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晚期止疼药,以及晚期癌症止痛药贵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战支医学中心“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科普(1)
张海燕,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肿瘤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编者按】癌症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早期筛查、早诊早治是癌症防控的有效途径之一。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主题是“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
疼痛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被列为除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指出,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是25%,晚期癌症疼痛的发生率是60%~80%,其中有1/3患者为重度疼痛。很多癌症患者饱受疼痛的煎熬,在临床癌痛管理中,患者缺乏癌痛治疗的相关知识也是疼痛控制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普及正确的止痛观念,本文特编辑相关知识问答如下,相信您看完以下相关问答后心中会有一个正确的止痛观。
癌症镇痛
问题一:不想总吃药,只有疼得受不了时再吃硫酸吗啡缓释片(或其他药)可以吗?
解答:首先,很多疾病都需要按时吃药;其次,对于长期慢性疼痛必须及时、按时、规律服用镇痛药才更安全有效。按时吃药者,只需最少剂量便可达到有效止痛效果,但若总是不规律用药,药品剂量可能很快就需要加大。所以,请您一定遵医嘱服药。
问题二:医生建议吃硫酸吗啡缓释片,自我感觉疼痛可忍受,能否暂缓服药?
解答:首先,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据统计,大约有80%癌症患者伴有癌痛折磨。这种想法与很多轻度疼痛患者一样,错误地认为癌痛如果不严重则选择忍耐。其实,肿瘤患者伴随的疼痛本质是一种恶性疼痛,都伴有实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疾病进展与身体状况恶化,会导致患者对治疗乃至生活失去信心,可能会逐渐脱离社会活动。所以,患者一定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疼痛。
问题三:盐酸哌替啶(杜冷丁)药效如何?注射药物是不是比口服药物效果更佳?
解答:哌替啶的止痛作用强度仅有吗啡的1/10,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长,且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和肾毒性作用,哌替啶口服吸收利用率差,多采用肌肉注射给药,肌肉注射给药本身也会产生疼痛,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WHO已将哌替啶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推荐的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问题一: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或硫酸吗啡缓释片已服用数月,开始能止痛,现在效果不佳,医生建议增加一片,担心药量增多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解答:目前情况是疼痛控制不佳,医生建议加大剂量,应遵照医嘱。其实,长期持续而不缓解的疼痛,除了让患者饱受折磨、难以睡眠、不思饮食、情绪极度低落之外,这些不适感还会使患者体质不断下降,影响治疗效果,进而导致病情不断恶化。所以,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如果遵照医生的建议仍旧不能缓解疼痛,建议及时就医,与医生进行更详尽的沟通。
问题二: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有恶心呕吐感,是否需要停药?
解答:建议查看是否有其他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即使没有其他引发原因也不需要停药。恶心呕吐是许多止痛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硫酸吗啡缓释片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会降低。患者可咨询医生使用预防性止吐药物,与医生沟通前不建议自行服用止吐药,如果恶心、呕吐继续严重,建议及时就医,不要耽误病情。
问题三:癌症数年,最近因为疼痛开始吃硫酸吗啡缓释片,但是经常便秘,非常难受,还能再继续吃吗?
解答: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费时、有不尽感、需手法辅助排便。其实便秘原因有很多,64%患者未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这类药会发生便秘,有些患者没有明显原因亦可出现便秘,这与联合其他药物、疾病和身体情况有关。建议从调节饮食开始,不吃辛辣油腻及油炸食物,每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及时与医生沟通,切忌擅自停药,遵医嘱可加服一些缓泻剂。
问题四: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后,总想小便但小便费劲(尿潴留)怎么办?
解答:首先,需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引起这样症状的原因,比如,有些患者有泌尿系统感染或者前列腺疾病(男患者)则需进一步尿常规化验确诊。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请医生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原因,如果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引起,一般用药一段时间症状会消失,无缓解者可导尿治疗。总之,在医生给出处理意见之前,不建议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问题五: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易头晕怎么办,这是副作用吗?
解答:首先,需要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引起这样症状的原因,如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血管问题、脑供血不足,其他作用于精神系统的药物等原因。这类止痛药头晕(眩晕)的发生率约6%,头晕属于常见不良反应之一。轻度头晕可能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数日后自行缓解。晚期癌症、老年、体质虚弱、合并贫血等患者更易发生头晕,一般用药3~7天症状就会消失。另外,服药一定遵医嘱,不能将药物掰开、弄碎再吃,总之在医生给出处理意见之前,不建议随意停药或者更改剂量。
药物成瘾
问题一:一直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会不会上瘾?
解答:首先,按照医生建议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成瘾发生风险是极低的。国外报告用阿片类药物发生精神依赖性的危险性低于万分之四(4/11882例),且其中大部分患者既往有药物滥用史或吸毒史等病史。根据我国研究,孙燕教授在长期从事晚期肿瘤患者诊治的过程中,自从1990年开展WHO癌症镇痛以来,从未在临床中遇到过成瘾患者。需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定量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者调整剂量。
药物效果不佳
问题一:疼痛时立马吃一片硫酸吗啡缓释片,为何不管用?
解答:首先,长期慢性疼痛必须按时规律服用镇痛药物,而不是疼了就吃,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疼痛,长期如此还会加重疼痛状况,使疼痛难于控制。硫酸吗啡缓释片是缓释吗啡,规律服用可使血药浓度稳定,持续镇痛。但是必须定时定量服药,而非“按需”给药。
问题二:听说硫酸吗啡缓释片一片能止痛12小时,为什么服用后不到12小时便有痛感?
解答:首先,要看患者是否按医生医嘱的使用剂量来服用?是否按时服药?如果用药剂量不够是会导致镇痛时间不足12小时的,而且这也是镇痛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不同患者之间会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按时按量服药镇痛效果仍不佳,请咨询医生评估疼痛严重程度,看看是否需要加量或做其他处理。
问题三:一直在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效果不错,但近期偶尔出现突然腹痛,每天出现数次,疼痛感强但未到再次服药时间该怎么办?
解答:首先,这种情况很多患者会有。简单地说,很多癌症患者有持续性慢性疼痛,规律服用镇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但在此基础上也会偶尔出现剧烈疼痛,持续时间比较短,这是爆发痛。当每天爆发痛次数在3次及3次以内时,可以不调整按时服药剂量。但是,当爆发痛次数在3次以上时,则需要调整按时服药剂量。患者不论属于哪种情况,均需尽快就诊,将情况向医生详细说明,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镇痛治疗。但在就诊前,硫酸吗啡缓释片必须继续按时吃,不能擅自停药或者调整剂量。
(配图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2020年我国新发恶性肿瘤457万例,占全球23.7%,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疾病负担极为沉重。
癌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为60%~80%。通常,80%~90%肿瘤患者的疼痛经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可得到缓解,但仍有10%~20%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是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癌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改善癌痛是提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止痛不能单靠止痛片研究显示,53%~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终末期已不能口服药物。此外,部分口服止痛药物不能缓解疼痛或伴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需要调整止痛方法。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多为恶液质状态,对疼痛耐受度低,不能耐受复杂的治疗。另一方面,传统的肌注镇痛方法存在血液浓度波动大、易产生耐药、止痛效果不满意的缺点。
晚期肿瘤患者选择一种止痛效果好、维持时间长、安全的方法,对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患者自控镇痛泵技术(PCA)是一种新型止痛方式,可适应癌痛患者的用药个体化差异,可依据患者自身疼痛情况控制给药次数。PCA本质上是给药方式的变化,旨在维持最低有效镇痛浓度,提高止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可用于静脉、皮下、硬膜外间隙等途径,具有快速缓解疼痛、费用较低、感染风险小的特点,尤其适合难治性癌痛的镇痛治疗。
PCA具体是什么?PCA全称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即在持续输注镇痛药物的基础上,给患者另接一个控制泵,患者疼痛时可自行按需追加一定剂量(由医护人员预设)的药物。PCA让患者参与到镇痛中来,是一种给药模式的优化。
2022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调查了全国30个省区市993家医院的2872名医护人员。数据显示,我国医护人员对于PCA治疗癌痛的观念认知不足,临床实践中缺乏统一指导。目前,国内外各项癌痛治疗指南多以口服药物为主,很少涉及PCA的具体应用。为促进医护人员及患者对PCA的了解,小编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PCA相关知识点,以供临床参考。
一、PCA的适应证1.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
2.爆发痛频繁的癌痛患者;
3.存在吞咽困难或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癌痛患者;
4.临终患者的镇痛治疗。
二、PCA的禁忌证1.不愿意接受PCA技术镇痛的患者;
2.年纪过大或过小缺乏沟通评估能力者;
3.精神异常者;
4.活动受限无法控制按钮为相对禁忌证,必要时可由医护人员或者家属操作。
三、PCA的分类1.静脉PCA
方法简单易行,可直接调整血药浓度,适用于全身多处疼痛,及终末期癌痛患者。
2.皮下PCA
适用于病情稳定,长期使用PCA泵的患者。
3.鞘内PCA
药物可直接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快速、有效、稳定地发挥镇痛作用,与口服、肌内注射和静脉镇痛相比,鞘内镇痛所需药物剂量更小,药物不良反应更少、程度更轻。
4.硬膜外PCA
适用于区域性疼痛,疼痛范围局限的癌痛患者。
5.区域神经阻滞PCA
适用于外周神经根或神经丛支配区域内的癌痛。
四、PCA常用药物项1.吗啡是首选用药
效果可靠,无封顶效应。伴随的不良反应,患者常可以耐受,可以长期使用。患者在采用PCA泵前已经使用阿片类药物,而且止痛效果多不满意,而改用PCA泵后,仍可以明显提高止痛效果,但有耐药的现象,常需要增加药物浓度,以改善止痛效果。
2.其他较少使用的药物
芬太尼、强痛定、曲马多、杜冷丁、氯胺酮等。强痛定极少用于PCA止痛,氯胺酮可以配合吗啡等药物使用,以增加止痛效果。
3.由于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的个体差异巨大,使用药物的剂量应由少量逐步递增,达到最低有效血药浓度。
五、PCA给药模式的选择1.匀速持续给药
适用于疼痛变化不大,已筛选出最低有效浓度的患者。但有用药过量的危险,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此方法不宜作为常规使用方法。
2.PCA单纯给药
适用于疼痛程度变化大,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此种方式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管理方便,使用安全简便,适用于癌痛家庭治疗,少数患者需要调整给药浓度,以增强止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3.背景匀速持续给药+PCA
适用于疼痛程度较重,并间接性加重,全身多处疼痛的患者。从理论上讲,此方法最符合患者疼痛治疗要求。通过调整给药浓度,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止痛效果。
六、PCA剂量的计算目前,我国医护人员在PCA持续输注量和解救剂量的计算比例不统一,多数患者在启动PCA后出现镇痛不足,需要调整1~3次才能达到满意镇痛。文献报道可以采用滴定获取最佳持续输注剂量,或者通过前24 h阿片药物总量计算等效剂量,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一定比例作为持续输注剂量,同时提供单次注射作为补充或解救爆发痛。《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推荐以计算等效剂量的2/3作为背景剂量输注。
七、PCA的不良反应1.镇静程度
轻度镇静(偶尔瞌睡,易于唤醒)或中度镇静(常瞌睡,易于唤醒)。
2.呼吸抑制
较少出现,偶有呼吸次数减少的现象。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但有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有出现气喘气短的可能,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药量。
3.恶心呕吐
较轻微,常为一过性。
4.便秘
较口服止痛方法减轻。
5.瘙痒、尿潴留、心慌、心前区不适
较少见,需要对症治疗或调整止痛药物及药量。
6.出血、感染、导管堵塞或脱落
参考文献
[1]Rongshou Zheng,Siwei Zhang,Hongmei Zeng,et al.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6. Journal of the NationalCancer Center,2022,2(1):1-9.
[2]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难治性癌痛学组.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6):787-793.
[3]刘小立,宛春甫,马柯,等.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0,16(2):85-91.
[4]刘楹子,杨晓秋.鞘内镇痛在难治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01):50-56.
文、排版丨王申冲
编校丨冯熙雯
审核丨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