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螺门杆菌引发癌症吗,以及引发癌症的原因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再谈可能导致癌症的细菌:幽门螺杆菌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幽门螺杆菌收录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之中。
今天我给大家再次科普一下幽门螺杆菌的前世今生。
幽门螺杆菌主要的对人体的伤害就是它产生的毒素能够破坏人体的胃黏膜,从而促使机体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以及胃癌等。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不一定会出现胃癌,但是有这种风险存在。如果非要给予一个期限,如果长期存在幽门螺杆菌,会经过10年到2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可能会导致出现胃癌的发生。
目前来讲导致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的常见人群就是由于免疫下降,对其有易感性的患者。通常可能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主要是消化道传播为主。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80%左右的狗体内有幽门螺杆菌,而且很容易传染给人。
目前主要检测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就是碳14呼气实验,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
通常及时规范的治疗,一般不会担心发生胃癌。现在主要治疗方式就是四联灭菌疗法。通常是选择两种抗生素,比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庆大霉素等。还有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比如可以选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还需要选择一种铋剂,比如果胶铋。
这种四联灭菌疗法可以增强杀菌效果,降低耐药,改善消化道的环境,提高免疫力,能够有力的杀灭幽门螺杆菌。
在治疗完成之后要定期复查评估,一般在治疗四周之后进行评估,可以每年复查一下,直到为阴性。
其实幽门螺杆菌并不可怕,只要及时规范的治疗,一般都能够将其杀灭,防止病情向严重的方向发展。
幽门螺杆菌主要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细菌,这种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其实并不强,对于干燥和热都很敏感,各种常用的消毒剂也很容易将之杀灭。
下一节我给大家来科普一下,怎么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
我是李医生,每天关注我,守护你的健康。
一家五口,四人患癌,三人去世,是因为运气差吗?
刘女士今年42岁,被检测出患有胃癌,更可怕的是,她的父母和丈夫在前些年均相继患癌去世,只留下一个儿子和她相依为命。刘女士直言一家人生活方式都挺健康的,没有抽烟和酗酒的,也没有遗传性疾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家人相继患癌呢?
医生深入探究后发现,罪魁祸首是刘女士的做菜及饮食习惯。刘女士每次做完饭后,砧板没有彻底清洗也不不晾干,砧板多处都发霉了。经检测,其家里的筷子和砧板上,都有黄曲霉素,这是一种一级致癌物……
而且,刘女士家爱吃咸鱼,一天不来一点都觉得“嘴巴很淡”。医生直叹气:吃到一块儿,病到一块儿啊……
一、世卫组织:中国一年有457万人确诊癌症相信大家也有所察觉,癌症现在变得越来越常见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20年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比23.7%;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
人口基数大,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导致我国患癌人数和癌症死亡人数都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
而且一年457万人确诊癌症,意味着我国每一分钟就有大约7个人确诊癌症,这个数字相当令人触目惊心了。
二、研究发现:中国癌症高发,都是猪肉惹的祸?肉类可以根据生肉的颜色分成“红肉”和“白肉”。红肉主要为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白肉主要包括鸡、鸭、鹅、鱼、虾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早在2015年,世卫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红肉归入“2A类致癌物”,也就是“可能致癌物”。研究人员指出,红肉相对白肉脂肪含量更高,而且其中包含了一定量的反式脂肪。而且大量流行病调查也发现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和红肉的摄入有一定关系。
按这么说,我国癌症高发是否因为猪肉吃多了呢?
首先,世卫组织也表示红肉只是“可能致癌物”,并不是一定会致癌。其次,抛开剂量谈毒性是在耍流氓,猪肉等红肉并非完全不可以吃,只是要适量食用。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成年人每天应摄入鱼虾类50~100克(1~2两),畜禽肉类50~75克。
三、国际公认:4种食物,再喜欢吃都要管住嘴红肉只是可能致癌,而下面这几种食物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
1、中式咸鱼
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我们的先祖就发现一种保存食物的方法:用盐腌制后晒干保存。但是高盐度的腌制、暴晒而脱水的加工过程,让咸鱼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吃到胃里,在胃酸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级致癌物亚硝酸铵。
就在2012年,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把咸鱼列入“一级致癌物”的名单,而且清清楚楚地写着:中国式咸鱼。
(图源网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每天吃咸鱼的人相较于成年后没有或很少吃咸鱼的人,发生鼻咽癌的风险增加了1.8~7.5倍。
2、加工肉类制品
所谓加工肉,是指经过熏、腌或用其他方式处理的长久保存的肉类,比如火腿、培根、腊肉、热狗、牛肉干、熏肉、肉脯以及肉罐头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类归为“一级致癌物”。因为制作肉制品时为了能延长保质期,一般都会添加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肉类蛋白质反应后,会生成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亚硝基化合物。
3、霉变食物
一般来说食物上霉变会产生一种叫黄曲霉的菌体,黄曲霉菌会产生黄曲霉素,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级致癌物!往往只需1mg/kg的剂量,便可诱发各种脏器癌症。
(图源网络)
黄曲霉素除了具有强致癌性,还会导致肺部感染,从而引发咳嗽、咯血等,严重危及生命,可谓是食物界真真正正的杀手。
4、煎炸烧烤
最近淄博烧烤可谓是火遍了大江南北,烧烤和炸鸡确实香,蛋白质加高温产生了美妙的美拉德反应,让人对此欲罢不能。
但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不仅破坏了食物中的氨基酸和糖类,还会产生一种叫杂环胺的致癌物质。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水分含量越少的食物,产生的杂环胺越多。
四、60岁后,是癌症爆发期!预防癌症要趁早据统计,我国61.2%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在60岁以上,可以说“60岁是癌症风险的一道坎”。俗话说治不如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教授开出了以下“防癌处方”。
1、健康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的同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减少摄入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熏炸烧烤类食物。每周摄入红肉的量最好控制在350-500克的范围内,其它三类则能不吃就不吃。
还要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吃一些粗粮,增加肠胃蠕动,让我们的肠胃保持活力。
2、适度运动
想一想自己上一次运动是在什么时候?适当运动可以降低肝癌、肾癌等13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天运动时间最好在三十分钟以上。
3、控制体重
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曾做过4000万人的大型数据研究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肥胖会导致食道癌、直肠癌等18种癌症风险。
男性腰围应控制在90cm以下,女性腰围应控制在80cm以下;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一般应控制在18.5-24之间。
癌症确实可怕,但癌症大多是可预防的,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一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癌症的发生概率。
参考资料:
[1]《多吃红肉为什么易致癌》.人民网.2014年12月31日
[2]《致癌物质需牢记 生活无忧更健康》.光明网.2023年5月16日
[3]《淄博烧烤持续出圈!烧烤吃多了可能致癌、引发胰腺炎?医生教你安全吃烧烤》.潇湘晨报.2023年5月17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