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肺结节变肺癌,癌症从早期到晚期要多久?,以及癌症从早期发展到晚期要多久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肺结节变成肺癌的时间要多长?关于肺结节的这些事你要知晓
我发现,许多朋友在临床问诊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肺结节变成肺癌的时间要多长?”
首先,肺小结节究竟多长时间会转变为恶性,多长时间稳定提示良性,尚未有明确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临床上也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共同关注,这里和大家说明一下。
(1)一个癌细胞从单个细胞发展到2公分的肺癌病灶大概需要180天(约6个月);
一般来说,实性小结节是良性的,即便运气很差,以后有可能会转变为恶性,但从一个单个细胞发展成2公分的肺癌病灶大概需要180天,所以密切检查,及时干预即可。
(2)并非每一个肺结节都会变成肺癌。
最近一段时期,由于肺结节的确诊人数有增多的趋势,不少人谈“节”色变,担心肺结节最终发展成肺癌。在查出来的病例中,95%以上都是良性结节,其余5%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实现早期治疗,所以患者和家属不必过于担心,并非每一个结节都会变成肺癌。
我们根据第一点来推断,通过动态观察肺结节变化的时间和大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医生经常选用间隔3~6个月来进行随访观察。
很多朋友的肺结节在3~6个月时间内就会逐渐表现出肺癌的迹象。也有一部分人,没有出现相关的迹象,我们则可以当作良性来应对。
有了肺结节,是不是要经常去体检?对于普通人来说,盲目、过度体检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肺癌高危人群是需要每年体检的。
所谓的“肺癌高危人群”,即50岁以上、有肺癌家族史、吸烟指数达到400包以上者(即吸烟一天的包数乘以年数,如2包/天×20年=400包)
对于反复咳嗽3个月以上,无肺炎、慢阻肺、慢性咽炎、慢性鼻窦炎或消化道相关疾病的慢性咳嗽人群,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最好做低剂量CT检查以排除肿瘤性病变。
我是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陈济德,想了解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我的今日头条号,如有问题请评论留言或者私信给我,出诊之余我会尽量解答。
这三大癌症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做好这4点,开启健康生活
不少人都“闻癌色变”,更可怕的是肝癌、肺癌、胰腺癌,因为这些癌症一旦发现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哪些人群是这3大癌症的高危人群?应该做哪些筛查?
01
为何肝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1. 肝癌为何难以诊断?
在中国,肝癌是导致全民死亡的第二大癌症。有超过 41 万人新患肝癌,有超过 39 万人死于肝癌,死亡人数逼近新发病人数。这也意味着,每 11 位新确诊癌症的人中有 1 位患肝癌,几乎每 8 个因癌症死亡病人中就有 1 个死于肝癌。
肝脏又是一个比较“沉默”的器官,当它发生了一些病变的时候可能无声无息,甚至长到很大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症状,并且肝癌发展速度很快,在肝癌患者中,早期的病人大概只占了 10%~20%,70%~80% 都是中晚期的肝癌。
2. 肝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 长期酗酒(酒精性肝病)人群;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 ● 食用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人群; ● 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3. 肝癌早期筛查方法:B超+甲胎蛋白检测
对于肝癌来说,B超结合甲胎蛋白检测可以有效筛查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筛查一次。
02
为何肺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1. 肺癌为何难以诊断?
2020 年全球新发的肺癌病例约 220 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 11.4%,死亡人数约 180 万,占比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 18%。而中国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的 37% 和 39.8%,我国是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我国肺癌病例的发现一直都是以临床晚期居多。 2. 肺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40 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 吸烟≥20 包/年(或 400 支/年),或曾经吸烟≥20 包/年(或 400 支/年),戒烟时间<15 年; ●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 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3. 肺癌早期筛查方法:低剂量螺旋CT筛查
低剂量螺旋 CT 主要用来筛查早期肺癌,可以早发现、早诊断,较好的改善预后,降低肺癌死亡率。同时建议对 40 岁以上的人群普遍开展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以达到早期筛查肺癌的目的。 03
为何胰腺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1. 胰腺癌为何很难诊断?
胰腺癌是发生在胰腺上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预后极差,被称为“癌中之王”,我国胰腺癌 5 年生存率仅为 7.2%。 胰腺生理位置隐蔽,早期癌变在体检中很难发现。另外,胰腺本身神经不丰富,早期肿瘤不会引起疼痛,缺少典型症状,并且发展速度很快,不少患者直到晚期肿瘤压迫胰腺周围的神经,出现剧烈腹痛才发现病情。 2.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并不完全明确,但是跟以下因素有关系
● 年龄在 40 岁以上; ● 长期吸烟、饮酒; ● 肥胖,患有糖尿病十年以上的人群; ● 饮食习惯不良,经常吃烧烤、大鱼大肉等,吃饭时狼吞虎咽; ● 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进行过胆道手术患者; ● 长期抑郁、焦虑。
以上这些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进行定期体检,如有不适,应当及时相关筛查。
3. 胰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血液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
在胰腺癌的筛查中,血液肿瘤标志物应用最多的是 CA19-9;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内镜、超声、CT 和 MRI。 04
做好这 4 件事 保证身体健康
1. 营养均衡,不吃烫食
最好的抗癌物,就藏在我们日常饮食中。
● 预防胃癌、食管癌: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C; ● 预防结直肠癌:奶制品、豆制品,富含钙; ● 预防结肠癌、乳腺癌:全谷物、豆类,富含膳食纤维; ● 预防胃癌等多种癌症:十字花科、百合科蔬菜,富含有机硫化物; ● 预防前列腺癌、口腔癌等癌症:番茄、西瓜,富含番茄红素; ● 预防乳腺癌:绿叶菜、橙黄色果蔬,富含胡萝卜素。
注意:
虽然食物趁热吃味道更香,但如果经常食用特别烫的食物就会存在健康隐患,例如65℃或者65℃以上的热饮或食物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2.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减肥或保持体形,而且对癌症也有预防作用。
研究表明,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60分钟中、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会降低,尤其是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
3. 戒烟戒酒
烟酒是打开癌症大门的推手,每天吸烟 20 支以上的人,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并且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它还会让人更易得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
记住:及时戒烟,任何时候都不晚!
4. 保持充足睡眠
失眠时,我们的各种免疫器官,尤其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得不到正常的休息与恢复,久而久之,我们的免疫力也就越来越差。
研究发现,与 7 小时~7.5 小时睡眠者相比,睡眠时间小于 5 小时的女性,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 36%,而小于 6.5 小时的男性,患肺癌的风险增加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