常人感觉到的中度疲劳和不舒服,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来说就是痛苦万分。这种疾病,各年龄段成年人均有发病,但女性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中老年女性发病率最高,仅次于骨关节炎。
临床上,纤维肌痛综合征虽然常见,却并不为大家所认识,临床诊断率不高。一些患者就诊时还在说“上了年纪不中用了,老记不住事,还整天心烦意乱、浑身没劲,哪哪儿都疼,就想躺着。”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更年期到了或者最近太累了,有点神经衰弱,休息休息就好了。
但事实上,如果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全身广泛疼痛,伴有疲劳、睡眠障碍及情感障碍等其他不适,要及时就诊,寻求医生帮助,排查是否为纤维肌痛综合征。
第三种: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炎症性风湿病,患者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并岁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该病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相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的近端肢体炎性疼痛。
临床表现以累及肩胛区、手臂近端、颈部的肌肉和大腿近端剧烈疼痛为主,局部肌肉疼痛、晨僵,晨僵可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同时伴有焦虑、抑郁、失眠、乏力、厌食、体质量减轻等表现。
该病最显著的实验室检查改变是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着升高。因为患者痛苦症状较严峻,且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常常置疑其患有肿瘤。
如果病症长期得及时诊断和治疗,肌肉疼痛的症状会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限制患者的四肢关节肌肉活动。迁延日久,会导致患者关节肌肉活动障碍,甚至可发展为肌肉萎缩,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此外,风湿性多肌痛常和另一种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相伴随,即巨细胞动脉炎。30%~50%的巨细胞动脉炎合并风湿性多肌痛,出现头痛、视觉异常、颞动脉怒张及触痛,甚至会发生脑梗或失明,所以,对于同时出现颈肩背疼痛及发热、头痛的老年患者,应该去风湿免疫科就诊,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其实在临床当中,经常碰到刘阿姨这样的患者。本来感觉身体好好的,但是过了50岁就好像迈到了一个门槛上,身体大不如前了,感觉自己浑身疼。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自身的情况有个详细的了解,自己是否有基础病?除了身疼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休息后疼痛是否减轻或消失?大家都可以从这几点,来判断疼痛是由生理性改变、物理损伤或“大病”导致的。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适当地增加体育锻炼,保持充分的营养物质来源和维持健康的体魄,不仅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还能改善我们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1]王美美.浑身疼痛 到底是何疑难杂症[J].江苏卫生保健,2015(21):10-11.
[1]许晓宇,安小春.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23,46(0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