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前列腺癌症能治好吗,以及前列腺癌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中新网上海11月26日电 (陈静 朱煜)在26日举行的2022上海泌尿肿瘤国际论坛上,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表示:“中国人群确诊前列腺癌分期较晚,初诊早期患者仅占到42%,进展性前列腺癌占了58%,筛查力度不够普及、进展性前列腺癌生存率低,是中国当前前列腺癌防治领域需要攻关课题。”
城市人群是前列腺癌的高发群体,且发病率不断增加。叶定伟告诉记者,前列腺癌被称为“退休癌”,好发于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今年9月,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浦东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已超过了胃癌,高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他指出,从2019年上海各区人口结构比例来看,浦东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仅为32.1%,是上海较为“年轻”的城区。这位专家指出,亟需倡导推行早筛、早诊。
作为临床医生,叶定伟教授说,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西化,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前列腺癌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性功能、生育功能和排尿功能,晚期患者甚至会因为骨转移丧失行动能力。他表示:“提高民众前列腺癌筛查意识,将早筛关口前移成为从根源上提升前列腺癌整体疗效的重要策略。”
“在临床中,很多癌症目前科学手段无法从血液中检测出来,但前列腺癌可以。”叶定伟介绍,抽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当前筛查前列腺癌的最简单方法,但存在假阳性率高、还需穿刺确诊等缺点。叶定伟教授领衔团队率先从“提高前列腺癌筛查的准确率”入手,开发的前列腺癌精准早筛模型,将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提高到了74.5%。
叶定伟教授团队探索采用“前列腺癌精准筛查基地+前列腺癌精准筛查服务站”模式,尝试将前列腺癌早筛关口前移。他带领团队把优质筛查资源下沉到社区,并打通从筛查到治疗的绿色通道,将早筛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第一时间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穿刺明确诊断,有效提高了这些“潜伏”患者的5年生存率。(完)
最近,小艾在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
“爷爷已经72岁了,之前一直很健康,前段时间竟然被诊断出了前列腺癌,而且是晚期,他现在有点消极。为什么突然就患上了这个病?难道早期没有症状吗?”
其实,这样的留言并不少见。前列腺癌在我国属于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主要群体是中老年男性。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成年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约为16/10万人。
前列腺癌有哪些高危诱因?美国癌症协会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该研究针对80多万参加者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其中共有12000名因患前列腺癌而死亡。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这些参加者的数据,发现65岁以下的男性,如果每晚只睡3~5小时,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要比每晚睡7小时的人群高出50%。如果每晚睡眠不足6个小时,前列腺癌死亡风险相应增加29%。也就是说,睡眠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前列腺健康。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也发现,腰围粗细与前列腺癌的发病也有关系。该研究纳入了来自8个国家15万名参与者的数据,其中有7024名是前列腺癌患者。研究发现,每超出正常腰围标准10厘米,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8%。
除了睡眠与腰围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会诱发前列腺癌。例如久坐不动,长期保持坐姿会导致血液流通受阻,前列腺持续充血的状态,容易患前列腺炎,长此以往就容易诱发前列腺癌。此外,性生活过度和憋尿也是前列腺癌的常见诱因。憋尿容易让尿液中的细菌进入前列腺,导致发炎。
身体发出6个信号,警惕前列腺癌来临前列腺癌的症状与前列腺炎有些相似,因此很多患者未能及时引起重视,其实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身体就会发出以下一系列“预警”。
排尿困难、尿流不畅。典型症状是尿液流动缓慢,甚至是尿到一半出现了中断的现象。尤其是有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病史的人群,如果最近一段时间明显感到上述两种症状,说明可能是病情加重,也可能是发生了恶变。
夜尿次数增加。尿频尿急可能是前列腺发生肿大的结果,如果是前列腺癌,则可能是肿瘤体积增大后压迫到了前列腺所致。如果排尿的冲动比正常情况更加频繁,尤其是在晚上,就要引起注意。
射精不适,或精液中带血液。精液或尿液中带有血液很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征兆。由于射精的过程和排尿的过程都有前列腺的参与,因此前列腺出现健康问题也会反映在精液和尿液中。
排尿时尿道有刺痛感。肿瘤体积增大后,会压迫到尿道产生收缩,会影响排尿时尿液的流动。这也会导致患者在排尿时会感受到灼烧感和刺痛感。
下腹或会阴部位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胀痛感。如果是感到腹部、腰部等部位的疼痛,很可能是癌细胞已经发生了转移,牵扯到周围组织的疼痛。
出现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这是因为肿瘤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不断掠夺人体内的养分以供自己能够不断分化,因此癌细胞出现后,癌症患者会渐渐变得消瘦。难以为血液循环提供充足的营养,随后出现贫血。当然,这些症状也会出现在其他的恶性肿瘤上。
这里提醒男性朋友,如果发现自己近期出现了上述不适症状,最好能够及时到医院排查,而一些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即便没有出现症状,也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癌症早筛,预防前列腺癌。
3类高危人群定期做筛查有数据显示,我国28%的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都已经处于中晚期,癌细胞已经出现转移。仅有42%的前列腺癌在早期被诊出,因此我国前列腺癌的早诊早治形势并不乐观。
目前前列腺癌常用的早期筛查方法有直肠指检和PSA筛查。
直肠指检是指医生使用手指直接对患者的直肠近肛门部份进行检查,通过触摸能够发现肠道内有无异常突起、溃疡和息肉等病变,对于靠近肛门的肿瘤检出率比较高。但是很多人因为生理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抵触,都不太意愿进行肛门指检。
PSA检查是指针对血清中一种物质PSA的检测。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清中PSA的含量是前列腺癌重要的诊断指标,一般来说4.0ng/ml以下的水平算正常,如果超过10ng/ml,则有高度恶变的可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周利群表示,有些慢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也会导致PSA增高,要辨别是否前列腺癌导致,需要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
3类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前列腺癌筛查
年龄大于50周岁的男性。很多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都在中老年范围当中,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最好每年进行一次PSA筛查。
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据统计,前列腺癌的发生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如果家中有直系亲属是前列腺癌患者的人群,最好在45岁之后就开始进行筛查。
患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的患者。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前列腺炎会发展成前列腺癌,但长期炎症的存在不断对组织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恶变的风险就更高。
除了按时进行筛查外,男性朋友还可以从现在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周固定锻炼2~3次,改善体内的血液循环。另外,在饮食上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
前列腺是男性的生殖腺,与精液的产生,尿液的排出息息相关。前列腺癌也是男性中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更要有预防的意识。发现早期症状非常重要,如出现不适,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参考资料:
[1]《睡眠少,患前列腺癌风险高》.生命时报.2018-06-29
[2]《男性超过50岁,记得筛查前列腺癌》.健康时报.2020-09-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