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反复发热,以及癌症晚期发热了什么预兆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最熟悉的全身症状想必就是发热了。有文献指出,大约2/3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中可伴有发热[1]。而胃癌患者甚至存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情况。[6]
更令人头疼的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胃癌患者在经过对症治疗后,发热仍纠缠不休。病程迁延不愈导致身体能量丢失、反复发作加重内心的焦虑、频繁出入院增加家庭负担……毫无疑问,肿瘤带来的发热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简化肿瘤患者发热后的诊治流程,减轻患者的负担,甚至在家就能轻松处理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互助君整理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为广大备受发热困扰的肿瘤患者提供了这样一条“降温公式”:科学降温=寻找发热原因+针对性处理
下面,就让觅健科普君带大家来进一步理解学习吧~
01科学降温第一步:寻找发热原因现代医学忌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追究病因的治病只会是治标不治本。对于肿瘤患者的发热,我们不应一昧的上降温措施,而是首先要根据症状寻找发热原因,这样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最快速的达到降温目的。
对于引起肿瘤患者发热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
1.肿瘤合并感染所致的发热
肿瘤患者发热中,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有研究发现,在肿瘤引起的发热中,仅不足5%的不明发热与感染无关。[4]
假如发热时体温忽高忽低找不到规律,并且出现了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的症状,或者是伴有一些中毒症状,像寒战、躁动、偶尔出汗、心率加快等,很可能就是感染所致。
这种发热的原因具体又细分为以下三种:
①癌肿阻塞器官分泌物的排泄、压迫组织,导致病菌停留,受感染而发热。例如:肺癌晚期由于痰液排出不畅,导致痰液长时间卡在肺和气管中,从而导致感染。
②癌症病人接受放化治疗时,由于治疗手段对粒细胞造成抑制,往往导致病人免疫力低下,引起“粒细胞缺乏性发热”——这是癌症化疗后的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感染程度严重。
③癌症患者长期卧床,出现压疮,或者由于导尿管、静脉插管、穿刺针留置,引起局部感染从而发热。
图片来源:摄图网
2.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
假如发热时表现为体温每天至少有一次超过37.8°C,且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各项检查均缺乏感染的证据,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种发热表现,很可能是肿瘤本身引起的。和感染导致的发热不同的是,这种发热一般不会出现后者常有的中毒症状,或者中毒症状十分轻微,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和全身温暖感。
现代研究还发现,这种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更多见于晚期的消化系统肿瘤,其中消化系统肿瘤以肝胆胃系统腺瘤为主。[5]
这种发热具体又可细分为下面这两种:
①肿瘤生长速度极快,中心部位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细胞发生坏死,坏死的组织被人体吸收而发热,俗称“吸收热”。而且肿瘤细胞还会释放一些可以导致发热的物质。
②白细胞作为身体与疾病斗争的前卫,在肿瘤刺激机体时迅速反应,在浸润癌肿的同时还可释放致热原,导致体温调节失效而发热。
3.化疗药物引起的药物热
肿瘤患者或许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在药物治疗之后突然发热,并且持续时间较短,在治疗后24小时内便可消退。
这种情况既不是感染导致,也不是肿瘤本身引起,而是“药物热”。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肿瘤治疗药物也不例外。某些化疗药物,比如胃癌患者常用的顺铂,就具有导致发热的副作用。
4.其他
当然,除了上述三种之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发热原因。比如,癌症晚期由于电解质不平衡,机体代谢失调,也会导致发热。
又或者是,肿瘤患者由于机体被过度消耗,也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平衡而发热。这类发热原因相对来说较为少见,但也需要注意。
了解了导致发热的原因之后,下面再让我们看看如何科学应对吧!
02科学降温第二步:根据发热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肿瘤患者发热情况复杂、病程长、迁延不愈,导致病人营养丢失、体液消耗、能量不足,最终病情失去控制。并且,反反复复的发热使病人情绪暴躁、心理压力大,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生活质量每况愈下,解决发热问题刻不容缓。
现代医学对肿瘤患者的发热处理方法和手段很多,如体温高于39℃时用冰袋、冰块进行物理降温;用50%的酒精擦拭身体进行降温;用温水擦拭身体时加入适量薄荷油等等。
不过,以上方法固然有效,但假如能区别发热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规范治疗,必然更有利于提高退热效率。
下面就让互助君带你来看看,根据发热原因,都有哪些对应的降温措施。
1.肿瘤合并感染所致的发热
感染导致肿瘤患者发热,首先应该采集可疑标本,例如肺癌患者的痰液,前列腺癌患者的尿液等,尽快送检,进行培养并做药敏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标本中是否含有病原菌并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再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
当然,在送检结果还未出来之前,应根据经验使用广谱抗生素。
对于放化疗造成免疫力低下而易受到感染的患者,应常规接受免疫增强治疗,比如提高机体本身的抵抗能力。患者自己也应积极锻炼,注意饮食,多摄入鱼肉蛋奶优质蛋白等。
而对于长期卧床生压疮、一些医疗手段导致局部感染的情况,除了医疗工作人员应注意无菌操作之外,患者应积极接受抗感染治疗,做好清洁工作,避免感染扩大。
2.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
针对肿瘤本身坏死的发热,现代医学主要对症处理为主,除了常规物理降温之外,还可以应用非甾体类解热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或应用激素类药物,比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但鉴于肿瘤患者发热情况复杂多变,具体用药建议需要请医生指导。
3.化疗药物引起的药物热
针对“药物热”,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待其自然消退即可。但对于温度很高,并且持续不退的患者,应当适量使用非甾体类解热抗炎药。
4.其他
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根本方针为对因治疗,如电解质不平衡导致发热,就采用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机体被过度消耗导致发热,就及时应用营养素补充机能。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科学降温=寻找发热原因+针对性处理”的公式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肿瘤患者发热情况普遍存在且迁延难愈,不论是对患者还是家属,都会造成不小的负担,导致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但只要掌握了上述公式,学会判断发热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发热带来的痛苦。
不过,必须强调的是,公式固然好用,但当发热难以自行解决时,就必须尽快就医哦!
喜欢的觅友可以点个“赞”和“转发”!记得点个关注,我们一起抗癌!内容制作
封面图片: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来源:
[1]刘晓艳. 肿瘤患者发热一般规律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邢丽菊.癌性发热的中西医认识和治疗[J].中医杂志,2011,52(11)
:924-926.DOI:10.13288/j.11-2166/r.2011.11.032.
[3]王沈玉.癌症与发热[J].癌症进展,2008(03):227-228+221.[4]陈衍智,李萍萍.肿瘤性发热的诊治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06):355-357.
[5]张辉,吴昊,田纪凤等.大柴胡汤“辨病”治疗消化道肿瘤癌性发热的经验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2):369-371.
[6]王捷,黄亮.三例以发热骨痛为首发表现的胃癌[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7(01):47.
温馨提示: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