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剂量维生素c癌症,以及癌症为什么至今无法攻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前研究认为,癌症的发生与空气污染、放射性物质和化学性物质的损伤、不安全的食物、微量元素缺乏或超标、心理、遗传等导致人体内毒素聚积、不能排出等多因素有关。
临床上,肿瘤患者反映在接受维生素C排毒疗法后,身体疲乏、无力、放化疗后恶心呕吐等现象有明显改善,这是因为维生素C就像身体毒素的清道夫,清除了体外和体内所产生的毒素和自由基,让肿瘤患者感觉“一身轻松”;同时通过补充有益元素,改善脏器功能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为下一疗程的治疗或康复做准备。
01
维生素C抗肿瘤研究历史深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维生素C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两届诺贝尔奖得主Pauling进行的临床试验指出,每天静脉给予10gVitC能显著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1][2]。
随后医疗界开展的一系列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陆续证实:药理学浓度下的VitC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生长的作用。
200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开展的VitC治疗实体肿瘤和血液病的I期临床试验提示,每周静脉输注3次大剂量VitC(1.5g/kg,输注90~120分钟)是安全的。II期临床试验中将静脉输注VitC与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发现静脉输注VitC能有效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3]。
2017年,广东祈福医院国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兼肿瘤中心副主任区俊文博士的团队,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静脉输注高浓度VitC联合深部热疗能抑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炎性水平,控制肿瘤大小,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4]。
这些研究对VitC的使用方式和浓度都有特殊要求,区俊文主任对此解释:“只有在药理学浓度下,VitC才能杀死癌细胞。曾有美国学者将包含乳腺癌细胞、肺癌细胞、肝癌细胞在内的25种人肿瘤细胞株、18种小鼠肿瘤细胞株与5种正常细胞株暴露于VitC培养液中,当VitC浓度为5mmol时,50%的人肿瘤细胞株死亡。静脉输注能使体内VitC达到药理学浓度0.3~20mmol,而即使每天口服VitC18g,最高浓度也不超过0.22mmol;况且口服VitC的安全量为每日2g。”
02
维生素C如何对抗肿瘤?
1、由抗氧化剂转变为促氧化剂,产生过氧化氢诱导癌细胞死亡
VitC在静脉输注达到药理学浓度的情况下,会从原来的抗氧化剂转变为促氧化剂,催生具有很强氧化性的过氧化氢,对肿瘤细胞产生氧化损伤与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美国学者Chen的研究团队在研究VitC药理浓度下癌细胞的死亡形式时发现,随着VitC浓度的增加,癌细胞死亡的形式从凋亡转变为核固缩、坏死[5]。而当他们把癌细胞直接放置在过氧化氢溶液时,其死亡形式也为核固缩、坏死,印证了VitC介导细胞外液过氧化氢诱导癌细胞死亡[6]的说法。
2、细胞过度增殖、失控性生长产生癌症,VitC阻滞癌细胞周期异常,诱导凋亡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癌症是细胞过度增殖且失控性生长的一种异常表现,它的发生与细胞周期的启始、运行和终止失常有关。而VitC对细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参与上调抑癌基因P53、下调乳头状瘤病毒E6的表达,最终令癌细胞周期停滞[7];
②上调抑癌基因P53,下调癌基因c-myc的表达,抑制癌细胞内DNA的合成,干扰其代谢周期,诱导癌细胞分化,促进其凋亡[8];
③端粒酶是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一种方式,超过85%的癌细胞有端粒酶的表达,而VitC令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降低,继而诱导了癌细胞的凋亡。
3、VitC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VitC能激活T淋巴细胞,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升白介素-1、下调白介素-6,促进抗肿瘤作用的干扰素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在体液免疫中,抗体的合成需要足量半胱氨酸。VitC能促进胱氨酸还原成半胱氨酸,保证体内有足够的半胱氨酸,从而促进抗体合成,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在治愈癌症的路上。人类还有很长路要走。仅仅在中国,每年有几百万的患者因为癌症去世,这背后就有几百万个心碎的家庭。为什么感冒吃几颗药就痊愈了,但是癌症就没法实现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数字触目惊心。
癌细胞从何而来?人体体内细胞随时在死亡,又随时产生新的细胞补偿。人的基因控制着细胞的表达。如果一切正常,死去的细胞就会由新的细胞代替,身体各器官就能一直正常工作。但是,在某一天,某个细胞分裂时受到了一些刺激,这些刺激或者来自内部,或者来自外部,分裂出的新细胞“变了”。原来保护肺的细胞反而开始分泌毒素,而且癌细胞一般没有分裂的限制能够一直增长,这就是癌细胞开始扩张,当身体感到一定的不适时,癌细胞已经发展出了一定规模,难以治愈。
治愈癌症的路上的两座大山癌细胞“命硬”。癌细胞很难杀死。癌细胞和人体正常细胞“同源”,它也是人体细胞分裂出来的。与正常的活体细胞很相似。许多药物的作用并不大,无法准确地针对癌细胞发挥作用,所以很多癌症的药物副作用非常大。这些药物在对抗癌细胞的同时又对抗了正常细胞。“靶向药物”出现后,癌细胞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这种药像一把“箭”能够射入癌细胞,治疗效果大大增加。但是癌细胞非常“命硬”,许多癌细胞的抗药性都比较强。特效药第二次使用时就可能失去原来的作用。使得杀死癌细胞更加困难。
癌细胞“狡猾”。癌细胞随时可能转移阵地。癌症是癌细胞的增殖形成的。当一些癌细胞脱离了原来的肿瘤细胞,进入人体体液。随着体液流动到其他器官。然后又开始破坏。但是不是所有的癌症细胞都会转移成功。在体液里转移的时候,体内的免疫系统会“追杀”癌细胞,如果癌细胞成功躲开,癌细胞才会来到新的地方。此时另一处器官就有癌变的风险。在体内的癌细胞会直接转移。或者随着各种体液,甚至骨头转移。这就导致癌症更难治愈。
许多癌症患者的情况就属于,癌症治好了,当时的情况已经恢复,几年后发现又复发了,一种情况下是原来的癌细胞没有完全杀死,几年时间又发展出来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发生了转移。在其他地方又开始搞破坏,不得不再次治疗。癌症治疗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再来一次的治疗会更加难。
很多人之所以害怕癌症,一方面是癌症难以治愈,另一方面患癌后会非常痛苦。癌症不仅会对生理造成破坏,对心理也会造成摧残。
疼痛。随着肿瘤的发展,癌细胞会不断的入侵周围的组织。周围的器官,骨骼等都会受到影响。疼痛不仅影响生理,还会大大影响心理。末期患者会因为剧烈的疼痛丧失求生的意志。对癌症的治疗就更加有不利的影响。
出血。肿瘤是逐渐发展的。癌细胞不断的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达到了了一定的体积。这时候会压迫器官,一方面会给人造成巨大的疼痛,还会造成大出血。一旦人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死亡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与癌共存
与癌斗争的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患者要学会与癌共存。许多患者确诊癌症后仿佛天都塌了,癌症虽然难以治愈但是更好的状态会对癌症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提出,“陷入了抑郁状态或者焦虑状态的肿瘤患者比没有陷入这种状态的死亡率要高出20%。”
一项作用在小白鼠身上的试验也说明了这一点。遗传背景相同,肿瘤大小类似的小白鼠分别关在两个笼子里,一种是有很多大鼠的大笼子,一种是独自关在小笼子里。前者的小白鼠每天上蹿下跳活力较好,后者待在笼子里几乎没有什么活动。一段时间后,后者小老鼠体内的肿瘤比前者大很多。乐观的患者大脑下丘脑引起内分泌的改变,可以分泌抑制肿瘤生长的因素。所以,愉悦的心情对肿瘤的治疗是有一定作用的。既然现实难以改变,那就接受现实。
癌症难以治疗,主要原因就是上面两点。攻克癌症肯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医学的发展,相信癌症的秘密迟早会被揭开,到时癌症治疗会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