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 患者骨髓结果
骨髓活检示成熟T细胞肿瘤,具体分型参照淋巴结活检。可见异型细胞增生,胞体大,胞核较大,胞质较少,染色质粗糙,可见核仁,可见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D3+CD4+、CD8-、CD43+、CD34-、TdT-、MPO-、S-100-、CD20-、Lysozyme-。
免疫分型:免疫分型:未见原始细胞增多。染色体:88,XXXX,add(1)(p36.1),del(1)(q12),der(1)(?),del(2)(p21)*2,add(3)(p25)*2,del(3)(p23),-4,-5,-6,-6,der(8)t(8;14)(p11.2;q11.2),del(9)(q21)*2,10,der(10)t(10;14)(q26;q11.2),add(11)(p25)*2,del(15)(q15q22)*1,del(16)(p11.2),dic(17;20)(p11.2;q11.2)*2,add(22)(p12)*2,+mar1,+mar2,+mar3,+mar4[20]。
淋巴结活检病理示(淋巴结)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免疫组化:CD2+、CD3+、CD5-、CD7-、CD4+、CD8-、TdT-、CD117-、CD20-、ALK-、MPO-、Lysozyme部分+、CD68少量+、CD30-、Ki67 50%+、CD10-、BCL6-。诊断为T细胞淋巴瘤。
知识拓展
1.部分淋巴瘤的形态特点
(1)原、幼淋巴瘤:大小和形状十分悬殊,幼稚淋巴瘤细胞的基本形态特征为胞体大小不一,可出现巨大胞体,胞核异形(如核长芽和突起),胞质较丰富。周边胞质嗜碱性强,一般无颗粒。Burkitt淋巴瘤具有特色的大小一致蜂窝状的空泡。
(2)成熟T淋巴瘤细胞:常为高核质比例、不规则核形、轻至中度的嗜碱性胞质和一般无颗粒
2. 异型淋巴细胞与淋巴瘤细胞的部分区别
案例总结
此次案例诊断淋巴瘤不难,重点在需要检验人员尽快发现外周血异常并进行复检,从而尽快发现恶性淋巴侵犯骨髓的情况。该病人血象异常并不明显,如不进行镜容易遗漏,影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检验科工作人员从检验角度经过分析和思考,积极与临床沟通,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给临床的诊治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恶性淋巴瘤与其他淋巴细胞疾病也需多加鉴别:
恶性淋巴瘤细胞浸润血液系统一般会导致一系或几系受损。
恶性淋巴瘤一般会有淋巴结的肿大而无一般病毒感染的急性症状。
恶性淋巴瘤一般会导致糖代谢旺盛,在生化中就是LDH会明显增高。
恶性淋巴瘤一般发生于年龄较大者:HL发病峰值40岁,10岁以下罕见;NHL中位发病年龄是64岁。而EBV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通常在25岁以下。
专家点评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淋巴瘤患者在发现淋巴结肿大前或同时可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病理、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转归等将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两类。HL的病理学形态特征为多种非肿瘤性炎症细胞增生的背景中见到诊断性的里-斯(Reed-Steinberg,R-S)细胞。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NHL是一组具有较强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远高于HL。NH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淋巴结结构消失,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淋巴窦及淋巴滤泡或淋巴结包膜受侵,整个淋巴结呈弥漫性,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淋巴细胞代替。根据NHL的自然病程,可以分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根据淋巴细胞起源的不同,又可分为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淋巴瘤。
关于血液病的诊断,包括这个案例,临床离不开检验科的辅助检查。大量血液病例都来自检验科的早发现,尤其是血常规及白细胞手工分类。两个科室应该多加沟通合作,检验科在日常工作中能将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 主动给临床医生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为临床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帮助, 彰显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主动学习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专业知识, 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 积极与临床沟通交流, 协助临床做出正确、 全面的诊断。
参考资料
[1]刘尔坤,张之南.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中华血液学杂志 》 , 1988
[2]胡超苏,应红梅,吴永如.上颌窦恶性淋巴瘤的治疗.《 中国癌症杂志 》 , 1999
[3]郑祥武,吴恩福,程建敏等.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 中华放射学杂志 》 , 2001
[4]李静,石木兰,王爽.恶性淋巴瘤和头颈部鳞癌颈部受累淋巴结的CT与病理比较. 《 中华放射学杂志 》 , 2002
[5]朱雄增,李小秋.解读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 2010
END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