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死前10天征兆,以及癌症病人死前的征兆和异常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05年,杨高的妻子查出肝癌。晚期肝腹水严重,妻子的肚子胀得像怀孕,没办法只能住进医院,可不到半年,妻子还是走了。
回忆起这样的情形,杨高的眼圈泛红了。
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发生。每次看到网上谁谁谁患癌后活几十年,杨高都极度怀疑是假的。毕竟,她的妻子半年就走了。
得了癌症,为什么有人活几个月,有人活几十年?很多人都认为癌症之后,人也活不了多久。的确有患者如杨高的妻子那样确诊癌症之后不久就死去了。但也有不少人在确诊之后,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活很久。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就是后者。2006年,当时66岁的徐克成确诊了肝癌,但他在研究了治疗方案之后,提出自己的新疗法,如今已经过去16年了,他一直没有复发。
说到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长短,主要和以下这些因素有关。
1. 癌细胞类型和癌症分期
不同部位的癌症,恶性程度有所区别。比如胰腺癌的恶性程度要比很多癌症大得多。就算是同一部位的癌症,不同的组织病理学分类,恶性程度也不一样。比如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要比非小细胞肺癌高得多。恶性程度越高,患者整体生存期就越低。
癌症确诊之后,还要做临床分期。分期越晚,病情就会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从而导致整体生存期越低。
2. 治疗方式
不管患者的癌症是什么类型,处于什么分期,治疗方式是否合理对生存期的影响也非常大。徐克成在肝癌之后的生存期这么长,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这也是医生得癌后治愈高的主要原因。
3. 身体的基础状态
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体质各方面的条件也影响着患者的生存期。身体条件好,自然更能抵抗癌症对身体的损伤。
比如,同样得了肺癌,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比没抽烟的人更难治疗,因为抽烟会导致肺气肿或慢阻肺,常有肺部慢性阻塞性炎症。这使得肺癌发生之后,吸烟者的治疗效果更差,而非吸烟者的肺功能更加完善,治疗效果会更好,从而使这两类人的生存期有所差别。
4. 经济状况
这很好理解。治疗癌症需要很大的开支。收入高的人,自然更容易得到更好的治疗。如果没有特别高的收入,有购买疾病保险,也可能让治疗负担降低。负担得起医药费,才有望增加生存期。
此外,人的心态,对治疗的配合程度等,也对生存期有一定影响。
癌症患者一般因何而死?癌症治疗可以通过根治或控制肿瘤发展的办法,做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那么,无法根治癌症的患者,最终又是因何而死呢?
1. 肿瘤恶病质
癌细胞的生长速度远高于正常细胞,而且可以无限制增殖,导致营养都被癌细胞抢去。另外,晚期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减少进食或无法进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最后瘦得皮包骨,死于营养不良。这便是肿瘤恶病质。
2. 肿瘤急症
肿瘤急症是肿瘤在发展过程中,造成了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肿瘤侵犯血管,引起大出血;胃肠道肿瘤变大后,导致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这些都是肿瘤急症。如果急症得不到控制,患者就可能短期内丧命。比如当肿瘤将肠腔完全堵死,患者就无法排便,肠管长大,导致肠穿孔,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患者可能在短时间死亡。
3. 多脏器功能衰竭
肿瘤出现多处转移,而营养吸收又受到障碍,患者肝肾心脏等器官功能就会逐渐衰竭。晚期患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最后导致患者死亡。
4. 治疗的副作用
很多治疗癌症的方法都会有副作用,并可能导致死亡。比如,化疗会导致白细胞降低,造血功能受抑制,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使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因而,对于晚期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态。
癌症患者的临死征兆癌症患者死前的短暂阶段被称为终末期。这时,患者全身各个系统都已近衰竭,这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的症状。
很多癌症终末期患者都会有剧烈疼痛的症状。一方面癌细胞到处转移扩散,破坏人体器官组织,压迫神经和骨骼,就引发所谓癌痛;另一方面,患者长期卧床会带来褥疮、肌肉痉挛、便秘等问题,也会引发疼痛。
50~60%癌症终末期患者会有呼吸困难,在肺癌患者中数字可高达74%,尤其在临终前6周内更加普遍。这是由于癌细胞侵犯了肺部导致肺阻塞性不张,以及患者胸腔大量积水共同导致的。
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还会有暴瘦的症状。患者往往因为消化系统梗阻而难以进食,或因为各种病痛毫无食欲。许多癌症患者到最后都是饿死的,非常可怜。
出血也是癌症患者终末期的典型症状之一,而且出血原因很多样。有的是因为肿瘤浸润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有的是因为肿瘤过度生长发生坏死而破溃出血,还有的是因为放化疗损伤了血管壁造成渗血溢血,或血小板、凝血因子不足造成出血。
癌症本身和治疗过程都会带来相当大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良好生活习惯,降低患癌风险。
参考资料:
[1]《肿瘤医院院长患癌后,说了5句大实话!患癌十多年我是如何活下来的?》.健康时报.2017年9月16日
[2]王淑英,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4期
[3]何裕民.《癌症患者生存期预测:最不人道的“科学”》.家庭医学:上半月.2008年第8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你有想过,死亡时人怎么离开的吗?
01、我看着他眼睛越来越浑,叫他名字不应
半年前,我的父亲老陈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医生说可能只有一两个月了,老陈也知道化疗也是勉强维持生命,于是当机立断:回家!
我带着父亲回家之后,生活似乎没有发生变化,老陈照样每天去公园锻炼,偶尔买菜,一起做饭。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正当我们还以为老陈被幸运之神眷顾,心想这病应该会越来越好吧。
没想到,直到第五个月的一天早晨,老陈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于是赶紧喊我拿来止疼片。没想到,止疼片还没服下去,我眼睁睁看着老陈的双眼越来越浑浊,叫他没有回应,几分钟之后,他离开了我们。
02、父亲歪过身体,离开吸氧机,离开了
80多岁的父亲慢性肺阻塞末期,治疗的希望已经不大。由于镇上医疗条件有限,为了让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轻松一点,我想办法把他送到了省城医院。
然而情况却并没有好转,呼吸日益困难的父亲已经离不开呼吸机,十分痛苦。医生建议我们出院,于是我又把父亲接了回家。
那一天,父亲的呼吸变得微弱起来,他应该是知道自己快要走到尽头了,出于求生的本能,要求我们送他去医院。
我知道,去医院也不会变好了,只会徒增痛苦。于是,我残忍地抱着父亲,安慰他与其再痛苦几天,不如安心地去见亲人。第二天,我看见了安静的父亲躺在床上,歪着身体,头离开吸氧机,永远地离开了。
一、临终前,人会经历3阶段死亡是自然规律,也是每个人一生的终点。但是,死亡不是一瞬间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自然死亡的人来说,在临终前会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濒死期
濒死期是死亡的开始,心脏、肺部、大脑等重要的器官走向衰竭。但是,濒死期是有机会逆转的,前期是及时发现异常并且进行有效救治。
第二阶段:临床死亡期
临床死亡期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血压、脉搏消失,如果持续时间不超过5-6分钟,也就是大脑缺血缺氧的耐受极限,这期间进行有效的救治,依然有复苏的希望。
第三阶段:生物死亡期
生物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一个阶段,意味着全脑或者脑干生命中枢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或者功能已经丧失,这也是判断死亡的最终标准。
二、濒死体验是怎么样的?在小说、电视或电影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眼前会浮现生前的一幕幕,就像走马灯一样一闪而过。这究竟是影视表现艺术,还是会真实出现的现象呢?加拿大科学家发表在《老龄化神经科学前沿》上的一篇论文,第一次记录了濒临死亡的人脑活动。
一名癫痫发作的87岁男子入院治疗,研究小组无意中记录到了他濒临死亡的大脑活动:脑电波是有节奏的,与记忆检索、做梦和冥想时出现的脑电图相似。经过分析,研究人员认为濒死前大脑会通过产生参与记忆检索的振荡,对生前重要的情景进行回忆,仿佛电影回放画面一样,“走马灯”或许真的存在。
2001年,《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在344名经历过心脏骤停但是最后成功复苏的病人中,有18%的病人表示自己有濒死体验,他们的濒死体验各不相同,有的感觉自己灵魂出窍了,有的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有的穿过了黑暗的隧道,有的看到了星体天河,有的见到了已逝的亲人等。
此外,多项研究发现,人濒死的经历还会遵循特定的流程:首先是感觉到意识与身体分离,并且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死亡,接着会感觉自己在往一个目的地不停地走,这期间会对自己一生中难忘的事情或人物进行回忆,并且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类似于家的地方,最后被救活,但活过来后濒死体验依旧记得十分清晰。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死后的世界不一定真实存在,但那种濒死的感觉却可能是真的产生过。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濒死体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答案,有的科学家认为是缺氧引起,有的科学家认为是内啡肽等内源性神经化学物质的影响,有的科学家认为是人格解体……
英国心理学家苏珊·布莱克莫尔也有过濒死体验,她猜测可能与神经递质的级联有关,或者是由于大脑缺氧、药物因素、大脑出现器质性功能障碍导致的。
经历过濒死体验,大部分的人对死亡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死亡边缘回来之后他们更加珍惜生命,活在当下。当然,也有不那么愉快的濒死体验。比如,有的人表示当自己意识到自己飘在半空中,大喊大叫,但是谁也听不到的时候,感到非常害怕和恐惧。还有人表示在回顾跑马灯的时候,再次经历了人生中不好的事,醒来后感到非常糟糕。
三、5种情况出现,好好陪伴吧人死前可能会有征兆,当重病或年纪大的亲人出现以下几种症状,可能命不久矣,好好陪伴吧!
1、回光返照
医学上对回光返照的解释,是指人在临死时出现精神短暂性的兴奋、病情似乎有所好转的一种情况。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回光返照的现象,目前还缺少确切的病例报告和研究。但是主流观点认为与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有关。一般来说,回光返照维持的时间短则几分钟,长则一两天。
2、死前喉鸣
临终前,由于无法吞咽或咳出喉咙的分泌物,会发出喉鸣声。家属可以改变临终者的卧床姿势,让他们舒服一点,或者给他们服用可以消除分泌物的药物。
3、意识出现改变
意识也会出现改变,从清醒到嗜睡再进入昏迷。
4、呼吸困难或衰竭
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具体表现为吸气呼气很费劲,声音很大,而且断断续续。
5、体温改变
体温上升,到达40℃甚至更高,然后逐渐下降,直至测不出体温。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癌症患者到达临终期,家属也不必再执着治疗,徒增患者的痛苦,而是应该考虑进行临终关怀,让患者走得舒心,自己也安心一点。
死亡很可怕,但是当它真正要来临的时候,谁也无法阻挡。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当下,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活得有价值,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死亡。
参考资料
[1]《3个患者死亡了……如何面对“亲人即将离世”?》.医学界. 2018-12-25
[2]《不止是幻觉!研究首次揭示濒死体验全过程》.学术经纬 .2022-04-09
[3]《死神来临之际人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抵触社交活动》.Science科学. 2017-12-1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