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高是什么原因(癌症病人输白蛋白)

2023-10-31 10:17:59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尿微量白蛋白高是什么原因(癌症病人输白蛋白)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尿微量白蛋白高是什么原因,以及癌症病人输白蛋白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有了蛋白尿,尿常规、24h尿蛋白、尿微量蛋白、该做哪项检查准确

在门诊上,经常有患者拿着尿常规报告单让医生看,很多报告单根本不准确、没法看。原因是尿液标本留的不规范。常见的问题有:月经期间留尿标本,留取的尿不是中段尿,或者是尿量太少等等。结果自然是白做了检查,既浪费时间金钱,又耽误诊断。这里部分是医生的原因,部分是患者的原因。患者如果多了解一些留取尿标本的要求,对于自身是有益无害的。临床上尿液检查众多,大夫、护士又非常繁忙,作为患者也应当自身懂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尿标本到底应该怎么留取呢?有需要的朋友先点赞收藏,听我慢慢说。

今天白医生就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一一作出详细的解释,视频最后会将尿液标本留取原则,12小时尿液标本留取方法,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方法,尿微量白蛋白标本留取的方法,这四种尿液检查的标本都做一个详细介绍,其实,每一种检查方法都有优点、缺点。那么,这里也都给大家讲清楚:

1、尿蛋白定性检查

尿蛋白定性检查结果以“+”表示,“+”越多,表示蛋白流失的越多。

优点:是方便、易操作。

缺点:是准确率低。

此种方法适用于门诊或大规模的人群筛查。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系收集24小时尿液,测其中所有的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是准确率高、误差小。

缺点:是留取不方便、时间长。

它是目前公认为判断尿中蛋白质含量最为准确的方法,也是临床诊断肾病的重要依据。

3、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近年来,尿微量白蛋白受到高度重视,留取方法与尿蛋白定量相同。

优点:是对蛋白尿判断有高度的敏感性,是诊断早期肾损伤的金指标。

因为白蛋白分子量较小,经肾小球滤出后几乎全被吸收,一般很少在尿液中出现。在肾脏受到外界(缺血、药物)伤害后,即使是在损伤早期它就会出现在尿液中,所以尿微量白蛋白具有高敏感性。

此外,在肾脏病患者病情已缓解的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法还能够作为患者是否可以停药的参考指标。所以现在很多单位都开展此项检查。所以在早期筛查时可以选择做尿常规检查,如果发现尿常规异常,或者有肾病的患者,可以在进行24h尿蛋白定量或24h微量白蛋白的检查!

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有什么联系?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白蛋白含量高于正常水平。这种尿蛋白的高值可能表明肾脏有问题。由于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微量白蛋白尿测试,以帮助检测肾脏疾病的早期迹象。

糖尿病是肾脏疾病主要来源。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产生尿液。肾脏使用称为肾单位的过滤器来做到这一点。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可能并发症,随着时间的推移,肾单位可能会变得更厚并形成疤痕。

发生这种情况时,肾脏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蛋白质(例如白蛋白)泄漏到尿液中。因此,医生可以测量尿液中这种蛋白质的水平,以帮助识别肾损伤的早期迹象。

肝脏产生蛋白质白蛋白,白蛋白进入血液将激素等物质输送到全身。当一个人身体健康时,这种蛋白质通常会留在血液中,而尿液中几乎没有或没有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的白蛋白量高于正常值但仍低于常规量油尺可检测到的量。大多数实验室将微量白蛋白尿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定义为每天30-300微克,一些实验室可能会将其定义为每分钟20-200微克。

实验室技术人员将低于30mg/d的结果视为正常,将高于300mg/d的值视为大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表明尿白蛋白适度增加,这可能表明早期肾病。大量白蛋白尿可能提示后期出现肾脏疾病。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接受肾脏损害筛查,并采取适当措施降低风险。

它与糖尿病有何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损害身体处理血糖能力的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能会升高,从而导致并发症,如肾损害。

肾脏包含称为肾单位的过滤器。这些结构包括一个称为肾小球的小血管网络,它使用肾小球滤过系统让废物等小分子通过并变成尿液。在健康的肾脏中,有用的物质太大而无法通过过滤器并留在血液中。这些物质包括蛋白质和红细胞。

高血糖水平会损害肾脏血管,从而导致血液过滤不足。多年后,这种损害可能会导致蛋白质(例如白蛋白)渗入尿液中。因此,微量白蛋白尿可能表明肾脏损害或肾脏疾病的早期迹象。

有证据表明,尿液中存在蛋白质(称为蛋白尿)是一种标志的糖尿病肾病。在过去5年内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是41%。

其他可能起作用的因素

其他可能导致微量白蛋白尿的因素包括:

影响肾脏的炎症或损伤

高血压

发烧

剧烈运动

感染,例如尿路感染

脱水

年龄较大

体重增加

遗传学

妊娠期先兆子痫

心脏衰竭

症状

微量白蛋白尿没有具体的症状。由于这可能是早期肾脏损伤的征兆,因此没有明显的损伤意味着许多人在这个阶段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有些人可能会注意到他们的尿液呈泡沫状,或者他们的手、脚、脸或腹部出现肿胀。

由于缺乏明显的症状,建议肾病风险增加的人在常规就诊期间进行微量白蛋白尿测试。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

患有糖尿病

有高血压

有肾病或肾衰竭家族史

65岁或以上

来自某些种族群体

治疗

有多种治疗方案可用于管理微量白蛋白尿。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并减少进一步并发症的机会。

我们能够使用药物减少尿液中白蛋白的含量。例如,医生可以开处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因为高水平也会导致肾脏损伤。

医生也可能会建议改变生活方式,以帮助减少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例如:

减肥

定期锻炼

停止吸烟(如果适用)

避免饮酒

改变饮食,例如少吃盐和蛋白质

何时就医

由于缺乏明显的微量白蛋白尿症状,我们可能不会怀疑患有微量白蛋白尿。然而,检查肾功能是进行健康检查的常规部分。

我们还应该注意尿频的变化和蛋白尿的潜在迹象,例如泡沫尿和肿胀。

当尿液中存在异常量的白蛋白时,就会发生微量白蛋白尿。通常,这种蛋白质无法通过肾脏的过滤系统。然而,当肾脏受到损害时,白蛋白可能会通过过滤器泄漏并进入尿液。因此,尿液中存在白蛋白可能表明肾脏受损。

肾脏损害是糖尿病的潜在并发症。因此,微量白蛋白尿测试可以识别肾脏疾病早期迹象的有用方法,使人能够接受适当的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就诊以监测肾脏健康是很重要的。

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尚游呼吁:人血白蛋白不是营养药,不要焦虑性囤药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在社交平台和朋友圈看到,原来每瓶500多元的人血白蛋白、丙球已被炒到2000元,每盒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则被炒到5000元以上,而且普遍缺货。

自2020年1月初进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组建临时ICU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尚游已经与新冠病毒较量3年。1月6日,尚游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不要焦虑性囤药。

■ 丙球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作用不明确

丙球的全称是注射用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世界卫生组织第十版《COVID-19药物治疗指南》、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都没有推荐将丙球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药物。2022年8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制定的《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诊疗专家共识》也没有将丙球列入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

尚游是《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诊疗专家共识》的第一作者。他说:“丙球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儿童川崎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作用不明确,仅用于治疗相关并发症,比如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等。”

尚游介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将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列入抗病毒药物,但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与现在一些人所囤的注射用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是完全不一样的。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是对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进行提纯,制作出含有康复者抗体的球蛋白。

■ 人血白蛋白不能乱用

很多人认为人血白蛋白是一种营养药,在病重时可以提供营养支撑。尚游说:“这一认知是错误的。人血白蛋白是一种药,它的使用也是有指征的,不能乱用。”

《人血白蛋白在危重症患者应用专家共识》指出,人血白蛋白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普遍存在,40%至90%的人血白蛋白应用没有得到临床指南的支持。

尚游告诉记者,在临床上,有些危重症患者的白蛋白会降低,确实会带来一些问题,需要适当予以补充。“人血白蛋白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患者发生了低蛋白血症,可以使用人血白蛋白。但是,不是所有低蛋白血症患者都必须使用人血白蛋白。”尚游说,如果患者处于恢复期,吃得好,肝脏合成正常,精神状态好,他体内的白蛋白就会很快升上来。对于有的危重症患者来讲,如果导致白蛋白低的病因找不到,其体内生成的白蛋白不够或丢失的白蛋白过多,这时可以适当地补充白蛋白。“使用人血白蛋白是对症支持治疗的一种手段。”

尚游表示,人血白蛋白不是营养药,使用它也不是为了提高免疫力。营养药补充的是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脂肪、糖、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 Paxlovid不是“神药”

在社交媒体上,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被一些人奉为“神药”,居囤药首位。“Paxlovid不是特效药,更不是‘神药’。”尚游表示,Paxlovid在美国是经过特批有条件上市的,并不是无条件上市。它的适应症第一个是感染后尽早使用(5天以内),第二个是具有转化成重症高危因素的人使用(如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肿瘤等基础性疾病),防止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根据国外临床研究,它在这方面是有价值的。

尚游明确反对盲目囤Paxlovid。“一是与新冠原始毒株和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力进一步减弱,大多数人感染后不会转化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二是Paxlovid不仅价格高,而且与很多药物都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发生疗效下降或毒副作用加重的情况。”

在尚游发来的一张Paxlovid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而被列入“禁止合用”的表格里,记者发现共有18种慢性病患者经常服用的药物,包括降脂药、抗凝药、催眠镇静药、支气管扩张药、胃肠道药、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等。尚游说:“盲目囤药,盲目服用,不仅经济受损失,还存在巨大的用药安全隐患。”(记者田巧萍)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63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