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痛吗?如何疼法,以及癌症是怎么形成的因果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都说女人这一辈子不容易,尤其是生过孩子的女人最不容易,因为生孩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娩痛是男人们无法体会到的,是疼痛等级最高的一种疼痛类别。有人说分娩痛不算什么,癌痛才是最难受的,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那么,癌痛真的比分娩痛更痛吗?
癌痛与分娩痛谁更痛?对于很多癌症患者来说,不论早期还是中晚期,都可能遭遇癌痛的折磨,甚至对于某些种类的癌症来说,癌痛是无法避免的。虽然分娩痛被划分为10级疼痛,但很多情况下分娩痛也只是到了8级,与10级相差甚远。再加上分娩痛有可能是一阵一阵的疼痛,与长时间持续存在且可能进行性加重的癌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我认为癌痛显然要比分娩痛更痛。
有什么方法能减轻癌痛呢?我认为以下4种方法或许可行:
1、心理暗示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人们本身对于癌症就有一种恐惧感,再加上对癌症死亡率的了解,所以内心当中就会有一种特别灰心丧气的感觉。如果长时间受到这种不良心理的影响,等到癌痛出现时自身的感觉要比实际的疼痛感 更加剧烈。所以必要时对自己有一定的心理暗示,建立起与癌症对抗的决心,相信医学相信医生,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癌痛感。
2、外部刺激
如适当按摩或者利用药物等等,对局部进行适当的刺激,这样较为科学的刺激疗法或许对减轻癌痛有一定的帮助。不过患者需要注意,最好由专业人士来帮助实现,效果可能会更好。
3、自我放松
虽然癌症看起来十分可怕,但也不是没有战胜它的可能。要知道人体本身就是非常强大的,如果能够适当让自己多多放松,调节情绪,对缓解癌痛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4、转移注意力
当癌痛来临时,如果能够做一些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事情,试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听一些让人感到愉悦的音乐,亦或者看一些比较搞笑的视频等等,注意力有所转移后,癌痛的痛感或许也会有所减轻。
当然,想要摆脱癌痛的困扰,最为关键的就是癌症患者在确诊后尽早接受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这样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来缓解病情,癌痛有可能就会没想象中那么难以忍受了。
“明天公司体检,结束后一起去吃个四川菜?”这天,小许像往常一样跟同事约饭。
她来公司两年了,公司每年都有体检,她每次很敷衍,一直觉得自己身体特别好,有些麻烦的检查项目,她也是能省则省。
这次做完甲状腺检查后,医生在结果上面写上:有实性结节,建议进一步复查。
她没当回事。回到家,当医生的老公看了一眼检查报告,马上把她拽去医院检查。
诊断结果:甲状腺癌。
小许很无奈,自己生活作息健康,不抽烟,不喝酒,为什么会得甲状腺癌?
癌症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很多人以为,所谓癌症的致病因素,就是导致癌症的原因,其实并非这样。流行病学中所说的因素并非因果的意思,而是代表一种概率。
癌症发病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医学界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只知道,癌症发病是一个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些因素中,有来自机体本身的内因,也有受环境影响的外因。
内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基因突变、免疫机能退化和人口老龄化。
癌症的发生,起初就是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成为癌细胞后无限增殖,继而对人体各种组织器官造成伤害。这种基因突变有时还具有一定遗传性,有些癌症就会呈现明显的家族遗传性质。
同时,人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后,如果第一时间被免疫系统消灭,也无法形成癌症。所以人免疫力越强时,癌症发病的概率也就越低。
上面这两个因素,又会导致人年纪越大,癌症发病率越高。一方面,基因突变有一定的发生率,人年纪越大,突变概率也就越高,这就好比买彩票,买的次数越多,中奖的可能就越大;另一方面,人的免疫机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所以越老就越容易得癌症。这一点不仅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流行病学的研究中也有数据可以证明,有不少癌症也是在45岁以上才高发。
外因则更为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类:细菌、病毒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和致癌物质污染。
有一些癌症的发生已被证明与一些细菌、病毒有密切关系。比如HPV病毒就是宫颈癌明确的致病因素;乙肝病毒则会诱发乙型肝炎再经由三部曲发展成肝癌;幽门螺杆菌被列为I类致癌物,对胃癌有显著的诱导性;还有EB病毒、丙肝病毒等都属于容易致癌的细菌、病毒。
不良生活习惯致癌的风险也很大,最典型就是抽烟、嗜酒,尤其抽烟被证明与诸多癌症的发病有关,还有饮食无节制、作息不规律、长期过度劳累等等各方各面的因素,都可能增加癌症发病风险。
致癌物质污染也是重要的癌症危险因素,比如长期吸入含甲醛或氡气的空气、长期吸入厨房油烟,比如经常食用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或亚硝胺的食品等等,这些污染物都是非常危险的致癌物质。
综上所述,癌症的诱因主要有7类(包括内因和外因),想避开癌症就得先避开致癌因素。
癌症来之前,都会有癌前病变癌症的发生不仅是多种因素所致,还是一个长期作用的结果,所以很多癌症在发生前会有一个演变阶段,会出现所谓的癌前病变。
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长期炎症反应会使胃黏膜细胞处于不断受损与修复的过程中,就有更高概率发生突变,发展出癌症。
胃肠道息肉也是胃肠道癌症典型的癌前病变,尤其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概率最高。
口腔癌也会出现癌前病变,比较常见的就是口腔黏膜白斑,最后会形成口腔溃疡,也是长期炎症反应引发癌症的类型。
还有我们文章开头的案例甲状腺癌,其癌前病变一般是甲状腺乳头状瘤。
癌前病变还有很多种,它们都不是癌症,但属于危险的过渡期。一旦确诊癌前病变,建议都要积极治疗,避免真的发展成癌症。
预防癌症,光戒烟戒酒不够,得做到四件事由于癌症的真正病因至今不明,所以预防癌症需要从各种因素下手,尽可能全面避免,所以光不抽烟不喝酒也完全不够。预防癌症,至少得做到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要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很多癌前病变有超过3、4成的可能发展成癌症,治疗癌前病变是癌症前的悬崖勒马。
第二方面,要尽量远离致癌物质污染和癌症高危型细菌、病毒的感染,比如新装修房屋应该释放甲醛、苯等污染气体后才可入住;少吃腌制食品、烧烤食物、煎炸食物,不吃霉变食物;注射HPV疫苗、乙肝疫苗以预防这两种病毒感染;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等。
第三方面,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戒酒,避免二手烟污染,不熬夜,不过劳,饮食要适量均衡多样化,少吃一点红肉,多吃蔬菜水果,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定期运动等。
第四方面,要注重癌症早筛查。女性有性生活后就要注意宫颈癌筛查,30岁后就要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40岁以上人群需要做肺癌、胃癌筛查;50岁以上人群要重视肠癌筛查;男性还要重视前列腺癌筛查。另外也要留意癌症早期的信号,比如身体各部位出现肿块,或有不明原因、不规律的出血,或有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或有不明原因的消瘦,等等异样都可能是癌症来临的信号。
参考资料:
1 你身边有哪些致癌因素?.生命时报.2013年4月26日
2 必存!三分钟带你看完这12种癌的癌前病变.健康时报.2016年1月20日
3 刘树平.科学防癌四步走[J].健康向导,2018,24(1):52-53. DOI:
10.3969/j.issn.1006-9038.2018.01.03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