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需要化疗几个疗程,以及化疗有几种治疗方法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人问,癌症患者过了五年生存期的“大关”,接下来要注意什么?
得了癌症生存时间超过五年的现在已经不少见,是不是过了五年就安全了?当然不能这样简单地一概而论。要分两种情况:
一、晚期癌症“带瘤生存”超过五年
这种情况由于本质是不能治愈的,只是生存时间更长,而这种生存是带瘤生存,是在持续有治疗(比如持续口服靶向药),或者间断性有治疗(比如化疗几个疗程后后达到稳定而主动停下治疗,肿瘤长起来又开始化疗,再长再打,中间是有间歇期的)的情况下,肿瘤暂时得到控制。
但肿瘤一直是有的,身体内是带瘤的状态,这些肿瘤病灶随时可能会控制不住(耐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种癌症可用抗肿瘤药物较多,比如有的晚期肺腺癌有化疗药、靶向药、免疫治疗药,有的晚期乳腺癌有化疗药,靶向药,内分泌治疗药,免疫治疗药,一种失效就换另一种,可换的药物较多,自然总的生存时间就会较长。所以,这类晚期癌症生存时间超过五年并不鲜见。
但这种情况下的生存时间超过五年,并不等于就是治愈了,也不存在过了五年就安全之类的说法。一旦没药可用了,肿瘤就必然进展失控生长。
二、早期癌症“无病生存”超过五年
很多人说的所谓生存超过五年就怎样怎样,其实多半指的是早期癌症。早期癌症通过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有的还要加上化疗、靶向等全身药物的辅助治疗),把肿瘤消灭了,处于所谓的“无瘤'状态。当然这里说的无瘤,只是说肉眼看不到、触诊检查摸不到、影像检查无肿瘤显示,但其实体内可能还有残存的微小病灶或癌细胞(检查无法显示),这星星之火,以后可能燎原,即复发/转移。
通常前两三年复发/转移的风险要大一些,两三年后复发/转移风险下降,而五年后进一步明显下降,之后复发/转移的很少,所以才会说过了五年可以算是基本安全了,可以大致算是临床治愈。但这也不是说百分百不会复发,仍有可能,只是概率很低罢了。
早期癌症经治疗后,处于“无瘤”状态,如果过了5年没有复发,恭喜你,那以后复发的可能性很小了。但也不是从此高枕无忧(没得癌症的人以后还可能得癌症而不能高枕无忧),接下来建议:
1、继续定期随访复查。不要失访,要和医生保持联系,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没得过癌症的健康人都得定期体检,何况得过癌症的人。
除了针对得的这种癌症有针对性的复查,还要做好其他肿瘤的筛查(可能再得其他癌症,比如得过结肠癌的人,当然以后也有得肺癌等的可能,这不奇怪,每个人都可能得癌症。对得过一种癌症的人,以后得的癌症就是第二癌,这是和之前那个癌症无关的另一个癌,不是原来的癌症复发)。
2、继续保持良好心态。得过癌症的人应该更多一层人生感悟才对,放过自己,别太计较,心态平和一些,不要把自己搞得心累压力大。
3、继续远离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等等,这方面的内容很多,老生常谈,关键是做到。
作为肿瘤治疗的两种主要手段,放疗和化疗,好多患者及家属不了解它们的主要治疗作用,分不清有何不同,往往做出错误的判断。
1.放疗是指肿瘤放射治疗,它是利用不同能量的射线来治疗肿瘤,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利用射线的放射作用来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常用的仪器是直线加速器。化疗是指化学治疗,利用药物的各种作用来杀灭肿瘤细胞,途径包括注射,口服等。
2,放疗类似于手术,是局部治疗,哪儿有肿瘤,就照哪儿,同时保护好正常器官。而化疗属于药物治疗,是全身治疗,可以杀灭全身各个部位的肿瘤细胞。
3.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需要各种手段综合治疗,放疗和化疗就有多种模式的配合,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放疗后辅助化疗等等。
4.化疗属于肿瘤内科专业,有肿瘤内科医生来完成,放疗属于肿瘤放疗专业,有放疗科医生,物理师,放疗技师来完成。对这两种治疗手段,两科室医生都应该掌握。
5.这两种治疗手段都有副反应,相对来说,放疗反应轻一些。放疗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与放疗范围,放疗剂量密切相关。而化疗反应主要以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为主,部分患者体质差,往往耐受不了化疗,根据病情可以先做放疗,再考虑化疗,或者靶向免疫治疗。
林仲秋 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兼妇科肿瘤专科主任
卵巢癌因为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导致治疗上很棘手,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期。如何早点发现卵巢癌的蛛丝马迹?治疗上有什么新进展……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兼妇科肿瘤专科主任林仲秋教授,一起来听听他怎么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早期症状不典型
这三点帮助早发现
林仲秋介绍,临床总结发现,卵巢癌患者主要有十大症状,包括腿肿、异常生殖道出血、不明原因消瘦、臭味白带、尿频、胃口差胃胀、骨盆痛或肚痛、肚胀、持续疲劳、持续消化不良。“这其中,除了异常生殖道出血、臭味白带跟妇科疾病有关外,其他的都不是妇科疾病的特异症状,更多人都以为是消化道疾病症状。”林仲秋介绍,即使跟妇科疾病有关的那两个症状,也不是卵巢癌的特异性症状,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也可能出现。等到患者出现大量腹水、肚胀等卵巢癌相关的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癌症晚期。
“目前来说,没有什么特异性的办法可以筛查卵巢癌,只能建议大家出现类似以上提到的10个症状时,可以先去看消化科,但如果在消化科看后没有什么好转,就要考虑卵巢癌的可能性。此时建议做两项检查来排查卵巢癌。”林仲秋介绍,第一项检查是B超,第二是抽血查CA125等血清标记物。
另外,卵巢癌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因此建议有卵巢癌、乳腺癌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最好做个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可以预测发生卵巢癌的概率,也可以做到提前预防。
维持治疗
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林仲秋介绍,目前来说,手术+化疗仍是卵巢癌最基本最重要最标准的治疗。近十年来,卵巢癌的手术治疗几乎已经做到了极限,没有新出现比紫杉醇和卡铂更特别有效的化疗药物。随着近年来PARP抑制剂的出现,对于部分初治患者和复发患者,都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维持治疗效果。
维持治疗分一线维持治疗和二线维持治疗。一线维持治疗是指患者做完手术、打了几个疗程的化疗后,再使用PARP抑制剂或贝伐珠单抗。有一个SOLO1研究发现,有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可推迟卵巢癌复发时间36个月以上,即平均复发时间超过52个月。如果不做维持治疗,复发时间平均是13~14个月。如果是复发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或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则是二线维持治疗,该治疗可以平均推迟卵巢癌铂敏感复发时间12~18个月。
“这个进步是非常明显的。需要提醒的是,使用PARP抑制剂的关键在于,一定要选‘合适’的患者,所谓合适就是一线维持治疗要做基因检测,看看是否有对应靶点,不能乱用。我们的团队最近在做HRD的相关研究,希望能够更准确地筛选出合适人群。”
警惕这四个误区
治疗最好遵医嘱
林仲秋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患者的就诊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但目前广州这边已基本恢复正常,有影响的就是入院患者检查的时间会长一点,因为所有入院患者都要做核酸等检测,筛查新冠肺炎。”他提醒,临床发现,很多患者都存在认识误区,给治疗方案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误区一:不做手术只化疗
“有的患者确诊卵巢癌后,会问我,能不能不做手术只化疗?这肯定是不行的。”林仲秋表示,卵巢癌患者绝大多数都要做手术,除非患者的身体条件太差了,不能承受手术,比如患者的年纪已经80多岁了,或者患有很严重的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等,我们才会考虑不手术,否则都要做手术。
误区二:只做手术不化疗
还有一些患者听说化疗副作用大,会掉头发,很痛苦,希望做完手术以后不做化疗,“这也是不行的。”林仲秋说,卵巢癌患者只有极少数是不需要化疗的,比如极早期的患者,癌细胞局限于卵巢没有扩散,恶性程度又不高,可以考虑不做化疗密切随访,其他的患者都是要做化疗的。
误区三:化疗药打少一点或者打多一点
有些患者表示化疗很辛苦,希望能打少一点,不要打那么多次;还有的患者想病情快点好转,要求打多一点,打多几次,更快、更彻底杀死癌细胞。“这两种想法都不对,实际上我们现在打多打少,都是经过很多患者的经验总结出来的,都是根据临床研究得出的,打少了影响治疗效果,打多了会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对病情也没好处,所以患者还是应该听医生的。”林仲秋说。
误区四:不看靶点要求用靶向药
“很多患者把靶向药看成神药,听别人说靶向药效果好,就要求用靶向药,这是不对的。因为靶向药要有相应的靶点才能用,如果没有靶点用了也是白用,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建议患者用药一定要听医生的意见。”林仲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