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手术后一般活几年,以及癌症手术后疼痛难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医生,您实话和我讲,我这病还能活多久?”
躺在病床上的癌症患者焦急而又恳切地问医生。
这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难让医生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和太多的因素有关了——肿瘤的类型、分期、治疗方法、患者术后的生活习惯,甚至患者心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生存时间。
影响癌症患者生存期的6个因素
1.癌症种类
作为一种泛基因病,癌症有数十种病理类型,不同的癌症类型让患者的存活时间也不相同。如甲状腺癌,早期治疗的患者有望获得痊愈。而一些癌症由于没有典型症状,经常在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如肺癌、肝癌等。
2.癌细胞分化程度
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也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一个重要因素,癌症的分化程度可以理解为发育程度,如果分化程度越高,越接近正常细胞,患者的生存时间就会越长。反之,如果癌细胞是低分化或者未分化,这样的癌细胞容易发生早期转移,侵犯多个器官和系统,甚至伴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3.肿瘤分期
肿瘤的TNM分期是国际癌症联盟制定的癌症分期系统,以此来观察肿瘤的转移程度,根据T(原发肿瘤)、N(淋巴结)、M(远处转移)的情况,可以将癌症分为1~4期,1期是最早的,4期是最晚的,一般来讲,分期越早的癌症治疗效果越好,患者的生存时间也会越长。
4.治疗方案
癌症患者能活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手段,因为每个人的病情各有不同,还有一些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因此需要通过医生合理诊断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求患者谨遵医嘱规范进行治疗,会获得比较预期的治疗效果。
5.患者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抗癌的“地基”,如果“地基”足够稳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会恢复得更快。相关的研究表明,年轻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要远超高年龄患者,究其原因,年龄越大,其身体机能、心肺功能、抵抗力等相对较差,对手术、放化疗的耐受能力弱,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恢复时间。
6.患者的精神状态
患者的精神状态会影响癌症的治疗效果,压力会让癌细胞扩展速度加快,长期处于抑郁、悲伤和绝望等负面情绪下,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减弱,致癌细胞突发性的增殖,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早发现是治愈的关键
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战胜癌症的法宝,可是有些人由于偏见和迷信等原因,不愿意去医院。
癌症早期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可能只是身上某个部位有肿块、持续发热、乳房肿痛、出现便血、频繁打嗝等,这些看似寻常的小毛病,极有可能是癌症的“预警”。
如果用药不对症、拖延就医,可能会引起病情进展,一旦到了中晚期,患者就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生存率也会大大降低。
树立抗癌信心、提高免疫力有助身体康复
癌症复杂难治,复杂是在于它的复发性,“治愈”只能是相对而言,一般来说,患者首次出院后的2~3年复发的可能性最高,这段时间一定要遵医嘱按时复查,当然定期复查是终身性的,超过5年,复查间隔时间可延长。
因此,“癌症患者到底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还需要综合癌症类型、确诊时间、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心态来综合判断。如果真的得了癌症,患者和家属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主治医生、规范治疗,这样才能使治疗效果达到预期,延长生存期。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资料:南方医传媒,医学界肿瘤频道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癌痛是一道难关。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功能性症状,还会使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期。
癌痛的发生率并不低,《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显示,我国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60%~80%。
那么,癌症为什么会痛呢?癌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一、癌痛究竟有多痛?01、癌痛难忍,60岁阿姨拿刀自砍
痛到拿刀自砍,60岁童阿姨的举动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童阿姨一年前被查出肺癌之后,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化疗,但是效果不明显,而且开始头痛,每一次疼痛,童阿姨折磨得生不如死。
童阿姨说,癌痛一发作,就觉得天旋地转,严重的时候甚至痛到失去意识。
一天下午,家人不在家,童阿姨癌痛又发作起来,她冲进厨房拿起刀在自己身上一通乱砍,最后倒在了血泊中。
家人回来后发现血迹斑斑的童阿姨,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幸好发现得及时,童阿姨只是失血过多,保住了一条命。
02、67岁的老伯,生不如死的癌痛
67岁的周老伯确诊食管癌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脏,几年下来,做了不下10次手术和化疗,周老伯苦不堪言。
更让他欲哭无泪的是癌痛的折磨,因为严重的胸背部疼痛,有很长一段时间周老伯只能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一动就痛得厉害,晚上根本无法睡不着。
说起自己与癌痛抗争的日子,周老伯坦言:“生不如死,真的太疼了。”
二、患癌之后,可能要忍受3种疼痛癌痛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懂得癌痛到底有多折磨人。患癌之后,需要忍受的疼痛不止一种。
1、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肝、脾里的肿瘤迅速生长,牵拉到器官表面的包膜,刺激包膜内的痛感神经,产生疼痛感。同时,肿瘤还会压迫附近的神经根部和主干,到了晚期还会向周围扩散和转移,破坏神经。
如果肿瘤生长在食管、肠道等空腔脏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向官腔内生长,引起梗阻。而且,肿瘤本身会发生破溃和感染,引起周围的组织坏死和水肿。
除了脏器,血管也会被肿瘤侵犯,堵塞之后会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加剧疼痛。
2、 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
疼痛是肿瘤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比如,手术后的伤口、神经损伤,放疗或化疗后出现的带状疱疹,化疗药物渗漏出血管外导致组织坏死,以及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口腔炎、放射性神经炎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疼痛。
3、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癌痛的6%左右,包括病理性骨折、空腔脏器穿孔或梗阻、褥疮、肌肉痉挛等。
三、癌症和疼痛是两回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吕静分享案例,癌症治疗之后,疼痛也不一定会消失。
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是胆囊癌晚期患者,因为癌痛,后背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镇痛贴,然而还是止不住疼痛。为什么不吃止痛药,是因为他担心会药物成瘾,还以为治好了癌症就不会痛了。后来在医生的帮助下,老先生改变了观念,改治病治病,改止痛止痛,得到了有效的镇痛治疗,安详离世。
很多人像案例中的老先生一样,以为癌症治好了就不会癌痛了,或者担心经常吃止痛药不好,只有在痛得受不了的时候才吃一片止痛药,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要正视癌痛,不要否认它的存在,更不要以为忍一忍就好了,癌痛是一种病,是需要治疗的,忍耐只会把事情推向更糟糕的境地,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由此可见,目前依然有很多人对镇痛药存在误区,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三种:
1、 只有在痛得受不了时才使用镇痛药
使用镇痛药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及时按时的使用镇痛药,才更安全有效,而不是等到剧烈疼痛时才吃镇痛药。
2、 长期用阿片类镇痛药会上瘾
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只要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产生精神依赖的几率低。
3、一旦服用了镇痛药,就需要终身用药
当通过服用镇痛药使疼痛得到了控制,并且引起疼痛的病因已经去除,就可以根据病情,逐步减少镇痛药的使用了,但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戒断反应。
四、面对亲人患癌,我们该怎么样?如果家人得了癌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先自己面对现实,调整好心态,保证自我的情绪稳定,才有精力照顾生病的家人。
其次,积极寻求帮助,不管是人手、资金还是情感,都可以联系亲人、朋友、社会组织等,一来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二来也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多的帮助。
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可以给患者解释病情,也可以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
如果患者闹情绪,要学会包容和理解,患者的情绪通常经过惊讶、否认、愤怒、绝望和接受。
最后,多陪伴患者,帮助完成他的心愿。如果患者情绪极端,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癌痛是癌症治疗路上的绊脚石之一,面对癌痛,千万不要一忍了之,而是要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法,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资料
[1]《癌痛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医学界癌友会 .2021-06-29
[2]《癌痛真的太痛苦了!顶尖专家告诉你如何解决癌痛》.健康时报. 2019-10-23
[3]《如果亲人被诊断癌症,家属应该怎么办?》.菠萝因子. 2017-10-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