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治疗最新突破2022,以及癌症腿肿怎么回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17年,Kerstin因为胸痛不幸被查出晚期肺癌,脊柱、骨盆都有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
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做了肺癌的常见靶点EGFR,ALK,ROS1等检测,结果都是阴性的,这意味着没有适合她相应靶向药物。
就在走投无路之际,医生建议她做一种新兴靶点NTRK融合的检测,在肺癌患者中,大概会会有3.5%出现,幸运的是,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时就恰恰有一款针对NTRK融合的新药,那就是拉罗替尼。
在服用拉罗替尼过后,Kerstin一天天的好转了起来,咳嗽、咳血、呼吸气促......消失了,甚至还能外出骑车游玩,出门旅游,回到了正常生活。
拉罗替尼是美国的一种新型靶向药,而且是广谱抗癌药,不仅仅是肺癌患者可以用,只要有NTRK融合就可以用药。今年4月13日,拉罗替尼就获得中国批准在境内上市。
就在前不久,11月29日,上海的一家医院就开出了全国首张儿童肿瘤处方,一位存在NTRK融合的间叶肿瘤患儿成为了首个“吃螃蟹的人”,这也意味着,这款药真的来到了癌友的身边。
一、不限癌种的广谱药,已对25种癌症有效1、不限癌种、不限年龄
拉罗替尼被中国国家药监局治疗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实体瘤成人、儿童患者,无需考虑肿瘤发生的区域。
NTRK基因融合出现在多种癌症中,比如乳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各种肉瘤。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约有1~3%有NTRK基因融合,主流癌症中比较少见,而在罕见癌症中则比较多见,如乳腺分泌型癌症、婴儿纤维肉瘤中,约有9成以上的患者存在NTRK基因融合。
2、总响应率高、药效持久
今年ASCO年会公布了拉罗替尼最新的临床数据,269例患者接受拉罗替尼治疗,治疗涵盖了25种不同的癌症,接受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达到了69%,其中有26%为完全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完全消失)。
拉罗替尼不仅可以缩小一大半患者的肿瘤,且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到了32.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9.4个月,64%的患者生存超过了4年至今,这说明拉罗替尼的持续性较好,可帮助长期控制患者病情。此外,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大部分都能耐受治疗,仅有5例(2%)的患者出现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治疗效果如此好的药物,价格高不高呢?普通人是否能用得起呢?
二、外国售价一年274万,国内需要多少?拉罗替尼在美国的定价为每月3.28万美元,年费约为每年39.3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4万元。
目前,国内价格未被披露,不过该药已经经过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形式审查,如果成功进入医保费用可能会降低30万元以内,因为按照限定的支付范围,现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所有药品治疗年费都没有超过30万元。
看到这个价格,很多人望而却步,这哪里是普通人能治得起的!实际上,这不是唯一的一款广谱抗癌药,贵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看看其他广谱抗癌药有多贵:
1、恩曲替尼
恩曲替尼和拉罗替尼差不多,今年七月在国内获批上市,适应症为成人及12岁以上NTRK融合阳性、初始治疗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肿瘤,以及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恩曲替尼在美国的治疗价格为每月17050美元,一年花费约204560美元。在我国,恩曲替尼的价格为税后37000元/盒(200mg*90粒/盒)。
2、K药(Keytruda)
K药的全名Keytruda,中文名字为帕博利珠单抗,是全球第一被批准上市的广谱抗癌药,和前两者不同,它针对的是具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者错配修复缺陷(dMMR)实体瘤成年、儿童患者。
在美国,K药100mg/4ml的价格为4800美元(约3.3万人民币),中国香港价格为3万港币(约2.62万人民币)。大陆的价格仅为美国的54%、香港的68%,约17918元。用法为2mg/kg,每3周静脉注射一次。以一个50kg的患者来说,那么一次就得用一支,三周用上一次,一年大概注射17次,花费高达30万元。
有了解靶向抗癌药物的人很多都有一个疑问,这些药物大部分都叫XX替尼,这是什么原因呢?
三、为啥很多靶向药都叫XX替尼?目前药物的命名主要需遵守两个组织的原则,一个为世卫组织《生物及生物技术制品国际非专利药名》规定,需要按照药品的来源、组成性质、作用机制分类来命名,而另有一个则是美国药品通用名理事会规定,它规定美国的药物如何根据功能来进行命名,而“替尼”则来源这里。
根据药物分子量的大小,靶向药物可分为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
小分子化合物:多为XX替尼,如伊马替尼、埃克替尼等,所有的后缀都有“tinib”,音译过来就是替尼。
单克隆抗体:XX单抗,如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所有单克隆抗体的后缀都有“mab”。
很多人在吃完天价的靶向药物后,病情依旧没有得到缓解,最终离开了人世,这是为什么呢?
四、为啥吃着上万元的靶向药,有些人还是走了?这是因为癌细胞进展很快,很容易会进化出新的基因和功能来规避药物的攻击,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这直接导致癌症的复发率上升。
以肺癌针对EGFR的靶向药为例,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中位生存期在不断延长,由第一代药物的8~10个月延长到了第三代的18~20个月,耐药时间在不断延长,但耐药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
靶向药物对于很多患者而言是救命的存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问世,让更多癌症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参考资料:
[1]《新型TRK激酶抑制剂或成为广谱抗癌靶点药物》.环球网.2020-10-12
[2]《闪耀全球的首个“不限癌种”抗癌药,终于登陆中国!“有效率75%、能治17种癌症”,拉罗替尼为何能交出这张史无前例的“成绩单”》.奇点网.2022-09-22
[3]《这种新型抗肿瘤药物被一些患者认为是“万能药”,但是……》.中老年保健杂志.2022-01-1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下肢淋巴水肿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常见的慢性不可逆转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往往肿瘤患者对于下肢淋巴水肿了解不深,总会认为是自己是不是发生肿瘤转移?或者是初期并非在意,等到症状较为明显时才去医院诊治,这时已经产生不可逆症状,才发现自己得了下肢淋巴水肿。
今天互助君带大家深度了解为什么妇科肿瘤术后容易出现下肢水肿以及出现下肢水肿该如何治疗?
图片来源:头条正版图片
一、下肢淋巴水肿下肢淋巴水肿一般是由于肿瘤患者体内的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的下肢出现局部水肿引起的。 其中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肿胀,开始于足踝部,以后涉及整个下肢。早期出现柔软凹陷性水肿,这时的皮肤还是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到了后期会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增厚以及粗糙,像象皮一样,称之为“象皮肿”,而妇科肿瘤治疗后则容易出现继发性淋巴水肿。
二、容易出现下肢淋巴水肿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妇科肿瘤治疗后容易出现下肢水肿呢?
1、手术淋巴结切除
妇科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一定的患者需要做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这就会出现淋巴结或者淋巴管一定的受损,影响着肿瘤患者下肢淋巴回流受阻,从而产生下肢淋巴水肿。
一项研究表明,淋巴清扫数目是宫颈癌术后患有下肢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清扫数目与产生水肿风险成正比。
图片来源:头条正版图片
2、术后盆腔以及腹股沟放疗
而患者术后采取的盆腔以及腹股沟放疗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盆腔组织,特别是淋巴管的纤维化以及瘢痕化,导致淋巴管堵塞。
而除了手术、放疗原因以外,如肿瘤本身堵塞淋巴管、肥胖、感染、损伤、瘢痕以及生活中持久站立等原因也能增加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与此同时,有些患者发现自己患有下肢淋巴水肿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肿瘤转移了?
不一定,虽然也不能排除是因为肿瘤堵塞淋巴管造成的淋巴水肿又或者是因为肿瘤到肝脏导致的黄疸和水肿。但是大多数妇科肿瘤患者出现淋巴水肿是因为上述等原因导致的下肢淋巴水肿。
图片来源:头条正版图片
三、下肢淋巴水肿该如何治疗?那出现下肢淋巴水肿,又该如何防治呢?
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上主要有:
1、在生活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避免久站;饮食上保持清淡,限制钠盐的摄入,多吃富含高蛋白食物;尽量不要泡温泉,洗桑拿;避免穿过重,过紧的衣物,日常佩戴弹力袜,有意识地做预防性手法的淋巴引流。
2、在运动方面,运动可以加快淋巴循环,促进水肿的消退。 如果出现下肢淋巴水肿症状需将患肢抬高,病情较重者早期可以在床上行仰卧位脚后跟滑行运动,进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主动活动以及下肢抬举运动,同时配合腹式深呼吸。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有氧运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随意的运动也会导致水肿的发生以及加重。但是肿胀(或存在肿胀可能)的手脚最好不要运动到疲劳,所以建议以上运动每天两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而治疗上则可以采取综合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早期的保守治疗主要是促进淋巴液回流到静脉当中,减少淋巴液的积聚导致的水肿,其中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是目前淋巴水肿公认的疗效最为确切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到中期有症状的下肢淋巴水肿。
但是此方对晚期的患者来说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最好在专科医院或淋巴水肿专科开展, 由专业的淋巴水肿治疗师或妇科肿瘤医师进行。
对于于保守治疗失败的中晚期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主要采取的是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肿瘤患者的淋巴水肿症状。
责任编辑:妇科肿瘤互助君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