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止痛药和癌症晚期止痛药有哪些

2024-05-08 04:02:46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 止痛药和癌症晚期止痛药有哪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 止痛药,以及癌症晚期止痛药有哪些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现在居然还有人用杜冷丁给癌症患者止痛,癌症止痛我们该用哪些药

杜冷丁这个药简直太深入人心了,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很多癌症病人剧烈疼痛,就会要求医生说,你这吗啡效果不行,给我来支杜冷丁让我舒服点。确实,在几十年前药物缺乏的时候,杜冷丁给一部分癌痛病人减少了痛苦。如今,时代进步了,许多人对于癌痛治疗的认识和观念却没有进步。

WHO 也早就不推荐杜冷丁用于癌痛治疗了。因为1.杜冷丁口服吸收不规律,只能肌注给药,用药不方便,血药浓度也不稳定,不利于稳定控制疼痛。2.杜冷丁作用时间很短,只有 2~4 小时,还不如吗啡(4~6 小时)。3.杜冷丁会在体内代谢成为去甲哌替啶,神经毒性较大,反复应用蓄积后会导致神经中毒症状如震颤、抽搐、肌阵挛、癫痫发作。4.杜冷丁注射后血液与脑内浓度迅速上升,容易达到引起「飘」感的高浓度,长期使用很容易上瘾,出现精神依赖。

那么该用什么止痛呢?

多学科联合止痛、全程止痛,是目前国内外最为提倡的镇痛方式。疼痛绝大多数是癌症本身引起的,所以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如果肿瘤得到控制,疼痛会明显缓解。比如放疗对骨转移造成的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其有效率最高在70% 左右。其他的镇痛方式包括1.口服药物 包括一阶梯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西乐葆、散利痛、英太青、芬必得等;二阶梯止痛药物曲马多、布桂嗪、可待因等;三阶梯止痛药物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2.外用止痛药 芬太尼贴剂;3.针剂止痛 常用的有曲马多注射剂和吗啡注射剂,或者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4.其他镇痛方式 包括神经阻滞、神经毁损、持续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镇痛等,这些止痛技术创伤小,治疗效果也很好。

对于中晚期肿瘤如骨转移、腹膜后转移患者,这类患者的疼痛可能是神经受到肿瘤破坏而不是单纯无菌性炎症刺激导致的,这类疼痛称之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规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通常需要加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多,应遵循晚上开始、小量使用、逐渐加量、缓慢减量的原则。

天使还是恶魔,止痛神药吗啡的前世今生

吗啡是当今社会人人皆知的一种强效镇静止痛药,外观为浅黄色、棕色、白色或无色的结晶性粉末(或无色透明药剂),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以及镇静、止咳作用,临床上用于急性疼痛,如严重外伤、烧伤及剧烈疼痛,如肾绞痛、胆结石、癌症晚期。

吗啡自诞生以来,医生通过它的帮助从死神手里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而我们人类直到现在,也因为有了吗啡才能免受各种剧烈疼痛的折磨,所以吗啡被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当之无愧。

然而我们也要知道,吗啡是我国法律上明确定义的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鸦片酊”

鸦片在清朝末年泛滥成灾,同时期的欧洲各国其实也同样面临鸦片滥用的问题,只不过没有中国这么严重。严格来说,西方人滥用的是名为“鸦片酊”的药剂,这是一种在欧洲工人阶级的家中常备物。

“鸦片酊”是由17世纪的英国医生托马·斯西登汉姆发明,制作方法就是将鸦片溶于酒精,再加上草药或其他一些成分,制作成药剂。“鸦片酊”在欧洲非常便宜,又合法,所以非常容易买到,比街上卖糖葫芦还方便。

街上售卖“鸦片酊”的流动小贩

众所周知,鸦片最初都是作为药物使用,所以含有鸦片的“鸦片酊”被欧洲工人用于发烧感冒,头疼脑热,呕吐腹泻,失眠多梦等疾病时,确实能起到缓解病症的作用,因此“鸦片酊”在欧洲一度被认为是穷人的万灵神药,不管什么病,服用“鸦片酊”就好了。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滥用“鸦片酊”的情况特别严重,他们可以轻易地从药剂师、杂货店、书店、甚至流动小贩,用廉价购买到这种鸦片药剂。一些商贩甚至还制作了含鸦片成份的“婴儿保静剂”,专门应付婴儿哭闹。

“鸦片酊”在欧洲大肆滥用,并不是没有人警觉,一些有远见的医生很清楚鸦片的滥用成瘾的副作用,非常反对广泛、无节制的使用。但对当时贫穷的欧洲工人阶级来说,没有什么药物能比“鸦片酊”便宜又好用,所以面对专业人士的反对之声,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无节制的滥用,导致的后果必然是成瘾,因此在当时的欧洲,以及美国都有大量“鸦片酊”成瘾群体。不过由于“鸦片町”药剂中的鸦片含量小,加上欧洲各国的中上层都对鸦片成瘾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一直持反对意见,所以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远不如中国。

从现代角度来说,“鸦片町”其实就是最原始的吗啡药剂。到了19世纪初,医学家们正式把吗啡生物碱从鸦片中提和炼分离出来,“鸦片町”才开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而来的是吗啡的疯狂滥用。

吗啡的诞生

“鸦片町”在欧洲各国大行其道的时候,一些科学家们就已经着手研究一项伟大的发明,如何将鸦片中7%-14%的镇痛生物碱单独提炼和分离出来,因为他们认为“鸦片町”镇痛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1803年,法国医学家塞昆首次从鸦片中提取吗啡,三年之后,即1806年,德国药剂学家弗雷德里希·塞尔吐纳也完成了同样的实验,且更进一步,将分离出来的吗啡液体制作成晶体粉末状,并冠以希腊神话中梦神的名字-“马菲斯”(传到中国后,翻译为吗啡)。

弗雷德里希·塞尔吐纳完成吗啡的研究和制作之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1817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上发表一篇关于吗啡的较长报告之后,才受到广泛注意。1827年,著名的制药公司-默克集团正式将吗啡进行商业规模的生产和制造。

1855年,吗啡的使用进一步完善,由于可溶于水,亚历山大·伍德发明了皮下注射法,这种方式不会有口服吗啡引起的肠胃不适,药效产生更快更强,产生的欣快感更强烈。此后,吗啡的剂量也随着皮下注射的流行而大升。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导致大量士兵受伤,吗啡成了当时军医们的止痛神药,无数濒临死亡的士兵因此获得救助。但真正让吗啡风靡世界,是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军队都在广泛使用吗啡镇痛剂,挽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

吗啡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最初由旅居上海租界的欧洲籍医生用于治病,后期又广泛用于戒除鸦片。少帅张学良丢失东北之后,在上海听从杜月笙的劝说,决定戒除鸦片毒瘾,重塑新形象,但是痛不欲生的戒断反应让他望而生畏,迟迟不敢行动。

直到有一天,张学良听人说,有一种进口注射药物对戒除鸦片有特效,便命令私人医生马扬武去购买,并在其毒瘾发作时注射。使用之后,张学良发现这种药物确实能缓解毒瘾发作时的痛苦,这种进口药物的主要成分就是吗啡。

吗啡的滥用

吗啡能戒除鸦片的说法,其实是一些药厂的商业操作,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在当时,早有正直的医学家发现,直接注射吗啡,不仅对循环、呼吸、肠胃系统有副作用,而且比吸食鸦片更容易让人上瘾。

在中国,一些鸦片成瘾者,原本希望通过注射吗啡来治疗鸦片瘾,却没想到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群,不久就变成吗啡瘾君子,前面的少帅张学良就是典型的代表。他自从使用吗啡戒鸦片之后,很快产生了新的依赖,每天需要注射吗啡才能正常生活,直到后期被软禁。

实际上,吗啡被制作成药物之后,由于合法且不受管制,逐渐成为非常畅销的商品,人们轻易就能获取到,这无疑导致非医疗的滥用几率大大增加。据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欧洲研究报告显示,连一些医生与药剂师都是“吗啡瘾者”。

吗啡滥用的高峰期,群体包含社会各个阶层,妓女、工人,甚至政要们。据传有名的普鲁士铁血首相俾斯麦就是一个“吗啡瘾者”,他由于长期抽烟喝酒,饱受痛风、消化不良、失眠、偏头痛等各种病痛折磨,于是开始使用吗啡,从而产生依赖。

另外,虽然吗啡在战场上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但也同样导致士兵们患上 “战士的疾病”,即从生理到心理上对吗啡有了严重的依赖。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社会就多了一大批吗啡成瘾群体,为后来海洛因泛滥种下祸根。

写在最后

尽管吗啡有严重的副作用,但直到现在,它依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推荐癌症晚期患者缓解病痛的止痛药之一,因为吗啡的镇痛作用在自然存在的化合物中独一无二。每天世界各国无数的癌症患者,都是依靠注射吗啡让自己从疼痛中平静下来,静静等待死亡的来临。

但在我国吗啡的使用非常谨慎,一是社会大众对吗啡有很深的误解,认为用了就会上瘾,宁可忍受疼痛也不愿意使用,二是一些病人觉得一旦需要使用吗啡,就是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了,所以内心非常抗拒。三是一些医生也有顾虑,怕若上麻烦,不敢多使用。

直到今天,我国人口占全球的20%,需要姑息和镇痛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6%的人使用了吗啡,使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应该清楚,吗啡是天使还是恶魔,完全取决于使用途径,临床合理使用是救命的天使,滥用享乐则是害人的恶魔。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1 | 评论:0