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扩散了还能活多久,以及癌症吐血了还能活多久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卵巢癌作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有着三个70%的说法。一是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二是70%的患者会在初始治疗完成后的2年内复发;三是70%的患者生存期不超过5年,可见卵巢癌的治疗还面临着相当大的考验。
手术联合化疗一般是卵巢癌患者初始治疗选择之一,但晚期患者即使经治疗获得完全缓解, 近七成患者会在1-2年内复发,甚至多次复发,疾病痛苦与长期治疗令每一个卵巢癌患者的家庭备受折磨。另外,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逐次缩短,且多次复发后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增加,治疗的难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但是,近年来随着免疫细胞疗法的出现,卵巢癌的治疗出现了新的转机,生存率也在稳步提升。以日本为例,根据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数据,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65.3%,I期更是高达94%,挽救了无数卵巢癌患者的生命。
免疫细胞疗法,大大提升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虽然能够改善晚期卵巢癌或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但并未明显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而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方案,通过激活、调动人体免疫系统的力量,帮助免疫系统恢复发现癌细胞及与其斗争的能力,在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体现出较高的应用潜力,可改善患者预后。
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简单说免疫治疗就是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细胞来对抗癌细胞,关键这是不用检测基因突变。
以NK细胞免疫疗法为例,NK细胞免疫疗法是指向肿瘤患者转输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它可以单独用于临床治疗肿瘤患者,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手术、放疗、化疗的补充,与上述三种疗法联合应用,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提升卵巢患者5年生存率,晚期患者也能实现长久生存
目前,癌症已经被全球医学界定义为一种慢性病,只要接受规范的治疗,很多早期癌症可以治愈,晚期癌症也可以很好地控制,长期带瘤生存。
而免疫细胞疗法被医学界和无数的肿瘤家庭称作“肿瘤克星”,关于免疫细胞疗法治疗和传统治疗的对照比较。研究表明,使用细胞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为72%,未使用的为33%;5年生存率为57%,未使“免疫细胞疗法治疗”的为22%。
日本作为开创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领导者,更是有多种免疫细胞疗法被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用于癌症治疗,其中包括:树突细胞疫苗疗法、αβT细胞疗法、γδT细胞疗法、NK细胞疗法等,帮助诸多癌症晚期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2、降低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概率
癌症是全身性疾病,而手术是局部治疗方法,加上病人经过手术、放化疗以及肿瘤破坏,大多免疫力要差一些,还有患癌的“易感性”仍然存在,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
因此目前全世界医学界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提高免疫力来抑制肿瘤的发生,此外,提高免疫力对癌症患者更为重要!截止到目前,在日本接受癌症防复发疫苗的患者已达13万人以上(目前正在使用的包括日本16000位和来自海外的6000位),肿瘤疫苗技术已经获得美国专利认证及日本,新加坡等国专利认证。
尤其是日本目前最新的NKT-DC免疫细胞疗法,该疗法可更快找出隐藏抗原的癌细胞,并能直接攻击和摧毁癌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法,能够快速识别体内的癌细胞,并且将其消灭,大大的降低了癌症患者术后的复发概率,对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也能够通过该疗法,实现长期生存。
3、逆转卵巢癌患者治疗中产生的耐药问题
细胞免疫疗法通常抽取患者50-80ml血液,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将患者血液中的攻击肿瘤的免疫细胞与普通细胞分离,单独进行培养、增殖、活化,形成一定数量与强度,此时回输人体,对肿瘤进行攻击。
回输人体的免疫细胞,具有肿瘤特异性,即只攻击肿瘤,不仅不会对人体其它细胞产生破坏,而且由于免疫细胞在人体内数量的增加,可大幅度的唤醒和修复人体免疫力,从而使人体(包括肿瘤)重新产生对药物的敏感性,逆转卵巢癌患者的化疗耐药性。
卵巢癌出现复发转移,后通过免疫细胞疗法,患者恢复正常生活陈女士在2015年体检检查发现盆腔包块,未予治疗,2016年10月开始出现月经不规律,伴腰部酸胀感,无痛经,无恶心等症状。2015年10月入院彩超发现盆腔右侧有包块(右卵巢来源可能),左卵巢囊肿,左肾囊肿,左肝囊肿,宫颈囊肿。肿瘤标志物:CA1996.42U/ml,CEA 0.71ng/ml,AFP 1.45 ng/ml,CA 125 37.64U/ml。接着做了腹腔镜下右附件切除经全子宫切除左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术腹腔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冰冻切片确诊为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III级)。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行6周期TP(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化疗后患者病情稳定。但是2019年7月7日复查发现病情进展,腹腔淋巴结转移,脾转移。术后取肿瘤组织样本做了基因检测,发现BRCAI p.H1746d以及BRCA2 p.11086V突变。
后陈女士于2019年9月开始应用DC-NKT免疫细胞辅助治疗,2020年7月份复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人状态良好,进入康复期!之后陈女士每个半年复查一次,肿瘤仍维持在正常水平,陈女士开始了正常生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有关免疫细胞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免疫细胞在抗癌等方面也有显著的疗效,成为防癌、抗癌的新武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概率,对于癌症处于转移的患者,通过该疗法也能缩小控制肿瘤,实现长久生存。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想了解更多免疫细胞治疗相关内容的朋友也可点击链接,或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先说答案:有治,并且方法还不少。
✦
据统计,50%-80%的癌症患者晚期会出现骨转移。
过去,由于医疗水平和认知的局限,这类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积极治疗,但他们却是十分痛苦的,往往会出现难以忍受的骨痛,发生病理性骨折导致卧床不起,甚至转移癌压迫脊髓致患者瘫痪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明显缩短生存期。
如今,随着对原发癌症治疗效果的提高,骨转移癌患者也可以长期存活。
✦
发病机制
徐州市中心医院骨肿瘤科病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徐强介绍,癌症骨转移分三种类型: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溶骨性最常见,占70%,常见于肺癌和乳腺癌;成骨型较少,约占10%,常见于前列腺癌和膀胱癌。
对患者影响最大的是溶骨型病变。其发病机制是癌细胞转移到骨骼后释放出可溶性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癌细胞分泌骨溶解的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
诊断
E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筛查骨转移的首选方式。
ECT检查的阳性部位:行X线片检查,必要时行CT及MRI检查。
PET-CT检查:应该是当前最好的检查手段,但价格较为昂贵。
活检:为确诊的金标准。多发骨转移灶,没必要活检。单一骨转移,建议活检明确诊断。
治疗
一、骨改良药物:
作用:可抑制骨破坏,提高骨密度。
地舒单抗:120 mg,每四周1次。
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等。
注意:地舒单抗和二膦酸盐类药物不能同时使用。
二、针对原发肿瘤的化疗或靶向治疗: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针对原发肿瘤的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尽可能地杀伤肿瘤细胞,可降低体内的瘤载荷,明显缓解疼痛等症状。尤其是近些年来,靶向治疗突飞猛进,使癌症患者长期存活成为可能。
三、止痛治疗:
原则如下:口服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四、放疗:
放疗是癌症晚期骨转移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还能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发生及缓解脊髓压迫的症状。放疗包括外照射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两类。
五、手术治疗:
预防性内固定术:对于有较高骨折风险的转移瘤部位,可采用此法避免骨折发生。
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切除肿瘤的同时重建患肢功能,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脊柱转移瘤分离手术:此法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可解除脊髓的压迫并重建脊柱强度,降低截瘫发生的风险。
全脊椎切除术:对于脊柱孤立的转移瘤病灶,可考虑此方法切除肿瘤。
局部骨水泥填充术:重建骨强度,降低病理性骨折发生的风险。
截肢术:对于肿瘤载荷过大,患肢疼痛较剧且保肢困难,可行截肢术缓解症状。
六、介入治疗:
目前常用手段主要包括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等)、骨成形术、近距离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微小、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恢复快速等优点而为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其他治疗手段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七、心理支持治疗:
癌症晚期多发骨转移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心理社会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并改善总体生活质量。必要时可辅以精神类药物应用。
✦
由于每位患者的家庭社会经济等因素均不同,选择哪种治疗手段更为合适尚无标准答案,但我们认为,发生溶骨性骨转移的患者均要使用抑制骨破坏的药物,如地舒单抗、唑来膦酸等,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获取较大的临床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